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领导建阵地 创新管理重实效 全力推进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城阳区流亭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总支成立于2012年6月,现共有离休党员8名,退休党员131名。党总支自成立以来,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高层次规范,不断完善组织设置,落实工作机制,丰富活动内容,把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与提高老干部政治素质、促进老干部身心健康、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有机结合,形成了“党建工作有思路、管理服务有举措、落实政策有机制、文体活动有创新、发挥作用有典型”的良好局面,被命名为青岛市“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努力夯实党总支建设基础 从班子建设、组织网络、规章制度三方入手,多措并举,努力夯实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基础。一是抓班子,组建精干高效的领导团队。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书记由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兼任,副书记及委员则按照身体好、有经验、愿奉献的标准,充分考虑年龄、职级、性别等因素,由全体党员投票选举产生。下设两个党支部,由党总支两名副书记兼任。通过培训学习、例会、民主评议等方式,全面提升党总支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服务水平。在党总支成员中牢固树立起“三个相互、三个主动”的工作理念,即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学习和主动交心通气、主动出谋献策、主动帮忙担当,形成了“精诚团结、群策群力”的和谐氛围。二是建网络,打造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按照“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原则,构筑“一总两支五小组”的组织网络,即在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总支的基础上,根据老干部所在原单位的隶属关系,分别设立了机关和教育2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再按照老干部的居住地划分5个离退休干部党小组,形成“三层管理、统分结合、各具特色、同步发展”的特色模式,更加方便老党员参与组织生活,成为“组织上有归属、困难时有人帮”的老党员之家。三是定制度,形成常抓不懈的长效机制。确定每月的17日为组织生活日,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活动相结合”的组织生活方式,传达学习上级重要文件精神,部署本月重点工作。对未能参加集体活动的组员,由各党小组组长登门传达集体活动的内容并进行讨论。年底组织老党员参观街道的重点建设项目,通报全年工作情况,认真征求意见和建议。建立“六必访”制度。即老干部生病住院必访、家遇难事必访、生日寿辰必访、节庆日必访、老干部或配偶病故必访、重大决策出台前必访,年走访量达到230余人次,及时发现并解决老干部生活中的现实困难。去年春节前,党总支成员在走访离休老党员罗桂钦时,发现老人身体情况异常,孩子又在外地出差,家里没人照顾。党总支成员马上联系街道派车,帮助老人办理住院治疗手续。老人出院后每天派人到家里看望,并送去饭菜,老人和孩子都非常感动。党总支先后为多名老党员及家属办理大病统筹,协调有关部门为老干部家属办理养老资格认证,真正做到用心用情服务老干部。 整合资源,创新载体,不断增强党总支工作活力 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党总支充分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开拓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学习渠道、活动阵地和活动方式,形成资源共享、基层活跃的良好局面。 拓宽学习渠道。针对老干部进入“双高期”给组织学习带来的诸多不便,党总支争取资金支持,为各党支部、党小组、离退休干部订阅了《老干部之家》、《老年大学》、《长者家园》、《书画艺术》、《青岛早报》等杂志报刊。同时,精选老干部政策文件及政治理论学习资料,用大字体打印并装订成册,送学上门。另外,还举办了电脑培训班,指导老干部通过“老干部之家”网站的网上党支部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老干部足不出户就能交流学习,开阔视野,都很满意。 打造活动阵地。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下,党总支将老干部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到街道社区中心建设的统一规划中。占地20亩、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社区中心,成为集学习、活动、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老干部活动场所。社区中心门口的电子触摸查询系统中,包含党总支会每月活动计划及每天的文体培训课程等内容,只经手指一点,老干部就能查到想要参加的活动安排,既方便又快捷。在这里,党总支定期召集离退休干部党员观看党建社科类影片,邀请专家进行养生保健知识讲座,开展棋牌比赛、健身操舞、太极拳培训等活动,还组建了由离退休干部牵头参与的街道老年门球队、老年合唱团、老年健身操舞队等社团组织,各项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创新活动形式。党总支打破以往“支部活动全参与”的模式,成立了学习、书画、音舞、体育四个兴趣小组,老干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报名,各小组自主活动,在师资力量、活动经费上党总支全力支持。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老干部参与的积极性,每天都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学习小组吟诗作对、以文会友;书画小组挥毫泼墨、妙笔生花;音舞小组浅吟低唱、翩翩起舞;体育小组交流健身方法,操练比赛技巧。不仅活动经常,而且成绩斐然,书画小组出版的《玉群书法集》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音舞体育小组多次参加区老年人门球、秧歌、健身球等比赛获一等奖、参加青岛市民乐大赛获二等奖;学习小组的韩辉德等同志先后参与《流亭镇志》、《苇山村志》的编纂工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此外,党总支还组织身体健康的离退休干部外出参观考察,亲身感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新成就、新气象。 老有所为,奉献社会,充分发挥党总支引导作用 党总支因势利导,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和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社会建设,做到离职不离岗、退休不褪色。 积极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助手。党总支开展的“我为流亭发展献计策”活动,让老干部有了充分的发言权,对街道存在的问题开诚布公,直言不讳,并提出40多条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由党总支汇总整理后提交街道党工委,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如“关于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的建议,对街道建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爱心幼儿园”起到了助推作用,已有240名孩子入园,实行政府补贴,每月收费仅260元,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托难、教育难的问题。其他关于社会环境、治安等方面的好点子也为流亭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组建“五老”志愿者队伍,关心教育下一代。邀请动员离退休干部党员,充实到关心下一代“五老”志愿者队伍。根据老党员的各自专长,义务承担起关爱、帮扶、教育青少年的各项工作,开展网吧监督、结队帮扶困难学生、维护校园周边环境、“党史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活动,担任“四点半学校”辅导员……营造大手拉小手老少同乐的浓厚氛围。 发挥自身优势,共建和谐社会。党总支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威信高、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优势,积极组织老干部参与创建和谐社区活动。无论在社区旧村改造、创建文明城市、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行动和事件中,还是在邻里纠纷的生活琐事里,都少不了老党员奔波忙碌的身影,文明劝导、热心调解、捐款捐物,不遗余力地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