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3年山东省创办了第一所老年大学以来,我国的老年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老年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时代,如何推动老年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值得全社会重视和探讨。 要把握老年教育的特点。无疑,老年教育是面向老年人的,它对象特殊,特点鲜明。老年学员的年龄大小不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兴趣爱好千差万别,成长背景各不相同。教育需求更是多种多样,有的为了修身养性延年益寿;有的希望更新知识,扩展才能;有的想交朋结友,增进人际交流;有的想圆年青时的梦,各人情况不一。所以,老年教育不能简单照搬普教、成教、职教的办学模式,必须坚持以老年人为本,主动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创新老年教育。一要坚持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学员年龄偏大,有的身体不太好,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防范。特别是户外采风、写生、演出、参观等活动,更要注重安全。二要坚持知识性与娱乐性的统一。让学员在学习中增长知识、愉悦身心,益寿延年。三要注重专业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既注重专业设置的科学与规范,又注重满足多数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晚年生活的需要。 要不断强化组织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调:“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教育应当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发展老年教育是应对老龄化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当好“第一责任人”,把老年教育当做民生工程的重要任务来抓,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老年教育的氛围,做到“四个纳入”:纳入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公共财政列支范围,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纳入党委、政府部门工作目标考核,按照“一方牵头、各方参与、分工负责、协调发展”的原则,组建由组织、教育、老龄、民政、文广、体育、老干等部门组成的老年教育工作协调机构,形成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老年教育管理机制和多条线、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格局。各级教育、老龄、老干工作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定期制定老年教育规划,定期督导检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定期总结表彰,搞好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研究解决老年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老年教育科学有序发展。 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针对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始终坚持“学、乐、为”结合,注重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统一,开发和丰富多样课程,让老年人在学习中感受学习的愉悦,提高幸福指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前老年人大部分喜欢学书画、诗词文学和乐器等,当然,现在仍然有这种需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摄影、英语、电子磁卡、互联网技术运用、养生之道、广场舞等越来越离不开人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电脑,出门出国游、探亲访友离不开摄影和英语,持家理财离不开银行卡和电子磁卡的应用,日常生活离不开互联网、手机微信及养生知识等。因此,要根据情况变化,不断研究老年教育的课程开发,真正让教育课程的设置满足老年人所想、所用、所需。 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我们既要重视老年课堂教育,强调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上好每堂课,又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搞好“第二课堂”,开展适时、适地、适宜、适度的学习实践活动,如采风写生、参观考察、竞赛评比、结对帮扶等活动。要积极搭建展示平台,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艺术活动,如举办书法、绘画、摄影、征文、歌舞、戏剧等比赛,动员和组织学员朋友参与,并将活动情况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将好的作品进行充分展示,不断激发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的内在动力。多组织开展送教上门、慰问演出等志愿活动,主动无偿的给社区、街道广大市民教广场舞、太极拳、书法、绘画等,到敬老院等场所义务演出,宣扬老年教育成果,体现自身价值。要以管促教促学,始终抓好班委会、学委会和志愿者协会的建设,在树立好的学风、校风中发挥班干部、学习骨干带头引领作用,在创建“平安、和谐、规范”校园中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扎实抓好学校党组织建设,针对学员党员多的特点,将“支部建在班上”,为广大离退休学员党员提供一个新的“娘家”和交流思想、锤炼党性、开展组织生活的平台,让党员学员在做好学员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发挥其政治优势和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要挖掘和用好社会教育资源。老年教育创办以来,老年群体总量在不断增“大”,但享受老年教育的比例依然偏“小”,老年群体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多”;但政府对老年教育的投入相对偏“少”;老年群体对共享公共文化资源需求不断增“强”,但公共资源提供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仍然较“弱”。要解决这些矛盾,光靠现在的几所老年大学是远远不够的。一要用好高校教育资源。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可以和高校联办老年大学,也可以在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师资培养与培训及理论研究等方面,为老年大学提供智力支撑。二要用好公共文化资源。可以把所有文化设施、文化广场,按时间段、分区域免费向老年人开放,着力发挥“五馆”(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展览馆、体育馆)的作用,使之成为老年群体学习和活动场所。街道、社区、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党员远程教育站点,都可以为老年教育提供场所。三要善于挖掘人才资源。比如社科联、文联、科协、离退休专家协会、老教授协会等社会团体,以及生活在社区的退休教师、医生、书画家、摄影师、园艺师、演艺人员等各类专业人才,都可以吸收到老年教育中来。四要挖掘教育资源。广泛招募老年教育志愿者,壮大老年教育志愿者队伍,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属地老年群体提供主题讲座等多种志愿服务,不断提高老年教育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