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文化无怨无悔 扎根农村默默奉献 ——记坊子区黄旗堡街道退休干部刘钟春 刘钟春,自1975年建立文化站以来,一直担任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文化站站长,35年来,始终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地将党的先进文化传播到农村的角角落落。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刘钟春作为创先争优模范人物,参加了全市的巡回报告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破解难题求发展,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1975年,刘钟春从教育上被选派到文化站任站长,当时的文化站刚组建,破房子一间,旧凳子一把。在镇党委支持下,刘钟春跑工厂、下农村、进学校,多方协调人员、资金,建起了一支文化队伍,搞起了农村文化活动,使往日冷清的小镇一下子活跃起来。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文化站又处在了改革发展的关键位置上。为此,刘钟春向党委提出:建一座现代化、多功能的文化中心迫在眉睫!他提出了“单位、个人捐一点,财政、企业支持一点,向上级部门争取一点”的筹资建议。在镇党委的组织领导下,一座投资300万元的文化中心,在没向农民收取一分钱的情况下,仅用一年多的时间便矗立在镇区中心。这座现代化的文化中心,集影视、文艺演出、政治科技培训、多种体育功能于一体,影剧院、电视厅、培训中心、球类比赛场、阅览厅、万册图书馆等相互配套,全镇人民终于有了一个理想的文化场所。每年到这里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科技培训的干部群众超过15万人次。省文化厅领导参观时说:“这样的文化中心,在全省乡镇中当属一流”,并亲笔为文化中心题词“以启山林”,赞扬黄旗埠文化站开辟了文化工作新局面。文化中心的建成,为辐射带动全镇的文化工作起到了龙头作用。 创新思路抓活动开展,把小文化办成大事业 刘钟春针对文化中心长期以来一站一人,缺乏监督约束机制等实际情况,于1992年探索并实施了“五化工作法”:即文化设施现代化、业务工作规范化、文体活动制度化、群文管理档案化、共建文明经常化。同时,坚持使用“八簿、四册、两图、两记”对文化工作实行量化管理。八薄即:图书登记薄、图书借阅登记薄、财产登记薄、发表稿件登记薄、文物管理登记薄、历届美展作品登记薄、党支部会议记录薄、业绩作品入编典籍登记薄;四册即:文体骨干队伍花名册、球棋类比赛记分册、学习会议点名册、获奖光荣册;两图即:群众文化点分布示意图、共建文明示意图;两记即:黄旗堡镇文化中心站工作日记、黄旗堡镇文化工作大事记。该做法在1997年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予以推广。三十多年来,刘钟春始终坚持每季度编写一份《文体工作简报》,便于上级领导及时掌握基层文化工作动态,指导文化工作。同时,还天天记文化工作日记,自1975年至今从未间断。截止目前已完成文化工作日记100多册,120多万字,文化工作大事记达700多条,其中被《安丘文化志》载入18条。另外,1975—2009年共整建文字档案120卷、照片档案35卷、录音像带(碟)42盘、收藏书画剪纸作品1000余件。 刘钟春还注重发挥老干部的作用,其中中国美术协会会员、徐州市离休干部、原籍杞东村八十一岁的王怪石老先生,先后八次到黄旗埠文化中心义务举办个人画展,并为杞城小学捐款5000元;潍坊市作协会员、黄旗堡村退休干部张精玉和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退休干部封玉莲夫妇,先后创作词联入典集86部,并成功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展,2004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家庭》栏目,曾以《不能没有你》为题播放老两口从爱情到事业的专题片;中国书画协会会员、田家村残疾青年田海涛的书画多次到省市参展;残疾人刘君照有绘画特长,到文化站工作后,绘画水平步步提高,被吸收为潍坊市美协会员,多幅作品参展并获奖,其中工笔国画《双燕图》参加省首届残疾人书画展,并获一等奖,后推荐到北京参加全国美展。 潜心艺术创作,提升个人整体素质 刘钟春喜欢绘画,经过刻苦努力,以优异成绩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并成为潍坊墨苑书画协会、潍坊市书画研究院书法研究会会员。其诗词、书画、剪纸、摄影等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作品先后入编《中国吟坛》、《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60余部大型典集。 刘钟春喜欢书法,特别钟情于“飞白书”的硬笔书法,经过多年磨练创新,在汲取精华的基础上,独创一格。作品于2001年11月入编《中国艺坛名师诸贤精品大典》,获艺术书法金奖;《龙赢了——2008祝贺龙人龙年申奥成功》2001年10月入编《欢呼2008——庆祝北京申奥成功诗词书画作品集》;《无敌于天下》参加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5周年书画展并获二等奖;《鸟语花香》2002年入编《国之瑰宝·中国书画名家巨典》;《虎踞龙盘,莺歌燕舞》被施耐庵纪念馆收藏。今年写的藏头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入编《中华世博题赠艺术大典》。 刘钟春还喜欢诗文创作。他创作的灵感完全来自于人生追求、生活态度和内心境界, 2002年6月,其作品荣获了“中国乡土文学奖”,他本人被评聘为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 退休不退志,甘愿奉献,扎实工作 2002年,按照上级政策,刘钟春办理了正式退休手续,但街道领导挽留继续留任,出于对文化事业的热爱,刘钟春不计报酬,甘尽义务,和没退休一样,按点上下班,扎实干工作,这一干又是八年。多年辛勤工作,使刘钟春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也为他带来了荣誉。他先后荣获全省农村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全省群众文化先进工作者、潍坊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积极分子等称号,安丘县委、县政府给予记大功一次。工作期间,先后受到原团中央第一书记李克强、书记处书记巴音朝鲁、胡春华,原民政部长多吉才让以及原省委宣传部长陈光林、原省文明办主任韩喜凯和文化部群文司司长魏中珂等领导同志的接见,并给予高度评价。 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是刘钟春一生的追求,他55岁写过一首诗《五五抒怀》:“卒子过河四十年,横竖拼搏棋一盘。敬业爱岗乐无限,以勤补拙苦争先。小站创出大事业,僻乡频传京城函。雄鸡日唱报晓歌,凡响一曲天下传。”
【简评】 刘钟春身上展现的是一种敢于创新,不断拼搏,不断奉献的精神;他俭朴的生活,朴实的言语无不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他学习着、快乐着,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他把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付诸行动,谱写了一曲光彩绚丽的夕阳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