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玉门市坚持推进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作用品牌为抓手,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载体,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特色化、多元化的老干部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离退休干部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取得了“银发”有作为、服务在身边、余热更温暖的社会好评。 聚焦为“老”服务,打造“共建共享”阵地。依托老干部活动中心,精心规划娱乐、文体活动场室,增设谈心谈话暨信访接待室,细化适老惠老服务举措,健全服务管理规章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服务管理,打造集“一地多用、共建共享”的服务老干部暖心家园。推进老干部活动阵地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明实践中心、社区活动室融合共建,通过完善配套活动设施,改善学习活动条件,采取党建共建、活动联办、场所共用等多种形式,组织老干部开展文艺联欢、趣味运动会、读书交流、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老干部们就近就便提供便利化、亲情化、精细化服务。每年拨付4万余元,为老干部活动中心、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订阅《中国老年报》《生活文摘》《党的建设》《中国火炬》等报刊30余种,设置阅览室及读书角,改进阅读环境,搭建共享平台,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需求。依托“共建共治共享”活动阵地,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书法绘画、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20多场次,老干部的归属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利用社区“康养综合服务中心”,为老同志提供康养理疗、常规身体检查、助餐等“一站式”暖心服务,提升幸福指数。 聚焦为“老”服务,创新“暖心护航”举措。实施“银龄互助”计划,推行“以老助老”服务模式,鼓励相对年轻、身体健康的退休干部志愿者帮扶困难、空巢高龄老人,助推形成一代帮一代、低龄扶高龄的波浪式互助养老良性循环机制。深入挖掘“银发人才”资源,突出行业、地域特点,根据老同志专业特长,成立“老吾老”“七彩阳光”“妈妈唠嗑队”等多个为老志愿服务队,定期为辖区高龄、空巢、特困以及残疾老人提供上门打扫、维修、代购、陪聊等志愿服务活动160余次。新市区街道“七彩阳光”志愿服务队为辖区内孤寡老人、残疾人员、困难群体实行“一帮一”“二帮一”结对关爱帮扶,制定个人帮扶计划,定期走访扶贫济困,温暖人心。兰新社区“妈妈唠嗑队”坚持“跑跑腿、动动嘴、你的事、大家帮”的原则,以“拉家常”的方式常态化为居民开展探访关爱服务、矛盾纠纷调解、居民诉求了解等服务,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通过细微之处的关心和细枝末节的服务,架起党情民意的“连心桥”,今年共为社区居民解决困难100余件,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聚焦为“老”服务,发挥“银雁先锋”作用。深入挖掘“银发人才”资源,突出行业特点,成立“学礼工作室”“朱建祥调解室”等“老干部工作室”7个,让老干部工作室与老干部作用发挥有效融合,结合老党员的喜好特长,积极参与“和为贵”调解、“小圆桌”红色议事会等微治理活动100多次。组织老干部参观社区建设、楼院文化、红色物业等,了解全市基层治理工作情况,通过上门问计、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组织老干部围绕全市基层治理建言献策。老干部志愿服务队主动下沉社区网格,开展维护家园环境、为民排忧解难、树立文明新风等基层治理行动,130余名老干部在所居住小区担任业委会成员、楼栋长、单元长,协调解决业委会运行、物业管理活动中的矛盾问题。退休干部朱建祥充分运用自身法律专长,对困难家庭义务开展法律援助、调解各种矛盾纠纷,带领居民群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银龄先锋”宣讲团深入社区开展传承铁人精神、法治宣讲、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等主题宣讲活动20余场次。结合“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45名老干部“一对一”常态化与社区困境青少年形成结对帮带,当好“爱心爷爷奶奶”,勉励青少年坚定信念、立志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