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干休所转型发展情况调查 中共菏泽市委老干部局
根据省局通知要求,我们采取召开全市干休所工作座谈会、深入到部分县干休所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调研,基本摸清了情况,初步形成了转型发展的工作思路。 一、干休所的基本情况 我市干休所共7个,其中市干休所2个,县干休所5个;住所老干部共有18人,平均年龄86岁,5人生活不能自理;住所遗属共有41人,平均年龄84岁,生活不不能自理的共有9人;工作人员共有42人,平均年龄42岁。我市干休所基本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房屋比较老旧,配套设施不是十分健全,巨野县、鄄城县干休所地理位置较偏僻。 二、近年来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干休所按照省局的安排部署,以服务住所老干部为宗旨,以争创省级示范干休所为目标,深入开展文明和谐干休所创建活动,积极改善干休所居住环境,为住所老干部提供了一系列优质服务。 一是积极争取领导,优化干休所的工作环境。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对老干部工作非常重视,每逢元旦、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各级领导都到干休所走访慰问老干部。老干部局经常到干休所调研,认真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并及时向领导反映,使老干部关心的实际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二是深化亲情服务,营造温馨和谐的生活氛围。针对住所老干部普遍高龄化的实际,积极创新服务形式,深入开展亲情服务活动。各级干休所设立了医务室,配备了救护车,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定期医疗巡诊,开展送医送药上门服务,建立健全了健康档案,加强了老干部的日常保健工作。 三是拓宽投资渠道,改善生活居住条件。2006年,市财政拨出200多万专款为市干休一所的老同志建设了新的住房,并进行了房改。市干休一所、二所争取财政支持,投资整修了办公室、水暖设施,为老干部建设了台球室、乒乓球室、棋牌室。郓城县通过集资建房的方式进行开发改造,为住所老干部建起了新房。鄄城县干休所2005年到2013年,县老年大学充分利用干休所废弃房屋办学八年时间,目前已迁出。 四是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各级干休所老干部党支部,定期组织老干部开展政治学习,定期请各级领导通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积极鼓励引导住所老干部发挥作用。市干休二所老干部党支部连续14年被市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五是积极探索土地置换,加快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建设。根据老干部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对条件相对较好、住所老干部相对集中的市干休二所正在进行开发改造。开发改造后,将提高老干部的住房条件,改善工作人员的办公条件,增强老干部活动场所的整体功能。同时,确保老干部系统的资源不流失,二所改造开发土地开发收益,全部用于新建市老年大学、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目前,老年大学新址已经选定,正在进行建设规划,拟于下半年开工建设。成武县老干部局根据县委、县政府旧城改造规划,将干休所在旧城改造中的拆迁补偿资金再投入,和团县委共同申请,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在成武县“西部新城”主要地段合建8000平方米的青少年宫和老干部文体娱乐活动中心,其中老干部文体娱乐活动中心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该项目已完成规划,建筑设计正在进行。 二、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干休所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服务对象复杂,管理困难。现在干休所除了少数老干部、老干部遗属外,更多的是老干部子女、外单位购房户、租房户,给干休所的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比如,一所33户中,7户遗属、15户子女、11户职工;二所34户中,2户老干部、13户遗属、8户子女、11户职工。由于工作人员少、个别住所人员素质低,一些乱搭乱建、占用公房的现象难以杜绝。 二是基础设施陈旧,经费不足。我市干休所建所时间较早,目前位置相对偏僻,房屋也比较破旧,基础设施老化,生活服务设施陈旧,尽管各级政府也拿出资金来改善设施,但是受财力的影响,很难对基础、服务设施进行及时的、根本性的改造。 三是转型期间服务任务重。住所老干部已全面进入“双高期”,丧偶、独居、空巢家庭、生活不能自理的越来越多,需要更为细致、更为优质的服务。住所老干部(遗属、子女)、工作人员的房屋绝大部分进行了房改。房产都归个人,有的房子已经售出,维修费用该由谁出、事由谁管,也成了当前一大难题。 四是单靠老干部局难以实现干休所的转型发展。对干休所的转型发展,老干部局只能向主管部门和领导反映,具体规划和设计还需领导决定和相关部门协调。例如鄄城县干休所由于不在县里较大规模开发范围,两次招商建老年公寓的设想未能纳入县开发计划。 三、下步打算和建议 做好新形势下干休所工作,是老干部工作实现“转型拓面”的必然要求。下一步主要打算是:利用干休所土地资源优势,通过土地置换或就地改造,按照省规定的标准,建设老年大学或者老干部活动中心。依托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通过改造、转型发展,盘活现有资源,完善服务功能,增添发展后劲,实现干休所工作的新发展,为老干部服务高层次、更周到的服务。加快实施干休二所等开发改造工程,加快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同时,进一步整合干休所现有人员队伍,通过调剂编制,适当增加老干部局、老年大学和老年体协的人员编制,推动新时期老干部重点工作的开展。 通过基层考察调研和听取县干休所相关意见,建议如下:一是建议上级制定政策,对干休所的发展进行分类指导。干休所的转型发展,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来明确发展方向。对干休所进行分类,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以明确其发展方向。市县干休所的转型发展也有了标准和依据,需要市县领导和有关部门协调也有了依据,不再显得特别被动。二是立足实际,本着“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应当积极盘活现有的干休所资源,通过土地置换和开发规划,用于老年大学及其分校和活动中心的建设。只要能够优化老同志学习、活动的配置条件,不必局限于现有的土地和资源。三是妥善安置好干休所工作人员。干休所工作人员属于老干部工作系统内的人员,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随着老干部越来越少,干休所面临自然消亡,有着老干部工作经验的干休所工作人员的外流无疑是一项损失。建议干休所的编制调到老年大学、活动中心及老年体协等单位,为老干部工作部门保留这批人才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