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空间
收藏
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共产党新闻网
共产党员网
国家老年开放大学
灯塔—党建在线
微信
老干部工作
老干部党建
博客
报刊
视频
理财
山东兵
志愿者
河北《老人世界》
山西《山西老年》
内蒙古《老年世界》
吉林《夕阳红》
江苏《银潮》
江西《老友》
山东《老干部之家》
河南《老人春秋》
湖北《当代老年》
湖南《老年人》
广东《秋光》
广西《老年知音》
四川《晚霞》
陕西《金秋》
贵州《晚晴》
山东省
济南市
济南市
历下区
市中区
槐荫区
天桥区
历城区
长清区
章丘区
莱芜区
平阴县
济阳县
商河县
青岛市
青岛市
市南区
市北区
李沧区
崂山区
黄岛区
城阳区
即墨市
胶州市
平度市
莱西市
淄博市
淄博市
张店区
淄川区
博山区
周村区
临淄区
桓台县
高青县
沂源县
枣庄市
枣庄市
滕州市
薛城区
山亭区
市中区
峄城区
台儿庄区
东营市
东营市
东营区
河口区
垦利区
广饶县
利津县
烟台市
烟台市
芝罘区
福山区
牟平区
莱山区
龙口市
莱阳市
莱州市
蓬莱市
招远市
栖霞市
海阳市
长岛县
潍坊市
潍坊市
潍城区
奎文区
坊子区
寒亭区
寿光市
诸城市
青州市
高密市
安丘市
昌邑市
临朐县
昌乐县
高新区
滨海区
济宁市
济宁市
任城区
兖州区
曲阜市
泗水县
邹城市
微山县
鱼台县
金乡县
嘉祥县
汶上县
梁山县
泰安市
泰安市
泰山区
岱岳区
新泰市
肥城市
宁阳县
东平县
威海市
威海市
环翠区
文登区
荣成市
乳山市
日照市
日照市
东港区
岚山区
莒县
五莲县
临沂市
临沂市
兰山区
罗庄区
河东区
郯城县
兰陵县
沂水县
沂南县
平邑县
费县
蒙阴县
莒南县
临沭县
德州市
德州市
德城区
禹城市
乐陵市
宁津县
齐河县
陵城市
临邑县
平原县
武城县
夏津县
庆云县
经济技术开发区
运河经济开发区
聊城市
聊城市
东昌府区
临清市
冠县
莘县
阳谷县
东阿县
茌平县
高唐县
聊城开发区
聊城高新区
滨州市
滨州市
滨城区
博兴县
惠民县
无棣县
阳信县
沾化区
邹平县
滨州开发区
滨州高新区
北海新区
菏泽市
菏泽市
牡丹区
曹县
定陶区
成武县
单县
巨野县
郓城县
鄄城县
东明县
菏泽开发区
老干部之家
›
首页
›
查看评论
过年有“味”哪家强?说说您家的年
评论 (30)
|
发表评论
引用
jnrblgb
2015-3-10 15:09
我支持过年是家人相聚、亲朋相探!
引用
hych
2015-3-6 16:35
秦继昌: 年味还是有的。我认为过年就是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啦啦各自的感受、啦啦家常琐事。平时没时间、放个长假就创造了机会。为了不被“春晚”冲击,所以我把除夕饭放在 ...
引用
蓬莱gyl
2015-3-5 19:59
我家过年最大的快乐是孙子,外孙女,外孙儿从工作岗位回到家中,和我们,儿子一起享受美酒佳肴,说说笑笑。好开心呐,另外就是走亲访友。去老家看看,上朋友家玩玩。年初一相互拜年问好,不过改用电话和视频了。
引用
静翰
2015-3-3 18:01
年味的最大特点是家人相聚、亲朋相探!
引用
阙里七十五
2015-3-3 17:40
年味淡了,主要是现在人们吃的好了,穿的好了,文化娱乐广泛,通讯发达,没有什么缺的东西了,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过去那些老的传统习俗被逐步淡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引用
冰凌花OK
2015-3-2 14:55
我们穿越5个公园过新年,锻炼身体,健康快乐。
引用
别问我从那里来
2015-2-28 23:26
社会进步了,年的过法也不一样了,过年的主要形式已经从“节庆型”向“假期型”过渡了,并由此产生了新的民俗行为。全家老少一起外出旅游,孩子不再返乡、父母进城与孩子团圆,用手机给孩子们发发红包,用微信录个视频给好友拜拜年……这些过年新方式,无一不增加了过年的乐趣。我非常同意这样的观点。只要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就是好日子。年不年的,无所谓了。
引用
张继利
2015-2-28 17:05
现在过节主要是家人团聚,对世俗的烧香、烧纸、祭奠和燃放鞭炮等,已不感兴趣。一次是,全家四世同堂十几口人欢聚一起,品尝着美酒,谈笑风生,热闹非常!另一次是,在大学当博导搞现当代文学的儿子邀请县作协的几位文友聚会,一起畅谈交流文学创作问题。过了正月初四,各自回工作岗位。短暂的年假,就这样简单的过去。
引用
蒲先和
2015-2-28 16:26
与时俱进说“年味”
不少人说现在“年味淡了”,其实这是对“年味”一种片面看法。传统“穿新衣、戴新帽,吃水饺、放鞭炮”的“年味”是淡了:平时穿的衣服比从前过年穿的衣服还要好得多,水饺、肉、鱼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吃,响应政府的号召放鞭炮的人越来越少,那过去的“年味”想不淡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新的“年味”却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寻常百姓家。
从前过年要炸鱼炸肉炸豆腐,蒸馒头摊煎饼蒸糕,现在去超市里少买点以备不时之需,真正来了客人去酒店。“忙年”的“味”没有了,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享受”。
我的兄弟姐妹早已不是“聚族而居”,拜年的方式改变了:前几年是电话拜年,现在成了视频拜年,百里千里,如同当面,浓浓的亲情有增无减。
年后的“玩”也大不同于从前:前年正月十一,我们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表哥表妹组成一个亲友团,二十个人去了宝岛台湾;去年正月初四,自己五口人和亲家五口人随旅游团到苏州杭州上海转了一圈;今年孩子们初二就随“柳泉户外”去了衡山桂林韶山逛了六天。外出旅游,虽然风尘仆仆,却都是兴高采烈。
时代变了,“年味”也在与时俱进,从前有从前的“味”,现在有现在的“味”,都正常。
引用
水城墨荷
2015-2-28 10:34
我家也是三世同堂5口人,大年三十儿子一家三口去了海南直到初七才回来!我们很支持他们出去旅游放松。我们老两口在家从初一到初七,该看电视时看电视也不熬夜、该拜年时家属院里进行的团拜、该遛弯遛弯、该请吃时请吃、该吃请时吃请,平平淡淡还和往常一样,可我们的感觉好极了!这年过的真轻松啊!
引用
仙公山人
2015-2-27 22:31
什么是年味?年味就体现在过年的过程中。有些人说年味淡了,为啥?因为他没有遵守过年的规矩。
俺家里过年,依然体现着浓浓的年味。为啥?因为俺家依然遵守着过年的程序。
进入腊月,开始忙年,程序是一样的。到了年三十,俺早饭后就去请家堂,恭恭敬敬的,把有列祖列宗名号的折子摆放在供桌上,弄上一桌菜,供奉着。然后研墨裁纸写春联,打浆糊贴春联,红红火火。如果你从街上买一副春联,用透明胶贴在门框上,那是什么味道?到了晚上,弄点菜,喝点酒。菜都吃厌了,和平时的相差无几。但,这是过年啊,吃年夜饭啊!晚饭后,剁馅、和面,一家人包饺子。午夜时分,在院子里摆上供桌,发纸马。回到屋里吃饺子,这顿饺子就和平时的不一样。大年初一,磕头拜年,家族的,乡亲的,一家一户进行,还要给晚辈发红包。那个亲啊!见面哈哈哈,“过年好啊!”一笑泯恩仇!
时代发展了,过年的日子还是那几天。怎么过年,完全在自己。什么淡啊浓的!
引用
桃园愤青
2015-2-27 16:08
年味就是一种感觉,过年就是寒风嗖嗖,雪花飘飘!那年秋天的晚上,我们家里用机器擦花生米,花生壳的片末在电灯光里漫天飞舞,我忽然想起了过年,过年就是这样雪花飞舞。
年就是一种不可拒绝的氛围。过年就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是必须回的;过年就是累,累也是心甘的。过年就要走亲戚,要接待亲戚,亲戚来了是不能拒之门外的;过年就是贴大红的对子,放鞭炮,虽然,不大提倡放鞭炮,还是可以听到鞭炮声;过年就是除夕发祉吃饺子,跪下来拜天祭祖;过年了就是大街上的轿车多了起来,各家的儿女都回家过年了;过年就是给孙子发红包,不过我们给的孙子的钱比爷爷那时给我们的钱要多的多;过年就是看春晚,虽然他们演的不怎么的,我们毕竟还是有了年的话题;过年就是有了新的口头语,见面互相问候:过年好!年是孩子们的,孩子们,盼的是长岁长高,盼的是压岁钱,盼的可以到爷爷姥姥家,这就是年味!
虽然说,我们现在吃的,天天在过年,但是,过年吃饭就是不一样,因为是过年,所以饭里就多了年味。觉得过年没有味了,其实,还是一种年味道,只有过年才有这种感觉。年味是驱不散的,有人闻到的浓些,有人闻到的淡些!
引用
gajlgk
2015-2-27 11:20
现在过年,越来越没劲了,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引用
梁绍章
2015-2-27 10:41
过年有"味"哪家强?小学生(包括学龄前儿童)最强!不用忙,不用愁,"压岁钱"照样收,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有的很快成了"万元户"。我们提倡尊老爱幼,但尊老不夠,爱幼失度是客观存在的.过年有"味"就要回归传统,多一些亲情,但金钱不等于亲情。发红包要有量和度,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好处。
引用
糖..糖
2015-2-26 19:07
今年过年很特殊。我外甥七个铁哥们,决定带上老人单独组团去旅游。六位老人(两对加我和大姐)七位男士,八位女士,和七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大乳山吃海鲜,天沐池泡温泉,荣成看西伯利亚大天鹅,周村看古城。大人孩子其乐融融。也是一种过年的方式吧。我的祝酒词是:男士事业蒸蒸日上,女士温柔漂亮,孩子健康向上,老人美满幸福!博得大家赞赏。
引用
侯从礼
2015-2-26 17:34
也许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总爱怀旧,总愿意回忆童年那些事,因为失去的,才是美好的,所以,每逢过年,总会想起童年时代的年味:狮子、高跷、旱船,一场接着一场,晚上在雪亮的汽灯下,看庄户剧团唱大戏,偶尔演一场电影,那是莫大的精神享受,街头上、胡同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着节日的服装,说说笑笑,到处是一派喜气洋洋。如今,各种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没有了,晚上不再有演戏的了,大街上也没有人聚堆闲聊了,除了走亲访友的各种车辆停放在大街上以外,连个人影也看不见,本应热闹的大街上却变得冷冷清清,所以,感到年味不复存在了,虽然吃穿玩都比过去高级多了,却总感到不如过去过年热闹。这恐怕就是因为怀旧的原因吧。
引用
秦继昌
2015-2-26 17:12
年味还是有的。我认为过年就是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啦啦各自的感受、啦啦家常琐事。平时没时间、放个长假就创造了机会。为了不被“春晚”冲击,所以我把除夕饭放在中午,要求都不开手机、不看微信,只有一个主题就是每人都要有祝酒词,祝老人健康、孩子进步、工作顺利。敬酒时要大家举杯“敬天、敬地、敬父母”。然后长辈发红包、提希望。为了保持敬老传统,我将过往老人的相片挂到墙上,摆上一盘苹果、一盘核桃,寓意"平安“、”和睦“。为创造欢乐气氛,人人可以出节目:答题猜谜、唱歌背诗,俗话说“热闹就是年下”,我觉得年味也就有了!
引用
冷濯江
2015-2-26 17:03
年味,是一种由物质和精神共同构成的文化现象。社会在前进,种种文化现象也会在继承中发展,新的年味取代旧的年味,这是一个总的趋势;没什么,无须抱怨。另外,回忆中的事物总是美好的,印象里那个浓浓的年味,多是童年。小孩子回忆中哪怕点点滴滴的趣事,到中年以后也会被放大。平时没有的或者不被允许的,过年的时候得到了,当然会留下深刻而甜蜜的感觉;去拜年哪怕得到几块糖的小礼品,几张毛票压岁钱,年味也就深深地刻在脑海里。
引用
嘉言懿行
2015-2-26 15:55
年的变化是社会发展变革的缩影。人类社会、大自然,乃至宇宙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这样和那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其固有的规律和法则。随着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也自然而然的有所改变。那种靠运动,靠政治手段破旧立新,移风易俗的做法应该摒弃。我们要在这种变化中,继承好的年味,抛弃过时的,愚昧落后的年味,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现代的新年味。
引用
吕京蝈1949
2015-2-26 15:22
时代变化了,习俗发生变化了,人的思想也应该随之改变。保留有年味的,增加新鲜的。
.
引用
hrb820
2015-2-26 11:33
传统的东西丢失太多
引用
郝洪喜
2015-2-26 11:06
年味还是有的,而且很浓。只是年的味道与以往有所不同,任何事物都会随着岁月流逝而发生变化。
引用
赵育才
2015-2-26 11:05
时代变化了,习俗发生变化了,人的思想也应该随之改变。保留有年味的,增加新鲜的。
引用
老龙金海
2015-2-26 11:05
我认为幸福和快乐都是一种心理感受。同样的出境,同样的情况,有的人觉得很快乐,有的人觉得没意思。全家人在一起团圆是幸福,家里孩子们各奔东西事业有成也是一种幸福。
引用
古帆
2015-2-26 10:47
说实话,鄙人早就不喜欢过年,不是厌世,而是因为老旧的过年方式太过繁琐,而有文化意味或文化含量高的新方式尚未形成,且被不三不四的话筒冲击,影响人的心情、人情、世情,敬天爱人、尊长爱幼的礼仪无法体现,缺乏新规,娱乐嘈杂,庸俗不堪,社会化社区化的活动无法开展,这都让人提不起精神。
虽说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每个人手持“智能”与外星人对话,撇开眼前的亲人、友人,使他们倍感冷落,这还是年味吗?
面对现实,你无法选择,只好像旅游跟着人家屁股后走,这也许就是新的年味!
1
2
/ 2 页
下一页
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