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注册老干部之家

情怀下一代 关爱三十年——记 成武县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 王圣真

2014-5-27 16:12| 发布者: 菏泽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37362| 评论: 0

摘要: 王圣真,现年87岁,中共党员,原成武县教育局局长,现任县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他做关爱工作,自1985年成武县关心下一代协会成立起已30个年头。他是省、市、县的老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省关工委王克玉主任为其题词 ...

王圣真,现年87岁,中共党员,原成武县教育局局长,现任县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他做关爱工作,自1985年成武县关心下一代协会成立起已30个年头。他是省、市、县的老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省关工委王克玉主任为其题词曰:“高峰入云”,副题为“向王圣真同志学习”。2007年以来,曾先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省模范老人”、“省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菏泽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楷模”多项荣誉称号。他的主要事迹有如下四点。
一、他是为关爱工作刻苦学习的榜样
王圣真同志常说:“品德不高,不能使人信;学识不深,不能令人服。打铁要靠自身硬,学习不好就没有资本教育孩子。”为此,他年届耄耋仍童心不泯,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几十年来从不懈怠。他首先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对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敬仰和信念始终不渝。其次,他幼年读过私塾,有一定读古典的基础,所以对国学的学习很感兴趣。他认为现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建了孔子学院,都在学习孔子的理论和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我们是孔子的家乡,更应该从选学先贤著作的名篇、名句中获得些教益。在践学中得知,从孔子那里能读到一颗颗爱心,构建和谐;从孟子那里能读到一股正气,主持正义;从墨子那里能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从韩非那里会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在老子那里能读到生活辩证法,在庄子那里能读到艺术人生观,在简子那里能读到科学进取心。总之从孔、孟、墨、韩那里能读到人生的态度,在老、庄、荀那里能读到人生智慧。归根结底,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获益匪浅。其三,他学习广泛,协览群书。他深有体会的说:“学点科学、生活会多一点光亮;学点理论,生活会多一点透沏;学一点技能,生活会多一些乐趣;学点修养,生活会多一些宽容。总之,学习就是理解,学习就是体会,学习就是积累,学习就是享受。”其四,他为了给各中小学年级学生和各界青年讲解时不乏生动丰富的内容,他订阅了《中国青年》、《教育外商周报》、《读书》、《古典文学》、《火炬》等10多种报刊杂志,每天全部阅读后,再将各种报刊杂志上具有文思、哲理和时代特色的材料筛选剪下,分为“尊师重教”、“读书”、“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重德”、“个人品德”、“关爱”等30余个卷本集装成册、以备讲用。他的学习精神是童心不泯,他的学习态度是刻苦自励,他的学习方法是写字和看书轮番制。写字累了看会书,看书累了写会字,吃饭时冷着碗,他要看几眼书,分分秒秒不让它空过。为了能够随时随地学习,他配备了四套老花镜,文件包里装一套,卧室、阅览室、餐桌上各放一套。有人说他读书迷得有点过火,他笑言回答说:“不迷不懂、不懂不迷、越来越懂、越懂越迷”。他还用古人的的话来解说读书的好处是“五音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锦衣美服不过取悦一时,岂能历久弥新?唯有读书可益人神智,使人终生受益。”读书既能怡神旷心,增趣添雅,又能够明理、治愚,何乐而不为呢!
二、他是为关爱工作不遗余力的楷模
关工委老同志远见卓识,德高望重,备受青少年崇敬,对其施教颇有服力。正所谓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王圣真同志常说:“我有70年学习积累的知识,50年工作实践所得的办事经验,我决意把自己的余热用在关心下一代青少年成长上面。”“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他的思想境界,也是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的天职和使命。他经常向学校、社会、家庭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青少年的思想状况。我县的200来处中小学,他都去过,哪管偏远地方的年级班也不漏过,可以说凡是有学生的地方都有他留下的脚印、牵挂和希望。在摸清青少年学习思想情况的基础上,他每年都亲自撰写两三万字的有关传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讲稿,利用“清明”、“五一”、“六一”等节日,对在学校、机关、工厂的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都爱听他讲的“祖国三史”,即“文明史”、“屈辱史”和“奋斗史”。让学生知识了祖国的“文明史”,感到自豪;了解了“屈辱史”要发愤图强;明确了“奋斗史”应刻苦学习。在关协阶段的20年间,因他熟悉学校教育方面的情况,所以全县中小学,每年的清明节都等着他去讲,他也认为自己责无旁贷。在此情况下,时间安排只好有的提前,有的延后。“清明”多在4月5日,提前3天,再后延3天一讲就是7天,提前4天再后延4天,就得讲9天。“清明”是缅怀英烈祭祀先人情牵魂绕的传统节日,只有“清明”当日才会产生此情。为了让提前和拖后讲的亦有此同感,他就在开讲前,以题词警言来启发了学生。如2001年清明节是4月5日。4月2日对孙庙(隶白浮)三中讲前开言曰:“鸢飞举长近清明,孙庙学子缅英灵,白浮图腾久不在,烈士美德千古荣。”4月7日对党集乡中学讲前开言曰:“清明过去已两天,怀念英烈心不安。党集学子重情义,饮水岂能忘思源。”有了这几句话的启发引导,前后6天与清明节日取得了同样的效果。多年来他讲演200余场,受教育人数近30万次,取得效果良好,博得众人的好评。
三、他是为关爱工作轻利重节的典范
王圣真同志在职时光明磊落做人,廉洁公办事,淡泊追名逐利之念,抛却患得患失之心,懂得收敛,不作贪求。退下来以后仍是忙得不可开交。有人问他:“你都八十多岁啦,还这样忙,图个啥?”他的回答:“四不图:只讲奉献,不图名利;只讲服务,不图报酬;只讲义务,不图索取;只讲尽力,不图安逸。关工委的宗旨就是我的行动准则,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办到。”他如是说:“我做事从不图名图利,却处处有名百利。我所得到的‘名’是省市县委给我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我所得到的‘利’是‘老有所乐’”。他对培养教育青少年一代做了大量工作,但他做事的原则是:“凡是有报酬的一概谢绝。”那么没报酬的凡合理、合法的事都给予帮助。在这20年间,有3处学校拟聘请他任实职领导,有5处学校拟聘请他做挂名领导,这8处学校皆被婉言拒聘,其主要理由就是有报酬,按理来说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对拒聘人来说,既不改变工作,也不违背自己的“底线”。对学校方来方,即省一份薪酬,又减轻学生一些负担,这不是两全其美嘛!这8处学校中只有一处学校的法人代表对他拉出一条要求,就是请关协到校给他指点指点。当时他就答应了他。事后不久,王圣真同志邀了三位关协的同志到该校开了座谈会,对学校提了指导性意见。
王圣真同志办事,重名节、讲礼仪,是众人的共识。他对已装满一橱两箱的各式各样的荣誉证书、奖状和奖杯从未当成是高于人的资本,而仅看作是为人做事的合格凭证而已。
四、他是为关爱工作纳贤聚力的标兵
王圣真对事物的观察,比较敏感。自省关工委经过数年探索出的“三项活动(感恩教育、中华诗文诵读、才艺培养)”在全省青少年中广泛实施后,他就注重联络“五老”队伍,培训骨干,为“三项活动”三进(即“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做准备。
(一)联络“五老”壮大队伍。我县有三支组织严格、人才荟萃的五老群体。其中之一,是“老年业余书画大学”。学员105人,学龄16年,大多是离退休干部和教师,分布在县直单位和部分乡镇。其中之二,是“县二春演唱团”。团员62人,艺龄已16年,大多是离退休干部和职工。其中之三,是“县教育局机关离退休党支部”。58人,大多是教育战线上的领导骨干和教学能手。这3支人员合在一起共225人。其中有善诗文、能书画者,有善歌善舞者,有能说善讲者。这支五老队伍中,在年龄上说,大多是“一号老头”和“一号大姐”。
(二)训练有素,严格要求。打铁要靠自身硬。“五老”首先要做到“三知”、“两会”、“一好评”。“三知”是,一是知道“五老”的优势是政治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亲情优势、时间优惠。二是知道“五老”活动宗旨是,只讲奉献、不图名利,只讲服务、不图报酬;只讲义务、不图索取;只讲尽力、不图安逸。三是知道五老的任务是关爱呵护培养青少年,使其健康成长的德才兼备的国家接班人。
“两会”是:一会自写讲稿。要求做到:文通字顺、主题明确、内容健康、有教育意义。二会脱稿讲话。要求做到:条理清晰、词能达意、讲态自然、语气生动。一好评是:讲后让学生钦敬信服。正所谓学高为师,自正为范,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是加强修养,深化内功。“三项活动”的内涵,既是包容全面培养青少年的正确方面,又是蒙童养正的根本,也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国家将这么大的“希望工程”,托付给“五老”协助关爱,这是对“五老”的极大信任和厚望。为不负国家重托和期望,一定情怀感恩的思想干好这项工作。
一是不忘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二是不忘悉心呵护肩负祖国未来、民族希望的小主人,让其茁壮成长、天天向上的重大责任。
三是不忘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的嘱咐:“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三句语重心长的重托。
四是不忘党和国家给予的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无微不至的关怀。
五是不忘党和不仅视“五老”为宝贵财富,并奉其具有“五大优势”的荣誉称号。
从这“五个不忘”中迸发出来的动力、决心和毅力,将会凝成一种“关爱情”。这种“关爱情”就是做好下一代工作的可靠保证。

2

支持

反对

无所谓

点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最新评论

老干部之家

工作

动态
党支部

文件下载
意见直通车

老干部志愿者

博客

服务

旅游 文化

老年用品

全国老年期刊联盟

社团

摄影  诗词

书画

资源库 山东兵

视频

互动

活动 话题

论坛

老教育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