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湘江之畔,一场跨越时空的技术传承正在进行。4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湘钢动力厂内机器轰鸣,由原湖南省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原湘钢副总经理戎国经带队、由10多位退休老厂长、老专家、老劳模组成的"银发智库",与几十名青年技术骨干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代对话"。这场由湘钢离退休职工管理处、关工委、湘钢团委精心组织的活动,搭建起传承科学技术与工匠精神、共绘发展蓝图的桥梁。 智慧碰撞:从传统管理到世界领先的时空穿越 银发专家团首站抵达“智慧湘钢”三大中心之一的设备能源智慧中心。它是集水、电、风、气等公共能源介质和物资远程计量、大数据分析为一体的综合性设备能源管理和决策的智慧化平台。在动力厂现任厂领导的详尽讲解中,老专家们仔细查看新型节能设备,不时驻足询问技术参数。“当年,我们拿着本子、打着手电,到各单位抄录能源数据,如今,三维可视化模型让设备状态和能源信息一目了然。”张国琪、张力行等多位动力厂老领导,用手指轻轻抚摸着全息投影屏,目光深邃。 银发专家团来到全球第一台集脱硫、脱硝、除尘一体的150MW超临界煤气锅炉发电机组。银发专家们边参观边感慨:“湘钢1958年建厂时,用锅炉烧煤来发电,发电效率不高。如今,60多年过去了,这里已打造出参数、效率均居全球前列的标杆发电机组,整台机组年发电量达到13亿度,直接创效约9亿元!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湘钢精神的传承!”。在150MW超临界发电站前坪,老一辈建设者与新一代守护者深情合影,一张跨越了数十载的集体照定格了时光,见证着几代湘钢人从艰苦创业到技术领跑的蜕变。 薪火相传:几代湘钢人的初心对话 随即召开的座谈会上,老一辈建设者翻开发黄的笔记本,讲述激情燃烧的岁月。“动力厂的发展和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几代动力人努力奋斗的结果。创业初期,环境艰苦、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不高,但是通过大家齐心协力,也都挺过来了。现在湘钢环境这么好、管理和技术这么先进,更加要努力奋斗”。湘钢第一代建设者,今年已82岁高龄的老劳模刘彬生率先用质朴的言语,对年轻人提出了接续奋斗的期望。 “年轻人敢想敢干,但一定要注意安全边界!动力厂点多面广,人人是关键、处处是要害,永远是湘钢的心脏和血脉,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石定富、王战宇等众多老领导、老专家们,纷纷对动力厂“将自主管理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系统流程”的作法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继续深耕奋斗文化、加强设备终身管理等多条建议。 银发专家们的谆谆教导让年轻的奋斗者们深刻感受到老一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大家异常珍惜现场互动的环节。“正是老一辈的工匠精神,激励我们在数字化赛道上持续突破”,刚满28岁,动力厂最年轻的车间主任袁誉分享了他作为钢三代入职后的成长感悟,同时也虚心向老专家请教“还有哪些途径可以帮助厂内的青年大学生快速成长、成材?”“既要脚踏实地,更要敢于突破,动力厂的未来属于你们!“要善于学习、乐于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修养、丰富内心涵养;要吃苦耐劳,不要贪图安乐!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湘钢原副总经理戎国经,面带微笑、亲切从容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话语真诚朴素、语重心长,深深地烙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中。 使命接力:新老动能激荡共鸣 湘钢团委、湘钢动力厂和湘钢离退休职工管理处的负责人也纷纷对年轻人寄予了期待,希望他们以感恩之心铭记前辈嘱托,以进取之心勇攀技术高峰,以赤子之心践行产业报国。在动力厂和湘钢这片热土上,既做技术创新的追光者,更当薪火相传的点灯人! 银发与青丝的交织,奏响了一曲动人的时代和声。正如湘钢离退休职工管理处、关工委负责人所言:“传承好老一辈的宝贵经验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把钢铁能源利用的名片擦亮是我们的光荣使命。这次活动不是终点,而是新老动能转换的起点。我们将以银发人才工作站为依托,建立长效对话机制,让经验智慧与创新活力持续激荡,共同谱写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字:曾红雨、王芳、钟雯;摄影:贺意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