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其即时性、开放性相结合的特征,虚拟化、现实化相掺杂的规律,有效提高了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现代化水平。面对离退休干部旺盛的文化需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平台建设,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抢占制高点,不断丰富文化养老内涵,提升文化养老水平。 一、摆正思想,加强组织引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构建老干部网络文化平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加强老干部网络文化平台建设作为推进工作转型的重要举措,努力探索具有老干部工作特色的网络文化发展之路。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网络文化平台重在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老干部经费“优先审批、优先列支”的原则,在硬件建设上舍得投入,增加微机数量,配齐网络设施。由于农村和城区的经济文化差距,要兼顾统筹发展,注重农村老干部网络文化平台的建设与投入,推进城乡老干部网络文化平台建设的一体化发展。二是加强网络文化的监管。网络文化具备其他文化形态不具备的交互性、虚拟性等特征,不良信息、虚假信息传播等,都是网络文化现实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宣传、工商等网络监管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协作,建立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净化网络环境,提高老同志对网络文化的信任感,进一步拉近网络文化与老年人的沟通距离。三是加大老干部网络文化的开发。要加大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推进数字图书馆、知识资源数据库等方面建设,积极引导商业网站参与离退休干部喜闻乐见的文娱、道德、养生、保健、时事等网络公益文化的开发投入,努力把的优秀文化转化到互联网上来,用先进文化占领阵地,不断提升网络文化品位,满足离退休干部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信息需求。 二、创造条件,提供人才支撑。目前,我国的网民人数约占总人口的38%左右,而离退休干部网民只占其中很少的比例,培养离退休干部网络人才,为网络文化平台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是构建网络文化平台的关键。一是立足实际普及培养。将网络知识教育作为老年大学(老干部党校)的一项基本课程,常年开设微机班,开展网络知识义务教育普及活动。根据离退休干部基础浅、年纪大、记忆力差、操作不灵活等特点,从基础知识做起,不厌其烦,一点一滴地教练,不断提高网络操作水平,壮大老年“网民”队伍。二是整合资源就近培养。居住在农村的离退休干部,由于生活条件、环境的限制,学习网络知识很不方便。可以整合教育资源,在各乡镇学校设立网络知识培训班,以“轮训”的形式就近对农村离退休干部开展培训,推动城乡离退休干部网络文化教育一体化发展。三是选拔骨干重点培养。选拔部分离退休干部骨干,根据网络知识的更新和发展,经常邀请网络专家,传授新知识,讲解新操作,补充新能量。以这些人为主力,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日常的网上活动,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建以致用,发挥平台作用。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离退休干部通过网络掌握新闻动态、参与娱乐互动、打发休闲时光、发展兴趣爱好、服务社会发展等提供了方便。要进一步发挥平台作用,体现其社会价值。一是积极参与,感知生活“热度”。省委老干部局依托《老干部之家》网站,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老干部网络文化平台。各地要充分借助这个平台,开通网上党支部,发布党建信息、介绍工作经验、上传学习资料,不断推进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向信息化转型。今年,又通过网络文化平台在全省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贯彻十八大,畅谈新变化”主题活动,要通过组织参加征文、摄影、书画、诗词等活动,使离退休干部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块网络空间,达到精神、娱乐、生活“三丰收”。二是获取资讯,了解社会“广度”。网络文化涵盖新闻、政治、军事、财经等丰富多彩的内容,离退休干部可以同时以文字、声音、图象等形式获取方方面面的信息,了解社会发展、国际局势,提高认识,坚定立场。三是引导主流,推动和谐“进度”。在网络的聚集放大下,很容易使一些偏激言论扩散为非理性的社会情绪,使一般性问题演变为政治性问题,影响社会和谐进度。要发挥离退休干部政治理论水平高、社会责任心强的优势,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体现老干部在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导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