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如金线般洒落,将湘钢烧结智慧中心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近日,在原湘钢副总经理戴国团的带领下,来自武钢、本溪钢铁、安阳钢铁、山西临汾钢铁、衡阳冶炼厂等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团矿专业老专家老领导一行10人踏上毛主席家乡钢厂这片热土。他们曾是新中国钢铁事业的拓荒者,如今虽已年近八旬,但眉宇间仍跃动着青春的炽热。公司离退休处与炼铁厂的领导们早早等候在门前,用掌声与鲜花编织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欢迎礼。 一座烧结机的“涅槃之路” 步入智慧中心,现代化的生产场景与老校友们记忆中的烟囱林立形成鲜明对比。玻璃幕墙外,巨型烧结机如钢铁巨龙蜿蜒,而室内大屏上跳动的数据流,正诉说着“智慧湘钢”的蜕变。炼铁厂技术人员的声音带着自豪:“这是450㎡烧结机,替代了老旧的90㎡、105㎡、180㎡三台设备,2022年2月18日投产,投产仅3天,利用系数便达到1.50吨/m²·h,震惊全国!两年间,湘钢人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攻克超厚料层烧结、有害元素控制等12项核心技术,捧回12项国家专利,生产能耗降低30%,排放减少50%!”2023年、2024年,这座烧结机连续两年斩获全国节能降耗竞赛优胜炉,成为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标杆。老人们的手轻轻抚过展板上的参数,仿佛触摸到了时光的年轮——那些在实验室里彻夜推演的公式,那些在车间里挥汗如雨的调试,终于化作眼前这组震撼的数字。 老校友的“钢铁情书” 当老人们登上烧结机平台,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屏住了呼吸:平整如镜的布料泛着青光,点火料面似晚霞初燃,红层断面如岩浆奔涌。戴国团的手微微颤抖:“这红层,像不像我们当年在实验室烧出的第一炉团矿?”一位老校友突然掏出手机,颤抖着拍下视频:“快看!这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美!” 他们围住技术人员,眼神如少年般炽热:“厚料层烧结重点要持之以恒想办法进行燃料均匀分布攻关”“碱度和亚铁稳定程度如何?”“自动化系统还能不能更智能?”,问题一个接一个。临别时,老人们纷纷在烧结机前合影,有人对着镜头比出“V”字,有人高呼:“湘钢烧结,永远第一!” 传承,是钢铁最硬的底色 夕阳将老人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他们讲述着1969年的湘江畔:简陋的实验室、油印的教材、为攻克一个工艺参数而通宵达旦的青春。而现场年轻的湘钢人,听着这些故事,眼眶渐渐湿润。责任,在这一刻具象化——它藏在每一块烧结矿的强度里,藏在每一度电的节约里,藏在每一次技术突破的欢呼里。他们接过这份沉甸甸的传承,必将以“四化两先”为帆,让湘钢的钢铁之歌,在时代的浪潮中奏响更嘹亮的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