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探索老年教育“康养学游”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员的课外教学及精神文化生活,追求老年生活的诗与远方,德州临邑县老年大学创新开展“游学实践”教学新模式,让老年学员充分享受到了丰富的寓学于游、寓游于乐学习资源。 一是以“路线游”为“径”,构建特色化课程。临邑县老年大学依托临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景点和良好的老年教育基础,深挖本地老年游学资源潜力,将特色鲜明的12个老年游学基地串珠成线,塑造新型老年游学模式。精心设计依红色教育、非遗文化、智慧农业、户外课堂为主题的4条“游学养”路线。思政路线: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革命烈士纪念馆-王为民纪念馆;非遗路线:一勾勾戏曲发源地-葫芦烙画基地-朱家胡同剪纸工艺;乡村振兴路线:前杨村-临南镇智慧大棚-老马家村养殖基地;户外课堂路线:凤鸣湖湿地公园-仙禾植物园-红坛寺森林公园。临邑县老年大学充分激发老年学员参与游学活动的热情,初步构建起以县内游学路线为主,县外游学路线为辅的内外结合的游学格局。 二是以“快乐学”为“核”,打造沉浸式课堂。去年以来,临邑县老年大学探索建立“必修+选修+组合”的课程设置体系。课前十分钟观影、主题教育授课、廉政教育为必修科目,非遗文化、乡村振兴、户外课堂每学期每名学员选择一条路线参加。同时针对学员所报专业的性质可以采取户外课堂+乡村振兴等路线的组合模式,将户外课堂路线作为手机摄影、国画、彩色铅笔画等专业的户外采风基地,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学员的创作提供灵感。游学活动是对日常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把“课堂”搬到户外,把学员从“小教室”带到“大自然”,用受欢迎程度更高、更实用的方式开展户外体验教学,满足学员们更高层次的学习、展示、交流需求,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增强学习热情与自信,将“游”“学”“养”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得到充分体现,丰富了老年大学寓教于乐的教学实践内容。近两年来,共组织学员开展游学活动10余次,参与游学学员达560人次。 三是以“健康养”为“本”,闭环化管理服务。“游学养”实践课堂让老年学员亲近自然,身心愉悦,活动中为确保身体健康,县老年大学与县人民医院签署医疗服务合作协议,专业医师随队出发,提供及时便捷的医疗服务,并对工作人员和部分学员进行医疗急救知识技能专题培训。建立“行前评估-途中监测-课后回访”的健康服务体系,实行闭环化管理服务,保障老年学员的身心健康。县老年大学加强与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合作,开设每月一期的金辉讲堂,围绕老年人常见病、养生保健等方面内容举办专题讲座,并开展义诊活动12次,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八段锦练习、中医食疗体检、心理健康沙龙等课程,成立心理关爱工作室,为学员提供心理关爱和精神慰藉服务。 临邑县老年大学将以“游学养”为抓手,积极探索老年教育发展新路径,不断丰富老年人的学习文化生活,努力满足老年人对新时代教学服务管理工作的新期待,不断推动全县老年教育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