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查看评论
引用 张继利 2017-1-25 16:50
主要是宣传不到位,谁知道什么叫“垃圾分类?”为什么要分类?不知者不为罪。一般人只知道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了事。
引用 赤霞叟 2016-11-15 12:05
一是宣传不够,二是制度不健全,三是惩罚措施没跟上。实际上还是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宣传是让大家明白道理,了解不分类的危害性;制度是教大家如何办;惩罚是落实制度的保障,而关键在落实。有人说国外如何如何好,守纪律,讲卫生,那也是管教出来的。在国外违反规章制度处罚是很重的,不光罚款,有的还动刑。比如新加坡鞭刑就很有震慑作用。中国重视思想教育:一句“”以后注意”就行啦。这对于那些有道德底线的人,有羞耻之心的人,或许还有些作用。对于那些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方便,不顾他人感受的人来说,一点作用也不起,甚至认为自己沾了光。思想教育不是王能的!
引用 fwj060 2016-11-14 10:27
别又是一阵风吹过,雾霾会更多。
引用 laoxian19531120 2016-11-14 09:24
说来说去,还是整个国民的环保意识的问题。
引用 tsw深谷 2016-11-13 23:33
我们的深刻体会是:在芬兰那样的居住环境下,你就不好意思啊,必须做好垃圾分类放置、过马路礼貌穿行、不得随地吐痰。。。换位思考我们身处那么好的环境和享受那么多的温馨服务是值得做和必须做的,这其中就不会考虑所谓凭觉悟、怕处罚之类。完全是一种心甘情愿的行为。这种心境正是当前我们国内人文环境缺乏的、深深困扰政府和国民的根源。如此一说,如何去做,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解决的。应当自下而上从观念上建立起良好人文理念。。。。政府做好政府的应当做的事情,国民做好国民应当做的事情。。。可能大家会说,这是说得容易而做起来难啊。重复一下前面的观点,这种观念的核心就是‘消费者是上帝’。。。。。。。。对待神圣的“上帝”政府要做的事情多了去了,关键在落实和细节。实际上,判断的标准很直接,就是消费者哪里还不满意(合理需求)。上帝满意了,自然素质会提高的(也就是不好意思不提高)。各位,这样的心境的建立还有多远。。。不得而知,只能不断努力再努力了。(完)
引用 tsw深谷 2016-11-13 23:06
继续昨天的讨论:归结起来,垃圾分类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不简单。必须在建立起良好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得以达成。试想一下,就眼下的大环境氛围下,让所谓文明程度很高的欧洲老外们在国内待上一段时间,也被国人通化了。而我们这些所谓素质低的人去了北欧那种环境,同样可以做的很好。我们老两口已经切身体验了一把。这是为什么,值得好好反思啊。。。。
引用 tsw深谷 2016-11-13 00:13
二,我们面临的现状:生活的环境与过去相比已经大大改观(和上一辈比是天上地下),生活的社区按基本生活要求基本得到保障。问题来了。。。。基本保障是什么标准?过去有个小康之说,按说现在达到了吧。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用了近四十年时间(78年到现在),不容易啊。可是,一个垃圾分类这样小小问题,十六年仍无改观,着实不应该啊。。。。。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目前是众说纷纭,有人愿政府管理不力,有的愿国民素质低下,还有的愿这愿那。那么何时才能理出头绪。我觉得,不能在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垃圾分类问题。由此引出第三个问题,自上而下建立起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观念(把“消费者是上帝”这句口号落到实处)。
     三、消费者至上。。。‘’消费者是上帝‘’
      这不能仅仅是句口号,而应当落实到每个社区,千家万户。居民的需求(合理的需求)应当是社区管理的最重要最主要的工作。现在好像我们社区的管理也有这层意思。。。服务。至于服务是不是满足了居民的需求,只能是各说各理,无法界定。好的社区真好(媒体进行过大力宣传),但这不是当花瓶做摆设的。普遍的问题是,现在社区的管理根本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的,如,环境差的问题,进出社 ...
引用 tsw深谷 2016-11-12 23:31
首先,谈谈认识的转变过程。女儿在国外(芬兰)读书,并结婚生子。如此,需要我们二老去探望。这就有了出国的机会。但这和旅游观光不同。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住在当地,生活其中。于是对比国内国外生活之琐事(在此不妄谈国家大事),感触颇深。衣食住行之民之所需,皆有差异。由于本话题主题为垃圾分类问题,其他就暂且不论,仅就此话题议论几番:
      一、看到的实际状况:孩子居住在芬兰第三大城市图尔库市郊公寓。80平米二室二厅(居住面积),该公寓五层结构。这是芬兰工薪和普通职员居住地。若与国内目前大城市的居住标准,也就是中等水平。但是,生活其中一段时间后感觉大不一般。有一种国内常常宣传“消费者是上帝”的感觉。公寓区(大约有十几栋楼)建在一片森林和绿地之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天天蓝天白云。公寓内卫生有人天天清理,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孩子经常在楼梯间滚爬玩耍)。五层楼居然设电梯,很是方便,尤其对我们这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而言。更不可思议的是,今年初,公寓单元门居然改成自动感应门(和豪华商场大门一样)。大大方便了带孩子的父母。这些设施在国内很是少见,至少我们(济南)所在地区没有。说了这些为什么,就是消费者(居民 ...
引用 tsw深谷 2016-11-12 22:35
浏览一下上面的意见,大家谈的都有道理。但是,为什么这个看起来很简单,人人都觉得应当而且容易做的事却很难达成目标呢?举手之劳之事吗。实际上好多问题不是这样简单。如汽车让行人、不随地吐痰等。这些看起来在发达国家文明行为习以为常,而我们天天需要宣传、督促甚至咬牙切齿予以严厉处罚。大部分评论都归结于国民素质及教育问题。开始我也认为是这样。但是,近三年出国的经历对此有进一步的看法,不妨在此和大家切磋一下。
引用 玛丽 2016-11-12 16:19
我们小区是省厅机关宿舍,各方面是很规范标准的,包括物业管理系统的各方面运作。垃圾分类在两年之前就进行试点,只是昙花一现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令我非常的失望。

记得我在小区看到了绿色垃圾箱的旁边又增添了一个红色的垃圾箱的时候,很兴奋,跑过去仔细的研究了一番,上面标注着什么样的垃圾扔到这里面来。其中就有废旧电池和荧光灯管。

过了几天,我收拾了一下家里的废旧电池准备扔到那个红色的垃圾箱里。可是当我去到垃圾箱那里的时候,却不见了那个红色的垃圾箱。急忙跑去问门卫:“,师傅,咱们新添的那个红色垃圾箱哪去了?”“你要干什么呀?”门卫看着我着急的样子问。“我要扔掉这些废旧的电池。”我将手里的电池拿给他看。“哈哈,你还真当真呀,哪里来的什么红色垃圾箱,早就撤掉了。”“可是这电池属于有害垃圾的,里面的化学物质对人类有很大的危险。国家是要回收的。”我非常严肃认真的看着他。门卫也严肃认真的告诉我:“你认为你放到红色垃圾箱的东西就一定是国家回收的吗?”我不解的看着他。“那些运送垃圾的汽车来了,把红色垃圾箱里的垃圾和绿色垃圾箱的垃圾都混在一起倒掉了。”他看我的眼神似乎在接着说:你真幼稚可笑!

我极端的无语!手里 ...
引用 笠翁立仁 2016-11-12 16:14
任何制度的制订与执行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了很多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缺一不可,而越到后面的环节越为重要。最后的环节不实行前面所有的环节都将是白费,造成社会成本的巨大浪费。我们国家的很多制度都是停留在开始的轰轰烈烈上,所有的参与人员一个劲的亮相,民众一阵忙碌,媒体一阵热闹,其后便归于沉寂,劳民伤财。希望尽快以立法的形式解决城市垃圾的回收利用问题!
引用 于柏荣 2016-11-12 16:05
广泛立体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辅之开展自媒体及社会阵地宣传。在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公共宣传栏等多种媒体中开辟专栏、专版,组织专题宣传报道;另一方面,将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管理纳入学校义务教育范围,编入教育课程,着力培养下一代生态环保意识;同时,将组织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通过向全市发放“致市民的一封信”、画册、“市民垃圾分类指南”、 制作“生活垃圾分类基本知识宣传展板”等宣传材料,广泛开展面对面宣传,让市民群众了解资源化处置垃圾的重大意义,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努力形成全社会自觉开展资源化处置垃圾的氛围。
引用 jianqingying 2016-11-10 21:50
zhouqm: 主要是宣传工作不够细,只笼统地讲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群众不易分清,如果再细化到什么东西是可回收什么东西是不可回收效果可能要好一些,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 ...
引用 佳佳 2016-11-10 15:56
宣传可以无时无刻地进行的,比如在公交车上,那里的广告真是铺天盖地,真烦死人呀。换上垃圾分类的学习,时时刻刻地学习,大家早就明明白白的了。没有效果就是因为不舍的拿出真功夫下大力气去做,才只会咋呼这么多年没人知道呢。
引用 一砾 2016-11-10 11:49
以社区居民点为重点,需要持之以恒的宣传。不到位不到家不到人,一味地强调分类,让人摸不着头脑。说说分类的好处优点,环保生态文明的自觉性提高了才行得通。
引用 泗水老科协315 2016-11-9 21:22
对于污染严重的垃圾比如电池、电视机等,可用经济手段有偿收购。
引用 jfwu_usa 2016-11-9 20:20
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要从源头抓起,要真抓才行。一般号召是不起作用的
引用 玛丽 2016-11-9 16:23
我要好好的写一下这个事情。喜欢讨论关于生态环境的问题。我们国家早就该这样做了。
引用 6761 2016-11-8 20:53
环境管理上级政府部门要有力度才行!
引用 李旭东 2016-11-8 19:57
主要原因是,一宣传不到位,二没有认真抓,垃圾桶成为摆设,有些人按垃圾桶标志要求放,有些人不识字,或者识字随便乱放。
引用 zhouqm 2016-11-8 17:53
主要是宣传工作不够细,只笼统地讲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群众不易分清,如果再细化到什么东西是可回收什么东西是不可回收效果可能要好一些,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要讲清楚。我经常见到一些收垃圾的运输车把本来已经分好类的垃圾又一起混合装车,这样一来,前期工作就白做了,因此,人们也就对这项工作不那么重视了!
引用 gabee 2016-11-8 17:47
与宣传不够有关。垃圾分类有一定的专业性,对于什么是“可回收物”,什么是“不可回收物”,很难有一个清晰的界定。现在人们看到的多是作为整体的垃圾分类口号,但对于“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的具体分类,却很少看到灵活生动、深入人心的宣传。除加强宣传外,还应采取点奖励的措施!
引用 xinshan1945 2016-11-8 16:54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垃圾包围城市,包围农村。如今县级城市各种垃圾严重增多:农田地膜残留物;各种农药、化肥、建筑废料,食品包装袋,随时可见,这些现象治理不好,拉圾分类事倍功半。
引用 桃园愤青 2016-11-8 16:31
l垃圾分类为利用垃圾打下基础,但是实现起来很难,因为人们没有养成习惯。
引用 蓬莱gyl 2016-11-8 16:29
我们这里也执行,但是还是随便扔到垃圾箱。有些捡破烂的把有用的捡走了。
12下一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