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空间
收藏
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共产党新闻网
共产党员网
国家老年开放大学
灯塔—党建在线
微信
老干部工作
老干部党建
博客
报刊
视频
理财
山东兵
志愿者
河北《老人世界》
山西《山西老年》
内蒙古《老年世界》
吉林《夕阳红》
江苏《银潮》
江西《老友》
山东《老干部之家》
河南《老人春秋》
湖北《当代老年》
湖南《老年人》
广东《秋光》
广西《老年知音》
四川《晚霞》
陕西《金秋》
贵州《晚晴》
山东省
济南市
济南市
历下区
市中区
槐荫区
天桥区
历城区
长清区
章丘区
莱芜区
平阴县
济阳县
商河县
青岛市
青岛市
市南区
市北区
李沧区
崂山区
黄岛区
城阳区
即墨市
胶州市
平度市
莱西市
淄博市
淄博市
张店区
淄川区
博山区
周村区
临淄区
桓台县
高青县
沂源县
枣庄市
枣庄市
滕州市
薛城区
山亭区
市中区
峄城区
台儿庄区
东营市
东营市
东营区
河口区
垦利区
广饶县
利津县
烟台市
烟台市
芝罘区
福山区
牟平区
莱山区
龙口市
莱阳市
莱州市
蓬莱市
招远市
栖霞市
海阳市
长岛县
潍坊市
潍坊市
潍城区
奎文区
坊子区
寒亭区
寿光市
诸城市
青州市
高密市
安丘市
昌邑市
临朐县
昌乐县
高新区
滨海区
济宁市
济宁市
任城区
兖州区
曲阜市
泗水县
邹城市
微山县
鱼台县
金乡县
嘉祥县
汶上县
梁山县
泰安市
泰安市
泰山区
岱岳区
新泰市
肥城市
宁阳县
东平县
威海市
威海市
环翠区
文登区
荣成市
乳山市
日照市
日照市
东港区
岚山区
莒县
五莲县
临沂市
临沂市
兰山区
罗庄区
河东区
郯城县
兰陵县
沂水县
沂南县
平邑县
费县
蒙阴县
莒南县
临沭县
德州市
德州市
德城区
禹城市
乐陵市
宁津县
齐河县
陵城市
临邑县
平原县
武城县
夏津县
庆云县
经济技术开发区
运河经济开发区
聊城市
聊城市
东昌府区
临清市
冠县
莘县
阳谷县
东阿县
茌平县
高唐县
聊城开发区
聊城高新区
滨州市
滨州市
滨城区
博兴县
惠民县
无棣县
阳信县
沾化区
邹平县
滨州开发区
滨州高新区
北海新区
菏泽市
菏泽市
牡丹区
曹县
定陶区
成武县
单县
巨野县
郓城县
鄄城县
东明县
菏泽开发区
老干部之家
›
首页
›
查看评论
让受欺负的孩子“以牙还牙”,对吗?
评论 (19)
|
发表评论
引用
14师1牧场崔玲玲
2018-5-28 13:46
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引用
情义2011
2017-7-18 09:51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出现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是难免的。碰到这样的问题,作为双方家长都应当理智对待,不能护短,对有过错一方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是应该的。以牙还牙容易激化矛盾,如果说一方孩子把另一方孩子打伤了,难道受了伤的也要把另一方打伤吗?。在孩子之间发生矛盾问题上如何处理,体现了做家长的素质和智慧。
引用
侯从礼
2017-7-17 16:44
不问青红皂白,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做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引用
yeynsn
2017-7-17 09:28
幼儿园孩子错了可让教师教育,不能叫孩子还手。这样对孩孑是误导!
引用
济宁技师院退休
2017-7-6 18:56
教育自己的孩子守规矩,不能动手打人,但若受了欺负,挨了别的孩子的打,此时让孩子“以牙还牙”没有错。毕竟都是小孩子,若长期受欺负,岂不长歪了?“以牙还牙”对无故欺负别人者,也是一种教育,对他有好处。(李)
引用
九霄云
2017-7-5 14:41
我把第一次的遭遇复制过来,请看当时我写的日志《遭遇蛮童》,当时外孙还不到两岁。
宝宝这几天食欲不振,我和女儿带他去医院。
他一边手持奶瓶喝水,一边拉着我的手往候诊大厅里走。突然,迎面走来一个月龄和他差不多的小男孩,劈手就夺宝宝的奶瓶。这突如其来的遭遇,让宝宝一下愣住了,奶瓶也掉在了地上。如果是吃的或者是玩的,我会说“让给小弟弟。”(比宝宝矮点,暂且叫他弟弟吧),可那是宝宝的餐具,我真的什么都不好说,便弯腰去拾地上的奶瓶。不想,奶瓶还没有拾起来,那个小男孩便“啪”一个耳光正打在宝宝的小脸上。宝宝哪有这样的经历啊,他抬头看了我一眼,便扑在我身上“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对那小男孩说:“你怎么打人啊?打人是不好的。”他的爸爸只说了一句“不能打小哥哥”就要带孩子走。我对着那男孩说,你该说声“对不起”。宝宝不懂其意,哭着说了声“对不起”(就算替那父子俩说的吧)。我对宝宝说“是他该说对不起,如果他说了,你可以说没关系”,宝宝又哭着说了“没关系”。可怜的孩子,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呢。
第二次被打是因为外孙骑了身旁放着的童车,小主人看到以后,跑过来就抓外孙的脸,家长在后面跟着竟然听之任之。外孙哇哇大哭,张开双手向我求助。
引用
九霄云
2017-7-5 14:31
我带外孙的时候,经历过孩子被打,并写下了这两次被打的文章,《遭遇蛮童》和《第二次遭遇童》。通过这两次无端被打,我开始质疑和改变我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能老教育孩子谦让、忍受和宽容,特别是男孩子,要教会他说“不!”,不能一遇外来侵袭就向别人求助。要教他在遭遇不公的时候学会“还手”,也就是人们都熟知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从小就让他有这种本能,长大以后才能免遭欺侮和屈辱,以此来历练他成人以后的人格魅力。
引用
zhouqm
2017-7-2 18:36
孩子的事最好由孩子自己来解决,家长参与进去不但于事无补,很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引用
laoxian19531120
2017-6-30 09:11
还是先来说说上面的“支持”、“无所谓”和“点赞”吧,怎么选?我犹豫了半天也没办法点下任何一个:支持,是支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么?无所谓,是对此现象“无所谓”视而不见、熟若罔闻么?点赞,“点赞”的标题还是内容(文章内容是个多项选择)?这个设计有问题呀。
我是坚决反对“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小孩子之间经常会出现相互“打闹”或者互为被“欺负”的,家长如此示范给孩子,只能无意间助长孩子们的暴力倾向,没任何好处。这样的家长教育不出好的孩子!
引用
于柏荣
2017-6-30 07:51
家长怕自己孩子吃亏,可以理解,但不应教孩子采取“以牙还牙”的暴力方式,遇到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如果是在学校里,最好通过老师来解决。如果不是发生在学校,家长最好先和孩子沟通,了解事情的真相。如果矛盾的主因是自己的孩子,应该主动向同学道歉;如果矛盾的主因不是自己的孩子,可以和对方的家长沟通。
引用
子豪启荣
2017-6-29 16:49
家长都是长辈,都是榜样,也是“教育者”。首先不能以暴制暴,不能以孩子身份参与其中。其次对自己的孩子要安慰,告诉他自己没有错。要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比如,大声呵斥,告诉老师,适当反击。第三,对打人的孩子要给予吓唬,警告他下不为例,否则......。第四,找老师了解情况,协商解决办法。第五,和对方家长沟通,做到有礼在先。要是遇到不懂事的家长,不必纠缠,回头还要再告诉老师。如果有必要,可告知有关部门,做到有理有利。这种情况下的还击也是正当防卫,并无不妥,只是需要慎用!
遇到过几次类似情况,我都是这样执行的。效果不错,挺实用。没有碰上不讲理的家长,孩子成了好同学,家长成了好朋友。
引用
jfwu_usa
2017-6-29 06:33
孩子间的打闹是经常发生的,熊孩子的义气用事,不可避免,对此家长要引导,以牙还牙不妥,有护犊子之嫌,也容易引起孩子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从小培养孩子的法制观念、宽容意识,以理服人好像更好一些
引用
梦多
2017-6-28 17:12
不对,肯定不对!
引用
笠翁立仁
2017-6-28 11:36
我能理解那位妈妈的心情,但这种“以牙还牙”式的教育方法我是不赞成的,因为这样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徒增孩子的心理负担不说,还容易助长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最终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因为孩子在学习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摩擦。因此,在处理孩子间的争吵和纠纷时,家长首先要向孩子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委,然后帮助孩子分析谁对谁错,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以及就如何解决问题给孩子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等等。相信孩子会在冲突挫折和面临的问题中长大、成熟起来。
引用
嘉言懿行
2017-6-28 09:43
就事论事,我觉得这位家长的做法欠妥。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时一事所能解决的问题。家教受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文化素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所处环境等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所以,就这一件事来说,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每一种方案也都各有利弊。那就只好根据具体情况,让当事人去选择吧!
引用
张继利
2017-6-28 09:12
"孩子之间偶发的冲突不可避免,但在长期的家庭、学校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发生冲突后第一时间站出来,阻止事态扩大的同时,教会孩子明辨是非,抓住机会教授孩子正确、理智的处事方式,引导孩子们和谐相处,表现出高素质和正能量的榜样。处事方式正确!
引用
喜乐长寿族
2017-6-27 21:59
小学的孩子闹着玩,有时候有一方吃亏了,很可能一会就好了,课间闹了矛盾,再下课后又好了,又会一块玩的很开心。如果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受欺负,插手报复对方就不对了。大人发现孩子闹矛盾,可当场多说自己的孩子,对另一方孩子也指出不对的地方,让孩子明白错与对,以后就不再欺负同学了。
引用
xinshan1945
2017-6-27 21:15
宽以待人。孩子之间总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也难免有争吵、有纠葛。作为家长,只要不是大的原则问题,应该与人为善,宽大为怀。绝不能有理不让人,无理争三分,更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拳脚相加,导致双输。应有那种“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胸怀。
引用
纪慎言
2017-6-27 20:10
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亏或受屈,而最直接的报复措施就是“以牙还牙”;这样对自己孩子是个训导,对欺负自己孩子的孩子也是个教训,没毛病。况且指望对方孩子的家长来为自己孩子出气几乎是妄想。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受屈的孩子的家长不能亲自动手惩治对方孩子,否则就失理了!
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