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查看评论
引用 潇洒出尘 2016-5-11 11:10
儿时的记忆,在山水沟逛大集,人山人海。这也是城市文化,我喜欢,应该在现代环境要求下保护建设。
引用 青青 2016-4-5 16:05
城市的集市大多是农贸市场,它方便百姓就近解决买菜之需求,它是民间另一种“超市”,必须保留。当然相关部门必须进行有效管理,不能放任自流。我更喜欢周日去城郊的仲宫、柳埠、西营赶集,市区很多中老年人也都有此爱好。那里更接地气,更乡土,那里有最新鲜的农产品,有市区集市见不到的稀有物品。赶这样的大集,更像是一种旅游,放飞心情,感受原生态的乡间气氛,搜索新奇有趣的物品。我曾经买到了“栗蘑',是一种长在栗子树下的野生蘑菇,又称“千花”,形状奇特,味道鲜美。在市里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让我长时间沉浸在欣喜里。
引用 一砾 2016-4-1 20:31
这也是一种文化或者传统。集市贸易,悠久。在不妨碍市容市貌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发展保留集市贸易,方便民众生活,我看,必不可少。
引用 蓬莱gyl 2016-4-1 17:02
集市不可少,不变需改造
引用 马熙春 2016-4-1 11:05
集市有着浓浓的乡情,保留下来吧,让我们有个回忆乡情的地方。它是任何超市都替代不了的,好好管理就行了。
引用 wsh1949 2016-3-30 19:06
集市有着浓浓的乡情,保留下来吧,让我们有个回忆乡情的地方。它是任何超市都替代不了的,好好管理就行了。
引用 zhouqm 2016-3-30 17:58
赶集是中国民俗的一个组成部分,想起儿时赶集的快乐时光,至今仍难以忘怀!随着国家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这种产生于小农经济时代的集贸形式必然会被淘汰,虽感可惜却也无奈!
引用 阳信县法院 2016-3-30 16:13
虽然集市给群众带来许多方便,但也给附近居民带来诸多不便。一是脏乱差现象突出。散集后,有些商贩对自己弄的碎纸片、烂菜叶、泥土块没有主动清理,脏兮兮、乱糟糟,给环卫工人添加了不少麻烦。二是噪音污染明显。喧嚣的人群不说,有的商贩为了宣传自己的商品,干脆省把劲,动用了录好音的小喇叭循环播放,平时如此,甭说赶大集了,你有喇叭我有录音对着叫卖,有的播放声音还挺大,有的在自己的门面前放一个音箱从早吵到晚,叽喳喳、闹哄哄,实在是扰民。三是交通拥堵严重。有的商贩只图自己得劲占道经营,有的且在并不宽敞的市场街道上乱搭篷布,别说行车了,过个脚踏三轮也费劲,遇有特殊情况,看着晃悠悠、慢腾腾赶集的人们干瞪眼,真是急煞人。再者说,特别是车辆多、行人多的情况下道路易堵塞,也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搬离闹市区,远离主干道。治理污染源,还民清静地。
引用 yeynsn 2016-3-30 10:35
章丘明水大集也整顿过,但是撤不了,只有加强管理,保留下来!
引用 快乐驿站 2016-3-29 20:17
有集市的地方,说明人气旺盛,经济繁荣,这是好事。人们都希望住在离集市近一点的地方。传统的集市涵盖了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应该保留。
引用 赤霞叟 2016-3-29 18:31
无话可说!集市也确实给人留下过美好的记忆,有点舍不得。
引用 喜乐长寿族 2016-3-29 17:50
赶大集的历史遗留下来的便利人民生产生活贸易的场所。品种繁多,经济实惠,以近就近,群众喜爱。逢集的日子也会造成交通不便。随着时代的进步,有关部门可以加以整治改造。永远取缔不合适。
引用 家网编辑刘畅 2016-3-29 16:58
各位老师,其实我也喜欢赶集,回老家的时候如果能碰上集,就一定要抓一把瓜子牵上个亲戚一起去集上逛一逛,可是有时候走在集上我就在想,集上的东西都很便宜,一个集下来,小商小贩能赚多少钱呢?同样的东西放到商场里,水涨船高的价格是不是可以给商贩们更好的生活呢?
引用 侯从礼 2016-3-29 15:29
集市本就是为了便利群众进行贸易,如果迁到偏远地区,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我们沙河大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也是在城镇闹市区,可至今兴旺不衰。因何事物都是这样,利弊共存。只有采取措施减少弊端,才能更好的使其服务于民。
引用 张继利 2016-3-29 11:28
集市不可少,不变需改造!
引用 古帆 2016-3-29 11:06
桃园老师的评论很有特色,生活气息浓郁社会情境跃然入目,有很强的感染力。集市的变迁历来就有,城市改造中可能会对往日的市民生活习惯发生痛苦的冲击,这要有理解和适应的过程,世上哪有不变的事情呢?只要是对百姓生活与社会发展有利就可以考虑,当然这要事先多多听取民意,不要官僚主义的硬决策。
引用 月移花影 2016-3-29 11:04
最基础的大集功能我这样理解:以前赶大集是因为物质匮乏,超市、经销店少,人们利用大集采购几天的食材;再有就是把自己的产品用最短的销售半径换来金钱。如今,超市、农贸市场物质丰富,加之上班族每天步履匆匆,很少有时间自由地徜徉在大集里,休闲的日子,又有无数种需求等待满足。大集,从物质转换成精神层面的需求性也不是那么突出,所以,感觉搬迁规划,赋予新的方式和内涵是有必要的。
       我家就在一个大集的中心位置,5天一次,车不能行,人潮拥挤,上班需要提前出门,遇见急事更是心焦。有风的日子,垃圾飞舞。还遇见过两次小偷,钱包被盗,心有余悸!
引用 jfwu_usa 2016-3-29 10:39
集市的存在是市场的需要,有买才有卖。过去之所以集市盛行,主要是因为买卖双方缺乏交易的平台。所以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延续下来的集市。现在交通发达了,在城市商贸体系健全了,集市因为他的无序,使其难以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要求,所以被淘汰、被迁移已成必然,留恋集市一是因为有的人不想改变习惯、二是集市确有其填遗补缺的功能。这就促使一些留恋集市的人改变观念,也让商贸人员从集市的消失中中发现商机,扩大自己的服务,人挪活这才是必然的道理
引用 吕京蝈1949 2016-3-29 10:35
不断的改造升级才是进步,改迁可能暂时不适应,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
引用 农机人喜 2016-3-29 09:01
我认为城市集贸市场还是有存在的必要,主要是买卖可直销对接,少了中间环节,买的便宜,买菜、买粮都新鲜,一些小物件的修修补补也能定时、定点的得到服务,卖的利润也可观,小工小将们也能有施展技艺、赚钱的地方,休乐不为。至于管理方面的问题,问题还在管理。以文明清洁为名,行简单化管理之实,人为的制造了一些生活必须品的产销环节,把一些小工将们拒之城市之外,既造成了人们的生活不便,也形成了物件的浪费。
引用 平安是福 2016-3-29 08:58
凡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留与不留,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确实不该留,就不能因为历史悠久,像保护文物一样去保护它。确实因为各方面的任素应保留下来,那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管理,解决脏乱差等方面的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关键是管理部门要作为。
引用 嘉言懿行 2016-3-29 08:39
权衡利弊,推陈出新。创新发展,得失兼顾。
引用 崂山老海0603 2016-3-29 07:23
大集应逐渐迁往郊区,让怀念大集的人们到那儿享受当年的快乐。市区应该主要靠超市!您看,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有哪个会有什么大集?顶多会有个较大的批发市场!东京、大阪等皆如此!
市内搞大集、农贸市场脏乱差且不说,难道要把整洁、游乐、方便、齐全的超市顶的门可罗雀吗?超市的发展是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引用 糖..糖 2016-3-28 20:30
任何事情都有反正两面性。像这城内大集,确实造成了交通拥堵问题、卫生不雅问题。但是,也的确方便了群众采购,游乐。如果加强人性化严格管理,市场规范,不造成交通拥堵,不影响市容,并不是非搬不可吧?附近居民嫌乱,真搬走了,就没有了周末的繁华了!
引用 桃园愤青 2016-3-28 20:11
市集是乡村一景,也是千百年来的乡愁的沉淀,连市集也消灭了,乡村也就彻底消亡了。希望给市集留一席之地。超市、网上购物的确方便,但是,有些东西它们是代替不了市集的。比如,小手艺人需要有场地,比如农家有小量的蔬果需要叫卖,他们就需要市集。
12下一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