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查看评论
引用 wmchang 2025-3-20 14:17
(修正稿):三十前的农村。“仁、义、孝、善”根植在村庄的男女老少,大人孩子脑际里。听说哪家兄弟们多了,大了,要成家立业,垒墙盖房。二话不说,放下自己的活儿,拿着自家的工具,心甘情愿的前来帮助盖房。谁家娶亲了,哪户嫁女了,都赶来添香祝贺。扫地烧水,自动在主家找活干。哪家有新生儿出生,不管是男是女,村人们闻信后,赶紧带着小米,红糖,鸡蛋红包,前来贺喜。哪家有人住院啦,再忙也抽出空来,带着现金,水果点心,来病房安慰,予以分担忧难。病人要是长时间住院,有的村人甘心情愿,丢下手中的活儿,陪房呵护照料。
哪家有“病死”“少亡”,一听到哀乐,村邻都不约而同地赶来致哀送葬。有人自报奋勇,第一时间向他们的至亲一一报丧。亲戚们在通告日子,带着火纸,花圈,现金赶来奔丧。德高望重的高龄老人辞世,全村人更像天塌地陷一样。十分隆重而悲伤的为死者搭建台子,召开庄重的追悼会。村人们关门闭户,赶到场子听取村子的领导或治丧委员会会长宣讲死者生前的高尚德性,动人事迹。接着有村民代表及亲友讲话,以表哀思。在哀乐声中,村人们自觉主动,排队缓缓地面对逝者遗像、骨灰跪拜行礼。逝者的生前友好闻讯也不顾远程的艰辛,匆匆及时赶来扣头行礼,痛苦悼念。
如今,耕地流转给种粮大户,青壮年外出打工、挣钱。不想既花钱,又花时间地参加家乡出现的红白大事了。不少村庄乡情、人情,亲情都给淡薄了,削弱了。物质生活的大发展,在一些地区村庄,导致了人情世故的淡薄。社会的进步,不应以提高个人物质生活来牺牲民间的优良传统,更不得以削弱人间的人情、亲情、友情与人间孝道。奋力挣钱与农户间的亲情、友情、乡情,要共存共荣,美美与共。人间的孝敬传统与患难相助,更应传承与坚守。
引用 嘉言懿行 2025-3-14 11:48
所谓的“人情淡薄”,在一定意义上折射着农村文明的变化与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原来贫穷落后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青壮年农民来到城市,成为“农民工”。其中许多人在城市安家落户,成为了与城市原来居民没有什么差别的“新市民”。不管是“农民工”还是“新市民”,他们都在长期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中,不同程度地接受着移风易俗、契约精神、现代价值观等城市文明的洗礼和熏陶,自觉和不自觉地改变了原来在农村所固有的传统习俗和做法,在处理红白大事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我们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农村迁到县城的。近40年来,亲身体验到这种变化和进步。刚开始时,与老家的亲戚朋友之间,还经常来往走动。后来,农村人口快速减少,老家本支男性同辈直系亲属以及子孙辈人家,共计76户,而仍然留在农村的只剩下7户。尤其是,当上一代已经步入老年,子孙辈又忙于事业,而且观念变化很大的时候,传统的人情来往便越来越少了。(未完  接下页)

提示:本页有 2 个评论因未通过审核而被隐藏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