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纪委监察厅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现有党员92名,其中离休17名,退休75名,厅级以上干部49人,平均年龄70.3岁,80岁以上的22人。这个不甘落后、争当先进、永葆青春的老年集体,注重思想政治建设,发挥“两个作用”,四次被评为“全省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被省直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有36人次被评为机关“优秀党员”。 一、形式多样,认真搞好学习教育 集体与自学相结合,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每年初都按照省纪委监察厅机关党委的统一部署,制定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支部、小组、个人层层落实。统一发放学习材料,及时传阅文件,以个人自学为主,适时组织学习讨论。如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报告》等重要文件人手一册,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增强了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 登门走访谈心,深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支委、小组长经常到老同志家中走访看望,通报党的重要文件精神和重要时事以及支部活动情况,与其交流思想,谈心聊天,释疑解惑。并及时了解老同志的思想、生活、身体以及家庭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发现问题尽力帮助解决,或及时反映到老干部处直至委厅领导。近几年来,先后解决了学习场地设施陈旧、活动器材较少等问题,对家庭困难的适当给与经济补助,使大家感到组织的温暖。 通过听报告讲座、组织参观考察、参加问卷答题以及观看电影录像等形式加强思想教育。每逢省委老干部局组织报告会,老同志们都踊跃参加,认真听讲。每年组织一两次到就近经济发展快、有特色、变化大的地方参观考察,大家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振奋了革命精神,坚定了理想信念。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学习问卷答题,回收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有些年老体弱多病的老人也拿起笔来参加。先后组织观看《建党伟业》、《开国大典》等影片,都反映胜利来之不易,受到很大教育。 二、健全制度,强化自我服务管理 健全组织生活制度。省纪委监察厅机关宿舍分散,为了过好组织生活,加强党员管理,支部把住同一宿舍或附近的党员编为一个小组,几乎每个宿舍都有一名支部委员。定期召开支委会,传达学习上级指示,相互交流情况,分析党员思想状况,研究部署工作。定期召开党小组会,学习讨论重要文件,互相沟通思想,交流老年养生经验,增进同志感情。建立支委、党小组长和党员联系制度,利用集体活动、走访、电话联系、路遇、小聚等机会,及时了解党员思想、身体和家庭状况,掌握每个人居家、外出、探亲、休假和旅游动态。建立文件按小组逐人传阅制度,规定党员按时亲自缴纳党费。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基础上,以制度作保证,使每个离退休干部不忘自己是共产党员,自觉置于党组织的管理之下,严于律己,努力维护党的光辉形象。 健全敬老服务制度。尊老已成风尚,每逢春节,支委和党小组长都带领一些人到年龄大的老同志家拜年,嘘寒问暖;每逢七十岁以上老同志过生日,支部都和老干部处一起送生日蛋糕,表示祝贺;每逢有老同志生病,支部和老干部处都登门或去医院看望慰问,帮助解决医疗问题;每逢有老同志不幸去世,支部就组织大家登门悼念,慰问家属;每逢老同志家庭或邻里发生矛盾,支部都派人上门调解。开展“彼此扶助,以老养老”活动,发动六七十岁年龄相对较轻的老同志结对扶助8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患病不出家门特别是“空巢”、“寡居”的老同志,经常登门了解思想和生活情况,进行精神慰藉,为他们办实事,及时向被扶助人的亲属、原单位和党支部、老干部处传递情况,帮助协调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这些老人及时得到关怀照顾,做到老有所养。 健全文体活动制度。支部积极争取委领导支持,投资20多万元,扩建了两处了老干部活动室,改造升级了其他活动室,活动室总面积达600多平方米。活动室设会议室、阅览室、台球和乒乓球室、棋盘室和健身房,配备了电脑,上了互联网。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组成了钓鱼、书画、摄影、棋牌、台球等小组,经常开展活动,每年组织钓鱼和棋、牌、台球比赛,举办摄影展,书画展,组织学习电脑网络知识。去年10月,成功举办“喜迎十八大书画摄影展,大家踊跃参加,收到参选作品260幅,选定制作95幅展出,从不同角度讴歌改革开放新时代。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老有所乐,成就斐然,不少摄影书画作品在省市一些比赛中多次得奖,被报刊登载。 三、奉献社会,积极主动发挥余热 建言机关建设。老同志关注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的纪检监察事业,关心机关全面建设,在每年召开的老干部通报会上,都围绕委厅机关中心工作和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向省纪委常委会和机关有关部门提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特别是今年机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老干部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各种意见32条,被机关采纳15条,为机关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传扬光荣传统。原省纪委副书记、享受副省级待遇的孙恕之同志,91岁高龄,仍笔耕不掇,他写的回忆录《烽火沧桑的岁月》和诗集《春草吟》相继出版。省纪委原常委王宝书同志,今年85岁,1945年参加革命,60年代曾任县委书记,今年10月份,他以“弘扬光荣传统、牢记为民宗旨”为题,为老干部处的同志们上了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省纪委原常委宋卫国同志以诗歌赞颂全国200位英雄先进人物,去年诗集《记忆永恒—英雄之歌200首》出版发行。王鲁同志退休十几年来,自己购置电脑和排印机,编写《三字经道德歌》和歌颂民族英雄张自忠、领导干部楷模孔繁森的韵文打印成册进行宣传。今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际活动中,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印记”征文活动,支部专门成立写作小组,张天民写的《有苦有乐的日子》、李桂春写的《学习实践传承革命传统作风》和宋卫国写的《“减负“工作琐忆》,在省纪委机关网刊登,得到好评,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李法泉同志作出批示,要求大家学习,三篇文章点击量达200次以上。 参加社会活动。省纪委原副书记陈兰芳同志退休后一直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担任副主任,经常下基层调查研究,全面了解青少年成长的情况,参与指导全省关心下一代的工作。省纪委原常委徐东萌同志应聘到青岛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任会长,几年来多次组织海峡两岸文化产品交易会、洽谈会等,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推动两岸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杨洪柱同志原担任《明镜月刊》主编多年,退休后应聘到省期刊协会任常务会长,发挥个人特长,为省期刊协会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李文清同志受聘于山东老年大学教授,发表多篇论文,为老年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侯录新同志应聘到一家企业任党支部书记,任职12年来组织开展“党员先锋岗”、“为党旗增辉”等教育活动,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效益越来越好。 埋头为民办事。杨国华同志隐姓埋名无私奉献,见有市民被马路旁撤掉广告牌留下的铁撅子绊倒受伤,他悄悄拿起铁锤和自制的工具,骑自行车在马路的人行道上到处寻找马路撅子。几年来坚持不懈,共锯刨铁撅子重达300多斤,整修人行道松动损坏花砖1000多处,为市民行路安全排除隐患。问及姓名拒不透露,群众自发向新闻媒体反映,他的事迹被省和济南多家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被誉成为“马路橛子的杀手”,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说他是“济南好人”,雷锋式的好干部、好党员。党支部从媒体得知消息,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发挥余热,努力为党增添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