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总支班子建设,为基层党组提供组织保障。 离退休职工党总支是协会机关党员人数、支部人数最庞大的基层组织,现协会离退休干部职工128人,是在职职工的3倍。离退休党员103人,是在职党员的3倍多。离退休党员构成特点,一是领导干部多。老红军、享受正、副省级医疗待遇,厅级和享受厅级两项待遇,厅级医疗待遇离退休干部20人。二是身患疾病的多。三是平均年龄高。离休干部平均年龄86岁,退休干部平均年龄75岁,退休职工平均年龄68岁。面对大部分老党员年高多病的现状,再加上近几年由机关宿舍搬迁到其它小区或到外地居住的老同志逐渐增多,适合做党总支和党支部委员的老同志日渐缺乏,这种困局在2007年党总支换届时显现出来。当时换届前,经上下充分酝酿提出由一位能力强、威信高,刚退休不久的老领导作为党总支书记候选人,临近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进行改选时,这位老领导出于家庭原因,提出难当此任的报告,党总支在没有“班长”的情况下,“空转”两个多月。协会领导经统筹考虑,由党委书记出面与孙国光同志进行长谈,希望他能“临危受命”。孙国光同志虽然家庭也有困难,但他以党的事业为重,顾全大局,毅然接过了党总支书记这付担子。为了不使他担任党支部书记的第五支部重新改选,引起不必要的波动,他主动提出兼任五支部书记,把两付担子一肩挑。2010年党总支和党支部再次换届选举时,孙国光同志汲取上届改选的经验教训,提前制定改选预案和指导思想,精心组织,审慎谋划,按照党章顺畅地完成了换届工作。这一次,孙国光同志没有卸担子,继续把总支书记和支部书记两付担子挑在肩上。六年来,党总支一班人团结和谐,聚心凝气,认真工作,通过不断历练,现已成长为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二、努力建设学习型党总支,保持思想常新。 孙国光同志十分注重学习。每天上午两个小时阅读《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的政论时事栏目、钟声的署名文章是他的必修课。晚上收看电视节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海峡两岸》、《今日关注》也是他的“规定动作”。他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深入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时事政治和法律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意识、使命意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在2007年8月召开的党总支第一次工作会上,孙国光同志就明确提出,要把组织好党员的政治学习作为党总支工作的第一要务,努力建设学习型党总支的工作目标。要通过做好党总支工作,放大党密切联系老干部的优势。他认真做好离退休党员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五好支部”创建活动;“学习雷锋精神,从我做起”活动;“贯彻十八大,畅谈新变化”主题活动。开展离退休干部学习党的十八大知识竞赛活动,组织离退休党员参加十八大知识竞赛答卷。深入的政治学习、丰富的政治活动,不断激发老党员的政治热情,他们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慈心一日捐”、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救灾捐款、捐物活动都显现着他们的一片爱心。从2008年至今,共有离退休党员709人次捐款7.05万元,衣物129件。其中涌现出有人多次大额捐赠;本人有病让子女代捐等感人故事。现在的离退休党员已形成了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思想健康向上,老而弥坚,团结和谐的队伍。 三、关注民生,反映诉求,为老同志做好事、办实事。 孙国光同志经常了解并如实向党组反映老同志的建议和要求,帮助老同志解决实际困难。每年向党组汇报工作,代表党总支向党组提建议,他掌握三条原则,一是重点反映影响面大的热点问题。二是反映机关单一处室难以解决,需多方协调解决的问题。三是要花大钱的问题。有几个代表性的例子:一是老同志住房基金倒挂问题。党总支在2007年8月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便把这一问题向党组做了认真汇报,在会长和机关服务中心努力下,使这一沉积十年的旧账在省直机关第一批得以解决。二是解决二宿舍一号楼部分住户没有储藏室的问题。单位房改时,储藏室作为住房的附属免费转给户主。二宿舍一号楼因临街,没有配建储藏室,不仅给住户生活带来不便,也使他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失。孙国光同志向党组织反映这个问题,党组十分重视,利用二宿舍倒出来的房子,改建了9间储藏室,为老同志排忧解难。三是为退休干部职工查体。协会在1994年组织过集体查体,时隔十几年再没组织过,从关心爱护老同志身心健康的需要出发,孙国光同志提出为退休职工查体的建议,协会采纳了这一建议,从2012年开始每年进行健康查体。四是在改变服务观念,拓宽服务面方面,孙国光同志提出要更加关心年老体弱老同志。今年老年节,在他的提议下给老同志发放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年节慰问费、70岁以上老同志生日慰问费,都在原数额上有所提高。加强对80岁以上身患重病和“空巢”独居离退休职工的关爱,免费安装《贴心一键通》。他们住院和出院时,由离退休干部处派车接送,在点滴小事上让老同志感受到温暖。五是作为创建学习型党总支的措施之一,孙国光同志提出进一步增加老同志的时事学习材料,在厅级干部每年享有订报费补助的同时,为其它离退休职工增加报纸费,28名退休工人和离退休干部一样,由单位为每人订阅1份《老干部之家》杂志。这件件实事,都得到协会党组的支持。 四、发挥党总支作用,支持离退休干部处工作。 孙国光同志认为,协会离退休干部处和离退休职工基层党组织好比两只手,只有把两只手握在一起,形成合力,才能把老干部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在这方面,他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是2007年党总支换届时,按照他的建议,参照有些单位的做法,由离退休干部处选派一名副处长任党总支委员(联络员)。二是推动老干部管理工作建章立制,把上级的政策、单位的规定按类汇编成册,老同志人手一本。三是为离退休干部处的相关工作出谋划策。比如每年组织老同志春秋两季外出参观活动,党总支都事前开会提出选点建议,孙国光同志还不辞辛苦,陪同离退休干部处的同志前去参观景点考察,当好参谋。四是十分重视老干部管理队伍的建设,孙国光同志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协会老干部管理队伍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第一是人员少,2000年机构改革时,离退休干部处定编8人,当时就严重缺编,直至近几年该处列编的只有2人,其余的1名工作人员和几位专职司机都是机关服务中心借调过来的。在编的2人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出现年龄断层。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当前工作,也为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第二是老干部工作人员在个人的政治进步,提拔任用上也存在缺憾。他们的服务对象是老同志,其工作表现、思想品质,老同志了解最多,体会最深。但是在推荐竞聘干部时,老同志没有发言权,更没有投票权。老干部工作人员因业务性质决定,他们与其它处室的同志交往不多,再加上离退休干部处在编人员又少,因此在以票数决胜负的干部选拔机制中,他们没有“票仓”,难以票选胜出。面对这种影响老干部工作人员政治进步的机制性问题,孙国光同志代表党总支多次正式向党组建议,希望协会能关爱在老干部工作岗位辛勤工作的同志,也希望上级组织部门对老干部工作人员提拔任用的办法,程序上能有所调整,以保证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健康成长。 五、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用行动感染和带动周围党员。 孙国光同志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孙国光同志经常说,大家既然选我当总支书记,我就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干好,不辜负同志们对我的信任。每季一次党总支会,每月一次党支部集体学习,他从来没有延误,雷打不动。一次他病重住院,恰逢党总支委开会,同志们都劝他不要来了,可他病情稍有好转,刚出院就坚持着来主持党总支会议。2010年他搬家到远离机关和宿舍的小区居住,到机关坐公交要转一次车,单程耗时近一个小时。为方便工作,协会领导决定,以后孙国光同志到机关开会或召开党总支会议,可以派车接送。孙国光同志婉言谢绝,多年来没有一次要求派车。就是去参加省委老干部局召开的会议、讲座,他也是坐公交车去。他开玩笑说,满街跑的公交车就是我的专车,花一、二块钱就解决问题了。孙国光同志诚恳朴实、乐观豁达、心胸宽广,他始终精神饱满地主持党总支工作,平日还应邀参加省老年科协活动和企业的咨询服务。他退休前与三个直属科研院所领导建立的良好工作关系延续至今,十几年过去了,他们已成为挚交密友,他的为人处事、良好心态感染着周围的人,人气和凝聚力是他做好“班长”的无形之宝。 六、协会党组的评价。 党总支的工作得到党组的认可,孙国光同志的表现,得到离退休党员的好评。协会党组认为,党总支在孙国光同志带领下,从协会大局出发,不辞辛劳,勤恳工作,在坚持每月一次党支部集体学习中做了大量组织工作,在抗震救灾,慈心一日捐活动中做了大量宣传组织工作,在做好协会老干部工作中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孙国光同志组织协调能力强,善于抓大事,工作很有思路,很好地发挥了带头人作用。党总支反映广大老同志的合理诉求,在离退休职工中威信很高,党组对党总支的工作非常满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孙国光同志用行动践行着继续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心愿,在努力为党工作,为老同志服务的同时,也收获了老同志的信任,赢得了在职同志的赞许。孙国光同志为党总支的工作无私奉献,表现出的学习热情和认真态度,是多年受党教育的结果,是党性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年轻党员学习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