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宜宾市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教育办学全过程,通过创新形式办好市老干部大学思政课、特色课和公开课“三堂课”,全面推进党建工作与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工作深度融合,助推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高质量发展。 办好“思政课”,坚定政治方向 坚持老干部大学“政治建校”,将思想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每学期举办“开学第一课”,邀请市委党校理论专家,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省、市重要会议精神等开展宣讲,确保党的声音及时传达到学员中。常态开展课前“五分钟微党课”,通过个人分享、集体朗诵、齐唱红歌等方式,让学员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文化。创新开展情景式党史课,组织学员以鲜活的历史、生动的形式、熟悉的音乐,讲授抗美援朝故事、弘扬红色精神,并通过“党课开讲了”平台积极推广,引导更多老同志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办好“特色课”,提升课程质量 突出“需求导向”,把学员所盼所望作为办学重点。采取线上问卷、线下调研等多种方式,收集学员的学习意愿,先后开设电子钢琴、非洲鼓、茶艺、插花等特色专业30个,吸引2400余人次学员前来学习。充分利用宜宾高校多的优势,积极推进“银龄共学圈”建设,邀请宜宾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教师担任“特色课”老师,让学员能享受更优质的教师资源。整合学校资源打造国韵清风、数字电音等“精品课”教室,配套电子钢琴、非洲鼓、茶具等学习设备,根据学员能力水平,差异化开设普通班和精品班,让学员能“学有所专”。 办好“公开课”,扩大覆盖范围 注重“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老年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整合优势资源,通过打造共享阵地、开设公开课等方式,吸引其他未入学的老同志参与进来,不断扩大“老有所学”覆盖范围。腾挪学校400余平方米的场地打造“共享驿站”,协调市图书馆、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提供各类书籍1500余册,打造“金秋书屋”,免费向学员开放。主动对接市红十字会、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市一医院等单位,开展家庭常用应急知识、手机摄影、营养保健等公开课,让更多老同志共享优质学习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