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秀荣,定陶县卫生防疫站退休干部,中共党员,今年65岁。她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把慈母般爱无私的奉献给非亲非故的100多名孩子。不图名不图利,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抒写了人间感动大地的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伟大母爱。对辍学的孩子给予耐心说服教育,讲明社会发展对科学知识的需求,只有掌握一定科学技术,才能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的深刻道理。对于她关注的孩子,不管炎热寒冬,她一如既往,按时与孩子相见、谈心,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学习情况,给予一定的动力(钱)鼓励孩子更好地学习。她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孩子严格要求,教育孩子们爱党爱国,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勤奋学习,勤俭节约,要树立明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把学到的知识奉献社会,在她的教育下培养下,已有很多孩子跨入了国家的高等院校,并有部分孩子走向工作岗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正在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单秀荣她也有两个孩子,在她的熏陶下,从小勤奋学习,刻苦专研,尊老爱幼,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小学、中学、高中时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奥林匹克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少年半岛杯竞赛二等奖,都以总成绩全县第一名考入全国名牌大学,在高校学习期间又获得雄鹰奖、香港回归奖、校优秀学生、北京市教委优秀学生奖、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奖励。现均已博士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而兢兢业业的工作。 单秀荣,她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默默无私奉献,领导对单位经济实现严格把关,进行审查签字这一项工作,就是她在1977年元月份提出的最好建议,被领导采纳,于1977年二月份在全县财务工作大会上进行推广,被称为管帐理财的好能手,多次被评为单位先进个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县模范会计。多次被评为县“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杯获奖者,她的教子有方,全县人人皆知,她认为自己为孩子付出辛苦,换得精神上的欢乐,这是她人生的追求! 身教重于言教,环境造就人才 一提起两个孩子:刘伟北大博士毕业,刘建北大本科毕业,又去英国南安普顿攻读博士,现已毕业,大儿媳毛康娜在北大攻读研究生,二儿媳牟春燕在英国女王大学(伦敦)攻读博士,单秀荣和丈夫就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自豪。 谈到工作与学习,单秀荣的丈夫是一名县公安局领导,担负着全县人民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工作,常常为破大案要案而早出晚归,甚至几天几夜吃住在现场第一线,很少有时间照顾家庭,家庭的琐事就落在单秀荣一个人的身上。单秀荣是一名县防疫站的财务会计,身兼出纳、采购和保管等多项工作,多年来对账务的处理做到日清月结,帐帐相符,从不出差错,及时上报。1982年3月31日,银行查对现金时,她竟然一分不差,受到县银行的表扬。1983年冷连运转时,一出发就是好几天,有人问她儿子:“你们想妈妈吗?”两个儿子含着泪回答:“想。只有好好学习,才对得起辛苦的爸爸妈妈。”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小儿子刘建不小心把左胳膊摔骨折了。都说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把单秀荣心疼得抱住孩子哭了一夜,觉得对不起孩子,可是天明还有重要的工作等着她,可是懂事的小儿子对她说:“妈妈您上班,我不痛,我好好学习。”直到现在,一想起这件事单秀荣的心里还是觉得愧对孩子。 单秀荣对自己说过的这句话是深有体会的:“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妈妈容易,做好妈妈不容易,做贤妻良母更不容易。要想丈夫事业成功,孩子学业成功,自己的工作超出一般以上,这个女人要付出比男人高出三倍的代价才能换取。”单秀荣深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成长与学习直接与父母有关。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她常常陪着孩子一道学习,从不在孩子学习时看电视,打麻将或打扑克,时常给他们规定一定的时间学习,而她自己也在学习。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会被历史所淘汰。单秀荣于1988年取得函授经济学院专科结业证书,1996年又函授农干学院本科毕业,单秀荣的丈夫于1994年函授公安本科毕业。1994年9月15日他们一家四口人都在教室听课,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要做孩子的爸爸妈妈,又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仅教给孩子们怎样学习,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们怎样做人。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意见,不溺爱孩子。1993年的一天,小儿子刘建骑车放学回家,不小心撞了公安局对过的朱其作老师。回家后,丈夫发现儿子脸色不好看,而且没有骑自行车,就问刘建:“你怎么不高兴啊!自行车呢?”刘建就说:“我骑车撞人了,自行车被扣住了。”一问知道被撞的是单秀荣上学时的朱老师,又在公安局对过住,他们领着孩子,提着礼物去看望,老师一看到我和他爸便问:“你们这时来看我,有什么事呀?”单秀荣说:“对不起,我们的孩子用车子把您撞了,我们来看看您。”朱老师说:“怎么也没有想到是你们的孩子。问他父母是谁,他不告诉,问他家住哪里,他说,很远。他说我回家拿钱给你看病,于是便把车子留下。他要是说是你们俩一个人的名字,或说在公安局住,我也叫他骑走车子。”单秀荣忙给朱老师解释,自己丈夫在1984年担任公安局副局长后,平时夫妻俩就再三教育孩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要卖爸爸的牌子,以免在社会上造成不好影响,所以孩子们都遇事谨慎,从不乱来。 1991年,刘伟为够集邮邮票一次用80元,他爸批评他说:“单位开支5元钱还得经领导签字。”他说:“我找你们,你们都不在家,马崇真阿姨说这次的邮票能要,上面知识比较多,我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说完就上学去了,正好天下雨了,单秀荣心想,孩子已经知错,并且她和丈夫都出差了,确实孩子没有请示的机会,之所以批评孩子还要关爱孩子,她就把雨伞赶紧去学校给刘伟送去。孩子看到她时,留下了泪。过后,单秀荣从她订购的《家庭》杂志中看到的《雨中伞》,和她的情况一样,自幼教育他们合理的自理生活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狄更斯说过:“只生不养的母亲不是好母亲,天下的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一定都会爱孩子。”要想把孩子培养成社会有用之才,就必须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必备的生活设施。提供教育环境,每到放麦假和秋假时,单秀荣就有意带孩子回农村看看打麦场和秋收的田野,干一些农活,让孩子切身地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87年单秀荣带孩子们去部队看他们舅舅的部队生活,回来时爬了泰山,不单单是游山观景,同时给他们提出要求,回到家写5篇文章,从而培养了他们细心观察,同时提高了他们思考的能力,耐心回答他们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从小事入手,逐渐渗透“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孩子,从小培养孩子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每逢中秋节和春节,她都会让孩子带上水果等物品去慰问110的值班民警,到家乡看望老党员和部分孤儿。可见,两个儿子现在取得的成就与单秀荣的身传言教密不可分。 关爱贫苦孩子,充当社会妈妈 单秀荣夫妻俩都是工薪阶层,家里得负担两个孩子上学。然而,她还时刻关心周围贫困孩子们的求学问题。每当听说谁家的孩子面临失学,她的心便会揪起来,不顾一切地奔忙起来——就像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这些贫困学生们亲切地称她为“单妈妈”。 单秀荣资助的贫困学生和收留的孤儿,她的两个孩子都能理解。有一个贫困生,在上中学时一个月只花一元钱,早晨她妈妈早起做好饭送去,中午只用五分钱买一碗开水,泡从家里带的馒头。2002年姐弟两人同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县高中,而这时她父亲又得了重病,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单秀荣听说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当时她家里也不宽裕,她就向朋友借了1000元给他们交了学费,使她重返校园。现在姐弟俩都考入了大学,单秀荣还在资助他们。因厌学而经过单秀荣的劝解,入校成才的孩子就有十多名,有研究生有本科生也有专科生,送入部队参军考军校的也有五六名。当单秀荣给她自己的两个孩子整理书刊时,无意发现,她的两个孩子也和她一样,关注着甘肃山区的贫困孤儿。 从1990年到2007年,单秀荣的家里,每年都有高考生在她家吃住,她都像对待他儿子那样对待他们。17年来,高考前两天和考试中的三天,尽量给他们提供好的休息环境,天再热,她也会守在大门前,防止他人影响他们午休。有一年,家中来了客人,她没让客人进屋,客人因此大怒,说让他们去饭店是怠慢他们,他们不理解她,还到处宣扬她。直到两年后,他们的孩子也该高考了,他们的孩子回家后告诉他们时,他们才打来电话表示歉意。没到高考时,过路的同事亲友看到单秀荣都很心疼,问她:“图个啥?自己的孩子都上大学了,自己身体还不好,何苦呢?”特别是1999年高考,单秀荣在1999年3月29日在济南千佛山医院做妇科手术,到7月5日她妹妹特地来替她值班,怕她刀口受不了,身体还没恢复正常,可单秀荣说:“孩子辛苦十一年,咱辛苦五天,算不了什么,我会照顾自己。” 她妹妹见拗不过她,只好心痛地回去了。单秀荣在上初中时,学校就经常报道她助人为乐的事迹。现在由她资助的苦孩子和贫困生已有110多名走进了大学校园,凡是纳入她关注对象的,考入大学后每人都有100元的动力。有的家长不让孩子要,单秀荣告诉他们:“你们不懂,我的钱是动力,即使我去要饭,也愿意给孩子们动力。他们都很理解我的话,我就愿意爱他们,告诉他们考入大学不是目的,完成学业才是要求,回报祖国,回报社会才是目的。”贫困生和苦孩子是每人每学期100元,总计这些年来,单秀荣每年都要拿出她两个月的工资给这些孩子们。现在已经有好多孩子走向了工作岗位,成为国家栋梁。现在每到节假日来自全国各地的问候电话一个接一个,这是种精神享受。 “付出一点辛苦,换得精神上欢乐,这是我人生的追求。”这就是单秀荣,一个普通的母亲。她将博大无私的母爱播撒给更多的人,诠释了和谐社会最深层次的内涵,展示了妇女博爱、坚强、善良的精神风貌。 爱心妈妈单秀荣与所关注大学生刘媛媛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