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空间
收藏
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共产党新闻网
共产党员网
国家老年开放大学
灯塔—党建在线
微信
老干部工作
老干部党建
博客
报刊
视频
理财
山东兵
志愿者
河北《老人世界》
山西《山西老年》
内蒙古《老年世界》
吉林《夕阳红》
江苏《银潮》
江西《老友》
山东《老干部之家》
河南《老人春秋》
湖北《当代老年》
湖南《老年人》
广东《秋光》
广西《老年知音》
四川《晚霞》
陕西《金秋》
贵州《晚晴》
山东省
济南市
济南市
历下区
市中区
槐荫区
天桥区
历城区
长清区
章丘区
莱芜区
平阴县
济阳县
商河县
青岛市
青岛市
市南区
市北区
李沧区
崂山区
黄岛区
城阳区
即墨市
胶州市
平度市
莱西市
淄博市
淄博市
张店区
淄川区
博山区
周村区
临淄区
桓台县
高青县
沂源县
枣庄市
枣庄市
滕州市
薛城区
山亭区
市中区
峄城区
台儿庄区
东营市
东营市
东营区
河口区
垦利区
广饶县
利津县
烟台市
烟台市
芝罘区
福山区
牟平区
莱山区
龙口市
莱阳市
莱州市
蓬莱市
招远市
栖霞市
海阳市
长岛县
潍坊市
潍坊市
潍城区
奎文区
坊子区
寒亭区
寿光市
诸城市
青州市
高密市
安丘市
昌邑市
临朐县
昌乐县
高新区
滨海区
济宁市
济宁市
任城区
兖州区
曲阜市
泗水县
邹城市
微山县
鱼台县
金乡县
嘉祥县
汶上县
梁山县
泰安市
泰安市
泰山区
岱岳区
新泰市
肥城市
宁阳县
东平县
威海市
威海市
环翠区
文登区
荣成市
乳山市
日照市
日照市
东港区
岚山区
莒县
五莲县
临沂市
临沂市
兰山区
罗庄区
河东区
郯城县
兰陵县
沂水县
沂南县
平邑县
费县
蒙阴县
莒南县
临沭县
德州市
德州市
德城区
禹城市
乐陵市
宁津县
齐河县
陵城市
临邑县
平原县
武城县
夏津县
庆云县
经济技术开发区
运河经济开发区
聊城市
聊城市
东昌府区
临清市
冠县
莘县
阳谷县
东阿县
茌平县
高唐县
聊城开发区
聊城高新区
滨州市
滨州市
滨城区
博兴县
惠民县
无棣县
阳信县
沾化区
邹平县
滨州开发区
滨州高新区
北海新区
菏泽市
菏泽市
牡丹区
曹县
定陶区
成武县
单县
巨野县
郓城县
鄄城县
东明县
菏泽开发区
老干部之家
›
首页
›
查看评论
“省漂族”来“吐吐槽”吧
评论 (20)
|
发表评论
引用
阳信县法院
2016-4-1 16:36
漂出感觉来,漂出滋味来。
引用
阳谷狮子楼支部
2014-5-26 11:42
不容易,但是也没有办法。只有社会体系健全了,孩子有人照顾了,不用担心上下班的问题,才能减少“省漂族”。
引用
xingzhi
2014-4-10 13:21
为了儿女,我放弃了多种爱好,来到了繁华的城市,真正体会到了独在异乡的孤独和每日菜米油盐的枯燥,漂的无奈啊!
引用
sdhzgsl
2014-2-28 11:26
人生在世 心随天意 该咋的咋地吧 付出了并一定要收获
引用
clyqlgb
2014-2-20 08:41
对于省漂一族我们应该更理性的去看待,其一,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更多的年轻夫妇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二、人口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得家庭拥有的孩子减少,一般四个家长照看一个孩子,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三、留守家庭的退休、待业及孤寡老人生活孤独,照看孩子和子女在一起更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引用
注册
2014-2-19 16:30
不管是儿子家还是女儿家,都是无可奈何???????
引用
宁静致远68
2014-2-19 09:15
我想这也是我要面临的选择。
引用
sblyjddgw
2014-2-16 15:04
社会分工细化,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多样化,长辈精神寄托,应该是天伦之乐,晚辈更应理解和孝敬父母。
引用
whf1943
2014-2-14 10:25
对“漂族”一事的看法
对于老年人为儿孙计而不得不飘落他乡,或不得不任凭晚辈啃老累老的问题,我有以下看法。
人是感情动物,爱,维系人类的生存繁衍。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大多数都心甘情愿地为子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太多的夫妻好像就是为生养孩子而活着的。妻子不能生娃,甚至是不能生儿会“下岗”的不是个别。临终老人死不瞑目都因牵挂后辈疾苦。吃尽了苦受尽了折磨把孩子拉扯大了,像建筑师完成了毕生最伟大的工程,孩子还有困难要再让老人献预热,也便像伟大工程还有些收尾活要干。大部分老人都会好事做到底,把孩子送了一程又一程。如果老年甘心情愿,能力能够达到,孩子确实面临没法克服的困难,或孩子知恩感恩,为儿孙一漂,也不失为两全其美的好事。
荣获广东2013年最美街坊的九十六岁的麦容欢老太太,六十四岁时,老伴离她而去,身边两个弱智儿子生活不能自理。她发愤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教会俩儿子生活自理。谈到未来,她说活得很开心,没有想到能活多久,只想把每天都过好。
有一老年夫妇,儿子染上恶习,触犯法律被判刑入狱,这对老年夫妇对儿子不舍不弃,立志让儿子有新生,他们常探监鼓励儿子好好接受改造,靠拾荒攒钱,竟在儿子出狱后,为他在城里买了房, ...
引用
桃园愤青
2014-2-14 09:03
劝怨友(旧作)
天下喜鹊叫嚷嚷,儿媳抱怨是歌唱。
不和他们论短长,身先士卒做榜样。
儿子开车要上班,儿媳学校上讲堂。
退休在家看孙子,享受天伦理应当。
孙子天天在见长,苦去甘来喜洋洋!
引用
桃园愤青
2014-2-14 08:56
代友诉怨(旧作)
好友发来短信,
整理如下,谁能帮帮她呢?
生个儿郎喜洋洋,谁知爹娘不好当。
省吃俭用买楼房,南挑北拣娶新娘。
天天盼着当奶奶,生了孙子更加忙。
孙借她肚住九月,落地之后我是娘。
吃喝拉撒全得管,缝补浆洗穿衣裳。
脚不点地闲不住,没有时间上茅房。
孙子胖了儿媳胖,宽衣紧带是老娘。
满腹牢骚向谁发 只得向友诉愁肠。
引用
山庄
2014-2-13 21:17
要知是否漂,条件最重要。
子女有需要,必须去报道。
如果做不到,护心不能落。
假如不需要,主要看两条:
子女孝不孝,自己何喜好。
如若属前条,,自己寻烦恼。
若是健谈者,孤独无人聊。
我见街坊户,家住六楼高,
父漂家中来,夫妻上班去,
家中只一人,想念老乡亲。
楼高下楼难,出门不方便。
成里住不惯,还是返回安。
引用
jzz
2014-2-11 08:15
嗨!全是自己找的累。如果做了丁克族,该多清静啊!
引用
半瓶茅台
2014-2-9 11:54
在青岛市北区的体育街,与一个从东北来看外孙女的老兄闲聊,他也是一肚子的无奈。我说,俗话说“子孙自有子孙福,不为儿女做马牛”。他苦笑:“又有谁不在做马牛,你不是也在做马牛吗?”我无语。
引用
英曼
2014-2-9 10:58
老百姓:有困难,找警察!孩子们:有困难,找亲娘!老伴老伴:把“ 人—— 半 ” 分开了,真是无奈!为了亲情,再大的困难也得克服啊!
引用
桃园愤青
2014-2-9 07:39
我的两个孩子都是儿子,儿子娶了媳妇盼孙子,儿子生的都是孙子。那时,我们的身体都还不错,就成了带孙子的专职保姆。
多亏儿子都没有出省,就不用出省当漂族。小孙子在城里,我们得到城里去看孙子,受得累自然就多些。我们和亲家轮流去值班。那时,80多岁的痴呆岳母还在,岳母轮到我们家时,我就得在家里照顾岳母,妻子到城里去看孙子。这苦日子终于熬过去了。孙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从中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在育孙的几年里,我围绕育孙的话题产生了一些感想,把这些感想写了出来,在家网上发博客,有的还在《老干部之家》和其他报刊上发表过,前前后后共有10多篇。我上初中时就梦想当作家。带孙子使我有了这意外收获,圆了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美梦。
现在,孙子对我们的感情就是深,说话办事都向着我们。日子多了不见孙子面,我们就想得慌。大孙子上高二了,小孙子上初一了,看看孙子在长大,在进步,我就有点骄傲,觉得当年没有白受苦受累。俗话说得真对,过日子,过的就是孩子,有孩子才有乐趣,才有奔头。有时有了烦心事,想到了两个孙子,那不愉快就烟消云散了。
引用
乐逍翁
2014-2-8 15:51
深有体会!社会变化产生了一大批‘漂爸’‘漂妈‘,真是无奈、苦闷、纠结、孤独、烦恼、甚至愤恨,有什么办法呢?为了亲情,再大的困难也得克服啊!这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吧。相信未来,会好的!
引用
省经信委甲继祯
2014-2-8 13:41
我虽非漂族,但也深深地体验了一把“隔代亲”。我家离幼儿园、中小学很近,儿辈又天天忙于工作、收入微薄、我和老伴就自然而然、心甘情愿地承担了带孙子、孙女的重担。这一带就将近20年。带孙辈虽是享“隔辈亲”天伦之乐,但也付出了许多的心力、财力。带孙辈实在艰辛,“隔辈亲”也真的不太好享。
引用
桃园愤青
2014-2-8 10:03
几乎99%的爷奶都有带孙辈的经历。
我的一个同事王老师,独生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新疆考上了公务员,结婚了,生子了。老伴要到新疆伺候月子,看孙子。山东——新疆相距几千里,地域不同,气候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老伴自然不适应。王老师一人在家里学校上班,看着责任田,还要照顾年迈的父亲。他说半年不见妻子的面,就感到特别的孤独无奈。有一回,他看到屋檐下飞来飞去的那对燕子,都羡慕得流下了泪水。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
漂流异地,其中的劳累、无奈是不可避免的。和儿女住久了就有矛盾。爷奶都说:孩子带大了,我们一天也不住儿女家。可是,这时间是漫长的,到上小学得9年的时间,有点难熬。
都说我们老人,拖累了儿女,拖累了社会。我说虽然退休了老了(农民也在带孙之列),但是,我们带孙儿,就是帮助儿女积极工作,也就是支持社会。像我,那时,就是带工资的最贴心的保姆。带孙子,洗刷、做饭,我们也是在做贡献啊!都说:我们不能动 时,儿女孙子对我们有1/10也行。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爷奶有带孙儿辈的义务,但是在农村如果爷奶没有带孙子,这就成了儿女不积极赡养老人的理由。
引用
四季草
2014-2-7 20:45
哈哈,大过年的看见这题目,就生调侃的冲动。鄙人虽不是省漂族”,但亲朋好友中有几个是,感觉他们是幸福的。具体表现为:一、两口子亲死。多数老头守家老伴在儿女家,至少仨月见一面。久别胜新婚,几天的“假期”形影不离,人前总是含情脉脉的,就没见有抬杠的。二是亲情和友谊浓郁。儿女没孩子前,偶尔聚聚不咸不淡的。现在不得了了,回家一趟就带着水果来看我,神态像台湾同胞落叶归根似的。三是自豪。拉起在孩子家的生活,说起隔代人怎么的聪明绝顶,就流露出“太子老师”的神色。四是大器晚成。以前去京城或省城,都是住宾馆,叫出差。现在去,是去儿女家,叫长住。
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