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王玉岭是济南市济阳区老年大学葫芦丝教师,12年如一日义务传授葫芦丝等音乐技艺,惠及千余名“老小”学员,用音符串起社区文化纽带,激励人们阔步奋进新征程。先后被授予“第六届感动济阳人物(提名)”“区敬老模范”“区文化与文艺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老年学堂的葫芦丝声 周六上午9点,济阳区安大社区老年学堂传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悠扬旋律。20多名银发学员在王玉岭指导下反复练习吐音技巧。“手腕要像拂柳枝般柔和”,他握着一位老人的手示范动作,老花镜后的目光专注而温和。像这样的场景,每周在3个社区老年学堂重叠呈现,成为王玉岭退休生活的常态。 从三尺讲台到群众舞台 王玉岭的艺术教育生涯可追溯至退休前任教时期。当时他带领的学校鼓号队屡获县级荣誉,埋下了退休后服务社区,义务培育音乐人才的种子。2012年退休伊始,他争得汇鑫社区支持,购置器材,组建起“祥云大鼓队”,不仅让30多名中老年妇女在铿锵鼓点中重焕活力,还使广大居民在欣赏他们无数次演出中振奋精神,踔厉奋发。 2022年受聘老年大学任教后,他的教学版图不断扩展——两个学校大鼓队、3个社区葫芦丝班、少儿葫芦丝公益课堂、银龄弦韵二胡友谊队,每周7节课的行程表排得满满当当。 “一老一小”的双向奔赴 在澄波湖社区老年学堂,王玉岭创新“筷子练鼓法”,孩子们用筷子代替鼓槌在课桌上练习节奏;在莱商银行中老年葫芦丝班上,他教授大家用自己改进的“宽音域”新指法演奏,吸引许多客户驻足倾听,禁不住跟曲哼唱;在为济北街道团委办的暑期"乐韵童心"课堂上,他带着21名小学生从零基础练到登台合奏;元旦晚会上,老年学员用新学的筒音作1指法,吹响《我和我的祖国》,与少儿班的《金孔雀轻轻跳》隔空呼应。“看着老人们眼里有光,孩子们手里有艺,这就是最多、最好的报酬。”王玉岭抚摸着褪色的葫芦丝说。 文艺火种的传递者 12年间,这位文艺老匠人带出的队伍已成济阳文化名片:二胡友谊队《金蛇狂舞》亮相新春广场,葫芦丝班巡回社区演出,大鼓队《爱我中华》响彻校园庆典。但最让他自豪的,是学员们的蜕变——曾患抑郁症的独居老人王阿姨跟他学习葫芦丝后变得性格开朗,20多名小学生通过他的公益课成为学校文艺骨干。 如今,王玉岭正筹备“民乐传承工作室”,打算系统整理教学心得,提高教学水平,扩大“招生”,让更多人学习音乐。“音乐是剂良药,既能疗愈心灵,也能激活社区文化。”夕阳下,他擦拭着心爱的葫芦丝,乐器表面的包浆映照着这位银发教师永不褪色的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