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樊城区关工委立足青少年成长需求,创新构建“五老+项目+社会资源”协同育人模式,通过系统化设计、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建设,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育人新路径。 一、构建“五老+”协同机制,激活育人资源一池春水 创新打造“五老+项目+社会资源”三维联动模式,建立“三个数据库”激活多元主体活力。一是建强“五老骨干库”,吸纳包括老模范、心理专家、教育名师等10余名行业领军人物组建“关爱直属队”,颁发荣誉证书强化身份认同;二是整合“爱心组织库”,联动5家专业机构、20余支志愿团队形成“紧密协作层”;三是精准对接“需求数据库”,聚焦青少年成长痛点,系统实施心理健康、法治教育等五大品牌项目。开展育人关爱活动达400余场次,受益青少年超10万人次。 二、创新项目化运作模式,打造精准育人特色品牌 坚持以项目化思维破解育人难题,形成“五老领办、专业支撑、社会协同”的实施机制。如“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项目,退休干部叶启文团队开展抖音直播85场,处置危机事件15起,惠及60余万人次;“青少年眼健康”项目建立9.6万份学生视力档案,实现近视率三学段同比下降;“法治教育进校园”项目构建“体验+融入+沉浸”多维度普法体系,20余所学校法治课程覆盖率达100%。特别是“寒暑假关爱课堂”覆盖90%城市社区,既解双职工后顾之忧,又搭建起红色教育、素质培养平台。 三、深化家校社共育体系,培育家庭教育内生动力 创新实施“家风家教双进”工程,构建“专家指导+骨干带动+家长参与”的家庭教育生态。组建由书法家涂廷多、教育专家王宇霖等组成的顾问团队,开发“七天养成好习惯”等20余门特色课程,五年开展线下活动200场、线上直播近千场。创新培育“家长宣讲师”队伍,通过6期专题培训孵化40余名骨干,推动家庭教育频次提升3倍,覆盖80%学校。该项目获评市级优秀工作品牌。 四、强化制度保障体系,构建可持续发展格局 建立“三项机制”保障育人实效:联席会议机制统筹资源,将家校社协同纳入区教育发展规划;经费保障机制整合财政、社会资金,年均投入超200万元;评估激励机制将育人成效纳入文明创建考核,评选“最美五老”“优秀志愿组织”等先进典型。2025年3月,湖北省关工委专题调樊城家校社协同育人有关做法并给予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