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青岛莱西市委老干部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拓展“莱西经验”重要指示要求,探索实施“银发工程”,创新突破离退休干部作用发挥体制机制,坚持“招引+挖掘”“项目+团队”“融入+引领”三点发力,持续激发“银龄”活力,持续引导离退休干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添彩。 “招引+挖掘”,激活银发人才新效能。坚持开放融合,立足莱西,面向全国,扩展“寻才用才”渠道,扩大银发人才队伍“蓄水池”,打通银发人才“发现、匹配、聘用、达效”的全流程引育用路径。领导带队出去招,借助行业协会、商会、乡贤等资源优势,打破传统招才引才模式,持续实施“以情招贤”“以情聚人”,深入云南、贵州、兰州等地区开展银发人才招募活动,已走访企业、行业商会共16个,切实让有意愿、有情怀、有能力的“桑榆顾问”为家乡发展建设建言献策。专班团队全力引,开放相关行业领域场景,面向全国选聘教育领域优秀退休(离岗)专家。面向青岛65家市直单位发布招募乡村振兴“银龄专家”的公告,通过举办见面会、座谈会等方式,聘请“银龄专家”包联帮扶村庄,帮助村庄建强班子队伍、理清发展思路、引进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党组织挖掘用,针对本土机关干部“退休潮”,结合莱西实际,按照党建党务、科教文卫、农业农村、主题宣讲等10个领域进行精细分类,实行镇街、市两级逐级管理,做到银发人才底数明、基本情况清、专业特长详。举办全市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对初步遴选出的83名银发人才骨干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目前,共招募乡村振兴“银龄专家”10名、医疗教育“银龄菁英”5名、“银发人才”170名,志愿服务范围覆盖全市11个镇街、111个新村和45个城市社区,“银发工程”实现“有效覆盖”。 “项目+团队”,激发银发组织新潜能。按照党委、政府“所需”和老同志“所能”,挖掘整合优质公益资源,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进一步激发银发组织新潜能。一是抓项目领办。全市发布推出12项“银发项目”,水集街道、姜山镇、莱西市公安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等9个单位领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农技共富”“平安莱西”“银龄反诈”“文艺惠民”等9个项目,姜山镇组织“网格报到”,引导银发人才融入到农村,开展“网格连心、组团服务”,目前已有200余名老同志担任微网格长。二是抓揭榜领题。全市广大离退休干部结合个人特长、经验能力和工作实际,主动报名“揭榜”,申请认领“榜题”。如,水集街道找准莱夷古乐非遗传承、农旅融合等切入点,聚拢银发乡贤打造青岛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1处,开设电商直播间,成立银发导游队,提供导游导览、技能培训、爱心义卖和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三是抓团队领跑。发挥莱西市老干部志愿者服务总队龙头作用,积极打造“银龄先锋”“银辉初心”“银发金盾”等12支服务特色团队,吸纳志愿者1100余人,形成条块结合、覆盖城乡的组织体系,夯实“银发工程”的组织基础,为基层组织建设凝聚强大合力。 “融入+引领”,积聚银发工程新势能。以“省市县合力解题”推进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为突破点,以全市“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系列评选、青岛市级“六好党支部”等创建为契机,把“银发工程”融入基层党建、融入乡村振兴、融入基层治理,实现“头雁高飞”到“群雁齐飞”的引领效应。一是结对共建,助力基层党建。开展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31个“老字号”党支部与24个社区结成对子,引导老同志在社区亮身份、树形象、作贡献,融入社区微网格、认领党员示范岗。莱西市教体局退休干部周其荣担任教育小区党支部书记,以党建引领小区、物业和商圈共治,引发群众赞誉。二是产业扶农,助攻乡村振兴。发挥“党旗领航 桑榆有为”这一山东省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项目引领作用,采取“老专家+产业+实践基地”模式,帮扶农民增收致富。青岛市驻京办原副主任王永先,担任薄弱村望埠庄新村“银龄专家”后,邀请中国铝业等17家企业到村研究共建项目,预计可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沽河街道退休干部王希科担任庄扶新村党委书记,带领村民建设现代农业大棚,发展蔬菜育苗、种植,建设尾菜加工厂,全面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三是融入社区,助推基层治理。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涌现出“银耀姜山”等一批服务品牌,老同志成为引领社区建设的主心骨。截止目前,共有286名退休干部参与社区管理,开展政策宣讲、参政议事、便民利民等服务活动400余人次,把党的工作融入万家灯火,把党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全国最美家庭”“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得者,92岁的退休教师昌德松,打造文化胡同几十年,自费开办“爱心书屋”,建设“德松文化庭院”,成为社区老百姓的精神文化家园,辐射带动周边45个社区、近千个乡村的文化墙“全面开花”,成为备受群众赞誉的时代新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