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马培兴,作为“五老”志愿者中的一员,多年来见证了时代的沧桑巨变,也愈发深刻地体悟到雷锋精神在岁月洪流中永不磨灭的强大力量。接下来的时间里,让我们一同回溯雷锋的光辉事迹,探寻在当下生活中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可行之道。 雷锋,这个名字家喻户晓,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他出生于风雨如晦的旧社会,自幼便失去了至亲,孤苦伶仃,饱尝人间疾苦,生活的磨难如影随形。然而,新中国的成立,宛如一道曙光,照亮了他的世界。党和政府向他伸出了温暖有力的援手,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重新感受到人间的温情与希望。这份恩情,在雷锋心中种下了感恩的种子,迅速生根发芽,他立下宏愿,要将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温暖洒遍每一个角落。他在日记中郑重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短短数语,是他一生的信念支柱,更是他矢志不渝的行动指南。 雷锋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所做的好事数不胜数。大家都熟知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佳话。在火车上,他宛如不知疲倦的陀螺,一刻也不停歇。主动帮列车员清扫车厢,将每一个角落都擦拭得一尘不染;为长途跋涉的旅客们倒水,送上贴心的问候;当遇到一位丢了车票、焦急无助的大嫂时,他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微薄的津贴,为大嫂买好了车票。这些在旁人眼中或许微不足道的小事,在雷锋心中,却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用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还有一次,雷锋所在部队驻地附近的学校正在扩建,工地一片繁忙。雷锋在外出办事路过时,看到工人们忙得汗流浃背,搬运砖块的任务十分繁重。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投身到劳动中。他一趟又一趟地搬运砖块,尽管烈日炎炎,汗水湿透了衣衫,他也没有喊过一声累。周围的工人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有人好奇地问他:“你是哪个单位的?为啥来帮忙?”雷锋笑着回答:“我是解放军,为人民服务是应该的!”就这样,雷锋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工地义务劳动了大半天,为学校的扩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这种看到他人有困难,主动上前帮忙,不计个人得失的行为,正是雷锋精神的典型体现。 在部队里,雷锋同样是战友们眼中的热心肠。寒冬时节,有一天晚上,战友小韩在夜间紧急集合时,匆忙中棉裤被汽车电瓶里的硫酸烧了一个大口子。当时小韩并未察觉,第二天还要出操训练,这可把他急坏了。雷锋发现后,什么也没说,趁小韩出操去了,他便拿出自己的针线包,找来一块布,开始认真地为小韩缝补裤子。雷锋的针线活并不熟练,针在布料上穿梭得并不顺畅,好几次还扎到了自己的手指,但他依旧耐心细致地缝着。等小韩训练回来,看到自己那条被缝补得整整齐齐的棉裤,感动不已。小韩知道是雷锋帮忙缝的,拉着雷锋的手连声道谢,雷锋却笑着说:“这点小事,不算啥,咱们都是战友,就该互相帮助。”在日常相处中,雷锋就是这样,时刻留意着战友们的需求,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雷锋做好事,总是满腔热忱且不遗余力。有一回,雷锋外出执行任务,途中突然遭遇倾盆大雨。暴雨如注,路面很快变得泥泞不堪。就在这时,他看到一位老奶奶在雨中艰难地行走。老奶奶年事已高,被雨水打得有些步履蹒跚,身上的衣服也被雨水湿透。雷锋见状,毫不犹豫地跑过去,将自己的雨衣披在老奶奶身上,然后背起老奶奶,一步一滑地护送她回家。一路上,雨水模糊了雷锋的双眼,泥泞的道路让他行走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直到把老奶奶安全送到家,雷锋才悄然离去。他这种在他人有难时挺身而出、无私帮助的行为,正是他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生动注脚。 如今,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条件日新月异,但雷锋精神所蕴含的价值却从未改变,反而愈发凸显。在我们的社区里,雷锋精神也处处闪耀着光芒,身边有许多践行雷锋精神的榜样。就例如我们奉阁志愿团的活雷锋刘奉阁,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宁阳县银行工作,当时正赶上洪涝灾害,他主动申请到受灾最严重的公社营业所工作。在各村工作时,遇到孩子上不起学就解囊捐助,有病人没钱治疗就请医煎药送医院。工作头两年没给家里寄过一分钱,每月供应的细粮都送给病重的老人、小孩吃,因此被村民们称为“活雷锋”。1999年,听说济宁老家正在修路,他主动送去7200元钱,带动村民踊跃捐款,修好了村里北路。2001年,母亲患病他回老家伺候,看到村里南路泥泞不堪,60多岁的他用3年时间抽空整修路面,村“两委”赠送给他刻着“大善人刘奉阁”的功德匾。 退休后,他并没有闲着,主动承担起了家属院200米长的胡同,他一扫就是30年。大院绿化美化不够,他到几十里外的山上驮石头,5年时间砌成一座“祥和山”。他还义务担任治安巡查员、水电维修员、调解员等,倡导成立居民管委会,10多年节省物业费30多万。一个深夜,小区里一名患有肺结核的老人病危,其老伴找到刘奉阁。他把病人背到人力三轮车上,推着车子一路小跑奔向1.5公里外的医院。病人去世时儿女不在身边,他顾不上传染,为死者穿衣整容。2017年7月的一天晚上,门卫老吴快不行了,刘奉阁呼叫120把病人拉到医院,待病人去世后又为逝者净身、整容、穿寿衣,随车送至三十里外的殡仪馆,回到家时已是次日凌晨。 后来创办了咱们奉阁志愿团,带领着大家一块做好人好事。虽然刘奉阁团长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留下的奉阁志愿团同样在继续发扬雷锋精神,做着一件又一件的好人好事。 雷锋精神,内涵丰富而深刻,绝非仅仅局限于做好人好事,它更是一种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对工作高度负责、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同样能将雷锋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么,身为社区的普通一员,我们究竟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呢?其实,答案并不复杂,一切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社区内,我们不妨多留意邻居们的需求,主动关心那些生活困难的家庭。一个问候的微笑、一次力所能及的帮助,或许就能为他们带去莫大的温暖。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顺手捡起,扔进垃圾桶,共同维护社区整洁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宜人。积极踊跃地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无论是关爱孤寡老人、义务植树,还是环保宣传,每一次付出都是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在工作中,我们要秉持爱岗敬业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为所在单位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在社会上,我们要时刻牢记遵守社会公德,关爱每一个陌生人,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正能量,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朋友们,雷锋精神犹如一座蕴藏无尽宝藏的精神富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我们以雷锋为标杆,从此时此刻开始,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着手,将雷锋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奉献出一份爱心,我们的社区必将变得更加温馨美好,我们的社会也将处处洋溢着温暖与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