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相关链接 查看内容

“漂族” 老人 城市里孤独的“候鸟”

2011-6-23 14:00|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055| 评论: 0

摘要: “漂族” 老人 城市里孤独的“候鸟” 在兰州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有人将他们称之为“漂族”老人。他们本应该安享晚年,但却为了自己的子女而离开故乡,到子女所在的陌生城市生活。从此,他们又开始了新的“工作”, ...

                “漂族” 老人 城市里孤独的“候鸟” 

 在兰州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有人将他们称之为“漂族”老人。他们本应该安享晚年,但却为了自己的子女而离开故乡,到子女所在的陌生城市生活。从此,他们又开始了新的“工作”,做孩子的“后勤部长”、拉扯孙子。而就在享受着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他们的内心有着不少因在外漂泊而产生的孤独和烦恼……

为了儿女背井离乡

 丘远是一位从陇西来兰的朴实老人,儿女为了孝顺他,2008年特地将其接到了城里,让他能够安享晚年。他原本在老家是某铝厂的退休工人,退休以后在那里一直过着平淡的生活,闲来无事每天出去打打牌。逢年过节,在兰州工作的儿女们也会回去陪他,生活也算惬意。但随着老人年事已高,子女们经过商量,决定还是将他接到兰州,这样也便于照顾。而对老人来说,他也想着尽可能多的和孩子们在一起。来兰后,他重新开始适应城市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刚到大都市的新鲜劲儿很快就过去了,他突然变得寡言起来。丘远说:“平时子女们在生活上确实对我无微不至,但还是感到心里没着落,每天不知道该干些啥,外面又人生地不熟的,在兰州呆了这么长时间,还是感觉不自在啊!”

 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多处居民小区,不完全统计有五成的家庭有“老漂族”,其中大多数来自周边的农村。虽然在这里,他们不用起早贪黑下地干活,也不用想着挣钱补贴家用,孝顺的子女会给他们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可是,在物质丰富之余,这些“老漂族”的精神却极其孤独。来自不同地方,语言、生活习惯差异大,很少有朋友。有的在带孩子过程中与子女发生矛盾,却只能忍着,有的和儿媳无法处理好关系。

收集废品觉得生活很充实

  居住在安宁区某高档小区的老姚,就是一位在兰州的“漂族”老人。对于他日常的生活,似乎在无奈中找到了生活乐趣。老姚所住的地方由于是新小区,所以刚开始入住的人并不多。后来随着许多人开始装修入住,他便从中发现了“商机”。原来,一些住户在装修房子过程中,都会将用过的纸箱、塑料等物品扔掉。而老姚则将这些废品收集起来,先存放于自家单元楼旁的角落里。等积攒到一定数量,就将家里的报纸、瓶罐等废品整理一番后,找来收废品的人进行回收。就这样,他每个月都能从中赚取450元左右的“工资”。

 当家人发现后,大家都表示强烈反对。一方面觉得女儿在老人物质生活上很是重视,根本不需要老人自己出去“挣钱”。另一方面,女儿认为,在这样一个高档小区里,自己的父亲却每天在“捡垃圾”,总感觉别人有一种异样的眼光在看自己。

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女们常回家

 对于另一位“漂族”老人高秀兰来说,在她的眼中,背井离乡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能经常看到自己的儿女,做孩子的“后勤部长”就足够了。71岁的高秀兰依然像年轻人一样,在家里承担着几乎所有的家务。做饭、洗衣、拉扯孙子。对于她来说,有儿女在,从来不感到什么是累。在生活方面,从来都是她和老伴住在一起,而子女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只能是每逢周末才来看望她。所以,她日常生活中最忙的时候是周末,但她最期待的也是周末。

星期六早晨,高秀兰比往常起床要早很多,今天的“工作”比较多,因为儿女们要来。不到2个小时,她已经做好了凉面、凉粉,随后又煮上灰豆,静静地开始等待儿女们的到来。在她看来,孩子们将她做的饭一扫而光就是自己最高兴的事。当然,有时候她会很失落。满怀信心地张罗一桌子饭后,子女们却因为有事不能来,让她有些遗憾。但是她仍会做好准备,等待着下一个周末的到来……

相关阅读

相关分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