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离退休干部党建深度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大格局,济宁任城区制定《关于建立“党建共同体”深化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融合共建的实施方案》,按照“党建引领、区域联动、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工作思路,实施“三聚焦三嵌入”工作模式,构建起结对帮带、双向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聚焦“融入模式”多样性,实现组织建设深度嵌入 采取“支部+”的形式,通过鼓励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主动对接社区党委或党组织之间互助共建,实现由“单兵作战”向“多方联动”转通。一是机关事业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社区党委结对共建。推行“荣退即转”和“双报到”工作机制,通过所在单位“送”、社区党委“迎”,引导各部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党员到社区开展“报到”活动,以组织融合形式引导退休干部下沉社区,全区65个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与社区签订联建协议,建立社区“夕阳红”党组织84个,2762名机关事业离退休干部党员到社区报到,367名将组织关系转移到社区。二是国有企业老年党支部+社区党委融合共建。按照常住地、户籍地、原单位所在街道、社区等情况,将国企老党员就近就地就便编入社区“夕阳红”党组织或小区党支部,让国有企业老党员顺畅在社区“安家”。目前,全区5700余名国有企业退休老党员组织关系转入社区,社区党委在调整优化党组织设置、严格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党费收缴工作、强化组织关系管理、加大基础保障力度等方面加强国企移交老党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三是“支部+支部”互助共建。抓住“六好”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契机,鼓励各部门单位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主动对接全区优秀离退休干部党组织,采取“1+1”“1+N”强强联合、强弱结对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学习联办、实地观摩、经验交流等活动,通过先进带后进,携手同前进的新局面。 二、聚焦“融入主体”协调性,实现学习教育深度嵌入 坚持以政治功能和组织能力提升为重点,推进党建共同体成员单位党组织通过“三共”活动,开展交流协作、互联互通,努力在深度互融中密切配合、同向发力。一是“轮流坐庄”理论共学。共同体成员单位党组织围绕重大节日、重要时间节点、重要主题、重要会议精神等开展理论联学,采取共过主题党日、共学党建知识、共听优秀党课、共看红色影视、共谈入党感悟等形式,消除党员隔阂,加深彼此交流,让党员在互相对标,互相学习中共同提升党性修养。二是“明细清单”活动共办。年初制定共建活动清单,明确活动数量和内容,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特色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类党组织建设活动,通过榜样带动、评比打擂、座谈调研等方式,现场看、现场悟、现场学,形成支部之间比学赶超。三是“互通经验”队伍共抓。采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互通党员教育管理经验,互学支部班子建设经验,在活动中淬炼支部班子队伍,提高队伍组织能力。四是“资源共享”阵地共用。实施优势资源联享制度,在社区建设离退休干部共享家园18处和社区老年学校28所,利用红帆驿站、新时代文明中心等场所为成员单位共同开展各种理论学习及实践活动提供平台200余处,切实发挥党建优势资源的集聚共享效应。 三、聚焦“融入成果”实效性,实现作用发挥深度嵌入 区委组织部、区委老干部局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区离退休干部中开展“老干部赋能”行动助力社区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发挥离退休干部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和骨干作用,启动“爷爷奶奶讲党史”“银发管家进社区”“城市微光助学”等20余项老干部志愿服务项目,让离退休干部融入社区成为基层管理“合伙人”。一是开展红色宣讲。依托“本色家园·运河晚晴”老干部红色宣讲志愿服务队,开展“银青结对”活动,整理编辑《百年党史“五老”宣讲》《红色童谣100首》等红色讲稿200余篇,深入社区、学校开展“红动齐鲁·银龄增辉”“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等宣讲活动100场次。二是参与社区治理。组织老干部就近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红色管家”、“五老”调解员,成立“八一服务团”“扈师傅维修队”“老妈妈爱心针线坊”“红袖章助学岗”等服务团队38个,解决群众关心热点问题千余件。三是传承文明风尚。鼓励老干部、老党员加入社区文明引导、文明婚丧和移风易俗宣讲等志愿服务队伍,编写移风易俗三句半、落子和舞台剧20余篇,开展移风易俗集中宣讲、惠民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组织老干部当好文明社区建设带头人,通过参选红白理事会,协助制定村规民约,录制移风易俗短视频等形式,引导社区居民弘扬向上向善家庭美德,为建设和谐美好幸福社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