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安市东平县梯门镇陈楼村,一提起“召田大姐”,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叫好。“召田大姐”名叫陈召田,是一名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现任梯门镇陈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她牵头领办的“召田大姐调解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化解,助推村级经济发展,已成为梯门镇发挥老党员作用助力基层治理的特色品牌。 多元共治,织密基层调解暖网络 “召田大姐调解室”由陈召田作为主要调解员,吸纳部分村“两委”成员和公道正派、威望高、影响大的老党员为工作力量,主要负责调解邻里矛盾,解决家庭纷争,培养邻里互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 在长期的调解实践中,“召田大姐调解室”探索和总结出“热心接待、真心办事、诚心待人、耐心解答、细心调解”的“五心调解法”,通过法、理、情的有机融合,有效化解了村中各类矛盾纠纷。探索党建引领农村网格化“管理+治理+服务”体系,组织网络员主动上门排查矛盾,发现问题及时入户调解。此外,延伸“召田大姐调解室”服务链条,壮大服务队伍,邀请联建村“两委”班子和各片区老党员、老教师、家族长辈等驻室服务,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完善便民渠道,从源头上化解矛盾。截至目前,通过网格收集到群众诉求300余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0余件,为村民代办民生事项230余件,真正实现了将小纠纷化解在家庭内部、一般问题解决在网格网格范围之内、复杂矛盾处理在村庄层面。 情理交融,化解群众心头千千结 张三家翻盖新房遮挡了采光,李四家种粮食占了别家的边,老人家子女虽多却在轮流赡养上起了争执……当遇到这些看似琐碎的争端与纠纷,村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召田大姐调解室”。 “召田大姐,早上我老娘跟俺媳妇吵起来了,麻烦你过来劝劝!”村里有户婆媳因家庭琐事不和,家里盖好了新房子,老人舍不得扔旧家具,儿媳妇却想换新的,为此婆媳二人争吵不断。陈召田得知此事后拉上两人到调解室一番长谈,帮她们把生活中的各种小矛盾讲清说明。在她的引导和鼓励下,事情如愿解决,婆媳长期以来积累的不满也得到化解。 邻里纠纷在调解工作中也时常出现。村民陈某和邻居郑某因宅基地问题发生矛盾,陈召田明晰内情后,多次地登门调解,将两户人家的诉求和想法摊开讲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近一个月的调解,两户人家在“召田大姐调解室”里化干戈为玉帛,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治理赋能,点燃村级发展新引擎 “年龄大了种不动地,以前俺都是把土地承包出去,现在村里搞土地流转,俺想试试。”村里有农户因土地流转同土地承包户闹出了矛盾,部分农户想把承包出去的土地流转了,带着疑问到了“召田大姐调解室”。 得知缘由后,陈召田第一时间同承包大户沟通,组织工作室成员访遍全村涉及流转土地的276户人家,询问各方需求,查询相关数据,全方位释法,在最短时间内促使各方满意。最终,全村2150亩土地全部实现流转,费用由土地承包一亩地每年200元,提高到流转后每年1200元,村民收入得到大幅提升。村集体通过收取管理服务费、整合荒路沟渠边角土地等举措,实现了集体收入从3万元到30万元的飞跃式增长,成功踏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2年,梯门镇大力推动设施农业全域发展,陈楼村有着集中流转土地的良好基础,发展设施农业是推动富民强村的绝佳契机。但村民们对全新的设施农业,既无经验又缺信心,于是,陈召田带领工作室成员多次入户走访,并主动拜访外村经济大户,不厌其烦地讲县里政策、谈发展前景,并组织外出考察,给予水电、劳务支持。最终,曾在村里承包工程的井立斌被陈召田的真诚和坚持所打动,率先尝试发展设施农业,在村里建起了23个冷棚,第一茬种的是玉菇甜瓜,亩产超过13000斤,平均售价达到2元/斤,并在全县农产品展销大会上荣获“甜瓜王”的称号。首战告捷,为陈楼村设施农业的发展开了个好头。此后又引进种植大户李传民,建设了25个冷棚、14个暖棚,同样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目前,陈楼村已打造出拥有137个大棚的特色农业发展基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到大棚里务工增收,依靠土地收入和劳务创收实现了双丰收,人均年收入可达2万余元。 从村民纷争不断到邻里和睦相处,从土地纠纷频发到产业连片发展,“召田大姐调解室”成立以来,化解村里各类矛盾150余起,陈楼村从未出现一起刑事案件,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片区,矛盾绝不上交”,切实巩固维护了基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