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怎么比上班还要忙?今年76岁的德州禹城退休干部唐凤祥就是这样:他是禹城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是市美术家协会副会长,是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宣讲团成员,是鬲津社区智囊团成员……靠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唐凤祥“解锁”了“多重身份”,将自己晚年生活全心全意投入到传承文化、红色宣讲、社区治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事业当中去,献余热、显担当,用真情的笔墨描绘出最美夕阳红。 创新宣讲方式,做新时代的党史“传承人” 自退休后,唐凤祥通过整理史料、实地走访的形式,详细了解了禹城抗日战争史,挖掘历史真实细节,整理出将近10万字的资料和笔记。面对如此丰富的史实资料,唐凤祥萌生出了将这些历史知识传授给年轻一代的想法。“历史不能被遗忘,我们的年轻一代人一定要深刻地了解国史和党史,尤其是我们禹城的抗战历史,只要有一个人愿意听,我就愿意讲。”提起宣讲的初衷,唐凤祥的想法朴素而又真挚。 然而,单一的宣讲方式,繁杂的人名、地名导致许多年轻人难以沉下心来认真了解禹城的抗战历史,部分青少年还存在听完一知半解的情况。于是,从2019年开始,唐凤祥结合受众特点,发挥自己擅长书法绘画的优势,不断创新自己的宣讲方式,为禹城的抗日史绘制了抗日战争形势图、“禹城大战”彩色地图、战时小漫画等绘画作品,以图释史,图文结合,增加宣讲趣味性,结合着生动的语言和丰富史实情节,将禹城抗日史、红色党史娓娓道来,引导青少年身临其境,用真情实感打动人心,让红色宣讲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内心。年轻听众们总是听得意犹未尽、收获匪浅。五年来,唐凤祥共进入乡村、社区、学校、机关单位等地开展宣讲200余场,惠及党员群众和青少年群体达2万余人。 开设公益课堂,做家门口的文化“守护者” “点、横、竖、撇、捺、折、弯、钩”“五指握笔,掌心要空,笔杆要正”,2023年元旦,唐凤祥开设“翰墨书香”公益书法培训班,在禹泽社区亲自为社区青少年示范横竖点捺撇的书写,引导他们掌握腕力、笔锋和纸张的运用,将笔法书写的基础入门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这样的公益书法课堂唐凤祥每年都会抽时间在社区举办,通过免费教授孩子们书法入门知识,启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除此之外,作为市美术家协会副会长的唐凤祥还针对社区群众开设国画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书画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包括笔法、墨法和构图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大家对于国画文化的兴趣,然后手把手教大家进行绘画,吸引了大量的群众前来学习。“书法绘画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跟着我学,我就会倾囊相授”,唐凤祥说。开设公益课堂,不仅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到书法知识,也让书法这门艺术得到传承。随着来学习的居民越来越多,唐凤祥心中充满成就感。 提升支部建设,做献余热的党员“领头人” 2017年,唐凤祥开始担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最初,党支部缺少学习活动阵地,他就组织建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确保大家“有学头,有谈头,有交流头,有活动头”。针对主题党日中,部分老同志在外地照看孙辈、身体抱恙等原因不能到场的现实问题,他不搞一刀切,坚持精准研判、分类处理,对家住本地的送资料上门学、对现居异地的发快递送资料,力求不落一课、不漏一人。他丰富学习方式,采取分散学、开会学、电话交流学等方式,掀起学习新高潮。老党员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创作200多首诗歌、书法、绘画作品,谈体会、话心得,歌颂党、歌颂新时代。 此外,他积极组织离退休党员参与到创卫行动、社区纠纷调解、智囊团出谋划策、书画诗文创作、文艺活动展演、助残行动等志愿服务当中去,将支部的组织生活开展的有声有色。在他的带领下,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被评为“禹城市最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他也因此被评为“禹城市最美老干部志愿者”“德州市‘五老’模范”。唐凤祥常说:“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多做有价值的事,锻炼了身体,帮助了他人,值了!”如今的他,鬓边已然华发尽染,却始终奉献着、快乐着,不改那颗勤勉向上、积极有为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