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为 追梦不懈 青岛市农行离休干部 王鹤年 我是1948年11月在胶东建设大学金融专业参加工作的。1949年青岛解放后一直在金融部门工作。1992年在青岛市农行离休。离休后在市农行和基层支行返聘5年。1997年正式离开市农行颐养天年。离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很不适应,有一种失落感,耐不住寂寞,就想做点自己喜欢的又有意义的事。是多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整理出版《王鹤年论文集》 我在市农行长期做文字工作,分工理论研究,并兼任《青岛金融》编辑和市委、市府两个刊物的副主编(常务)。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常接受市委、市府、省行及市行等部门的金融和经济方面的课题研究,有机会深入各部门和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写出了大量有份量的论文和调查报告。从1984到1994年10年间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论文和调查报告即达36篇。这些论文和调查报告当时起到了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为金融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科学依据的作用。离休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论文和调查报告重新整理筛选结成集子(全集分农村资金篇、创汇农业篇、信贷资金篇、经营管理篇、政治思想篇)出版了《王鹤年论文集》(20万字)。 致力于文学创作 我自幼酷爱文学,博览群书。几十年孜孜不倦地辛勤耕耘,深入农村体验生活。“文革”前曾在《上海文学》和《山东文学》发表过六篇短篇小说;在《大众日报》发表过报告文学,又和王文彬合作撰写《爱人·同志》的连环画脚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后因种种原因放弃了文学创作,但搞文学创作一直是我人生的追求,是我的一个梦想,我想在有生之年发挥自己的特长写一点能激励人上进的好书。基于这种理念,离休后我共写出长篇文学著作6部,约计140余万字。我用了5年多的时间,为我国第三代油画大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文彬写了长篇传记《路》——王文彬艺术人生,之后又修改书名为《丹心化丹青》,由青岛出版社出版(30万字4000册),全国发行。对弘扬王文彬等老一辈艺术家为艺术献身的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书在社会上反映极好。之后我又为著名的残疾女画家写了长篇传记《爱的呼唤》——画家俞锡瑛(25万字),并根据《爱的呼唤》与青岛市女作家周昕红合作改编成23集电视连续剧,剧名为《凌霜》(10万余字),主要弘扬俞锡瑛身残志不残,和一颗“仁爱之心”的精神。这些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在美术界引起很大反响,起到了激励人们上进的作用。 为自己写自传。我写自传的目的不是为了弘扬自己,而是想通过回忆自己五十年的金融工作生涯,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的金融发展和改革的历程,把自己置于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中写出自己的“沧海一粟”,我用两年时间写出了两个版本的自传。一个是艺术方面的《青春的呼唤》(20万字);一个是自己的全部人生经历《追梦》(30万字),这两部书既可做为自己一生的总结,又可作为研究青岛金融历史的资料。 此外,中国作家协会最近还将我近期写的小说、散文和美术评论等十四篇文章编入《全国作家文库》山东省作家卷(10人合编),还将我的一篇小说编入《中国作家全集》,并获得优秀作家奖。几年来我被吸收为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被聘为中国散文学会高级创作员。 醉心书画 追梦不懈 我在童年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当书法家和画家,由于在职时间忙于事业,无暇顾及艺事,离休后我师从中央美院教授王文彬、俞锡瑛和北平国立艺专教师赵仲玉学习国画,后进青岛市老年大学学习花鸟和山水画10余年,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省、市画展并荣获金奖、最佳奖、优秀作品奖。书法小楷《前出师表》参加国际第四次书画展并获优秀作品奖,我的书画作品还被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友人所收藏。2007年被吸收为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学会理事。 为了填补青岛绘画史的空白,我写出了《琴岛画会》等反映青岛早期(1938年)的美术活动;为了宣传老一辈大师级画家的艺事情趣,我先后在《中国书画报》上发表了《阿老在战争年代的美术活动》、《李苦禅与他的残疾女弟子》、《人生短暂,艺术久长》——怀念义兄王文彬、《郑诵先和他的一对残疾夫妇的忘年交》、《吕品——山东水彩画的奠基人》等5篇美术文章,又为岛城中青年画家在《青岛画报》、《半岛报》、《智泉》等报刊发表了15篇美术评论文章和争鸣文章,几年来我共写出美术文章28篇,现已结集为《懿荣堂画谈》——王鹤年美术文集(共计10万余字),对宣传老一辈艺术家自强不息、老骥伏枥和青年画家与时俱进、敢于拼搏创新的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积极组织参与社会文学和书画沙龙活动。如组织美术活动进社区办画展,今年春,我组织油画沙龙的画家,在盐城社区办油画展,得到全国妇联、青岛市委、市府的表扬。参与社区书画展6次。还为青岛报业集团画院作了《彩墨葡萄的绘画技法》辅导(有1.8万字的讲义)。 承传文化遗产 打造藏品平台 我离休后秉承祖业,致志于名人字画、古今钱币、古籍善本的收藏,丰富了我的文化内涵,得到了艺术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我收藏的渊源有兴趣的引导、有家族的传承、有朋友的馈赠,到目前为止,字画属于大师级和中国美协、书协会员级的字画真迹达1000余幅,这些藏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热心公益 奉献爱心 我的义嫂——中央美院教授、著名的残疾女画家俞锡瑛临终遗言:将凝聚多年心血的绘画作品全部捐献,用于扶持残疾人、救助失学儿童的公益事业;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机构;骨灰撒向大海,她的精神感动了许多美术界的著名人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院院长吴作人,副院长艾中信,徐悲鸿夫人廖静文,清华美院副院长阿老和我共同发起成立了《俞锡瑛扶残助学基金筹委会》,并亲自担任顾问,推举王文彬(俞锡瑛丈夫)为主任委员,我为副主任委员(常务),现在俞锡瑛有近500幅国画精品放在我这里,预计可拍卖资金800余万元,可用于为贫穷地区盖学校或为残疾人办工厂,现已筹资10余万。我现在正在操作,尽快拍卖成交,实现俞锡瑛的遗愿。 除此以外,几年来,我还为汶川、玉树等灾区捐献42500元善款(现金3500元,拍卖两幅字画39000元),还和绘画沙龙的画友一起合作捐献3幅牡丹画精品。 我现在已届耄耋之年,虽然老了,但追梦的脚步却一刻也没有停止,我想趁现在身体还很健康,在有生之年,为党为人民为文化强国多做一点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