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空间
收藏
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共产党新闻网
共产党员网
国家老年开放大学
灯塔—党建在线
微信
老干部工作
老干部党建
博客
报刊
视频
理财
山东兵
志愿者
河北《老人世界》
山西《山西老年》
内蒙古《老年世界》
吉林《夕阳红》
江苏《银潮》
江西《老友》
山东《老干部之家》
河南《老人春秋》
湖北《当代老年》
湖南《老年人》
广东《秋光》
广西《老年知音》
四川《晚霞》
陕西《金秋》
贵州《晚晴》
山东省
济南市
济南市
历下区
市中区
槐荫区
天桥区
历城区
长清区
章丘区
莱芜区
平阴县
济阳县
商河县
青岛市
青岛市
市南区
市北区
李沧区
崂山区
黄岛区
城阳区
即墨市
胶州市
平度市
莱西市
淄博市
淄博市
张店区
淄川区
博山区
周村区
临淄区
桓台县
高青县
沂源县
枣庄市
枣庄市
滕州市
薛城区
山亭区
市中区
峄城区
台儿庄区
东营市
东营市
东营区
河口区
垦利区
广饶县
利津县
烟台市
烟台市
芝罘区
福山区
牟平区
莱山区
龙口市
莱阳市
莱州市
蓬莱市
招远市
栖霞市
海阳市
长岛县
潍坊市
潍坊市
潍城区
奎文区
坊子区
寒亭区
寿光市
诸城市
青州市
高密市
安丘市
昌邑市
临朐县
昌乐县
高新区
滨海区
济宁市
济宁市
任城区
兖州区
曲阜市
泗水县
邹城市
微山县
鱼台县
金乡县
嘉祥县
汶上县
梁山县
泰安市
泰安市
泰山区
岱岳区
新泰市
肥城市
宁阳县
东平县
威海市
威海市
环翠区
文登区
荣成市
乳山市
日照市
日照市
东港区
岚山区
莒县
五莲县
临沂市
临沂市
兰山区
罗庄区
河东区
郯城县
兰陵县
沂水县
沂南县
平邑县
费县
蒙阴县
莒南县
临沭县
德州市
德州市
德城区
禹城市
乐陵市
宁津县
齐河县
陵城市
临邑县
平原县
武城县
夏津县
庆云县
经济技术开发区
运河经济开发区
聊城市
聊城市
东昌府区
临清市
冠县
莘县
阳谷县
东阿县
茌平县
高唐县
聊城开发区
聊城高新区
滨州市
滨州市
滨城区
博兴县
惠民县
无棣县
阳信县
沾化区
邹平县
滨州开发区
滨州高新区
北海新区
菏泽市
菏泽市
牡丹区
曹县
定陶区
成武县
单县
巨野县
郓城县
鄄城县
东明县
菏泽开发区
老干部之家
›
首页
›
查看评论
孩子攀比,该怎么引导?
评论 (15)
|
发表评论
引用
阳信县法院
2016-3-31 16:37
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有钱没钱照样过年,就看自己如何发展。何必攀,何苦比,苦乐年华靠自己。
引用
赵育才
2015-7-6 07:31
赞同讨论,探讨方法。各家经济情况不同,不要攀比。
引用
松柏常青
2015-7-2 11:27
我还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引用
简单就是快乐
2015-6-28 15:24
家庭和学校应给孩子适当的教育,让孩子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家庭条件好的也没有必要非开车送孩子不可,送的话最好把车停放在学校附近,不要停在学校门口;还应经常告诉孩子要艰苦朴素,要有爱心,应该让孩子知道,美好的生活也是父母创造的,不能让他有种优越感。家庭条件不好的,也要面对现实,鼓励孩子奋发图强。
引用
雾海帆影
2015-6-27 09:37
跟孩子好好谈谈,各家经济情况不同,不要攀比。
引用
娴雅女人
2015-6-26 20:54
我目前还没发现!!
引用
小树林之夏
2015-6-26 16:50
爷爷奶奶如果和孩子接触比较多,教育的责任也非常大,特别是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要从日常言传身教中传递正能量,引导积极、阳光、向上的精神,培养勤奋、正直、善良的品格,当好老师、做好表率。
引用
小树林之夏
2015-6-26 16:43
孩子攀比要从大人身上找原因,不能一味说孩子,是家长出了问题。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
引用
醉卧兰亭
2015-6-25 17:30
孩子产生攀比思想,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不可否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在人们的生活提高的同时,思想和道德观念在滑坡,整个社会都很浮躁,都在两眼紧盯孔方兄,都想争做“优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由此引起的是家庭之间收入差别越来越大,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必然产生低人一头的感觉,所以在现实社会中,必然造成攀比现象,嫌弃自己的父母没本事,嫌弃自己的家庭贫困,就在这样的现实社会中,你能够阻挡孩子们的攀比现象吗?最关键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你能对孩子做出什么奉献,就尽力去做好吧。
引用
蜂缘墨趣
2015-6-25 16:57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求必应。
引用
杜广平
2015-6-25 09:35
现在年轻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比薪水、比房子、比车子、处处攀比,对孩子有极坏的影响,父母一定好好反思。
引用
gabee
2015-6-24 11:49
孩子过早丧失了应有的纯真,是成年人的失职和教育的失灵对孙子孙女过分宠爱,有求必应。多扮演一些黑脸角色,贯子如害子,肥田出瘪谷,还是严格一点好.别做历史的罪人。
引用
笠翁立仁
2015-6-24 11:45
如今,孩子对家庭变得越发敏感,因为,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收入出现了很大的差别,一些家庭的吃、穿、住、用等均呈现高档次,在自己的家庭与别的家庭的比较中,他们很容易感觉到其间的种种“差别”并呈现不同的心理反应,难免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条件差的家庭的孩子难免会出现自卑的情绪。作为家长,既应科学引导,同时也要进行反思,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对自己的家产生一种真正的依恋而不再害怕回家。孩子有过错,固然应该改正,而做家长的是不是应该温柔一些呢?主动放下一家之长的大架子,与孩子平等友好地交朋友,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做父母的不能急,慢慢引导。
引用
gajlgk
2015-6-24 07:51
是社会,单位,家庭.父母的缩影。这一现象,值得重视.
引用
纪慎言
2015-6-23 20:33
如今的孩子太超前了,一切都是早熟。这是社会通病,当爹娘的处处攀比,孩子又不是弱智,能不跟着学吗?在这些方面好像没有爷爷奶奶什么过错。
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