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漏水很久了,怎么找他们就是不肯处理,您能来帮助调解一下吗?”“暑期到了,麻烦您给孩子们开个书法课!”……这样的求助声,在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城中街道南蒲社区的“袁伯鸿工作室”里屡见不鲜。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牵头人袁伯鸿常年走街串巷传递党的声音、协调矛盾纠纷、关心社区青少年,被誉为扎根社区、潜心公益的“坚守者”,曾入围“助人为乐”中国好人榜,获“全省百佳法律明白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泰州市我最喜爱的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带头学、创新讲,这里是政策法规“传达室” “南蒲社区气象新,共建共享齐创建,我们与社区心连心……”作为社区的“法律明白人”,袁伯鸿希望让法治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他摒弃往日“排排坐、听报告”的传统学习模式,将法律条文融入生活,创作了一系列接地气的法宣文艺作品,如三句半《依法纳税人人夸》、小品《夫妻排档》、音乐快板《女老板夸地税》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幽默诙谐的方式,让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变成生动有趣的“家长里短”,深受居民喜爱。 此外,他定期举办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专题讲座,耐心解答居民们关于老人赡养、财产纠纷等方面的问题,用专业和热情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老袁讲的都是我们听得懂、用得上的法律知识,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南蒲社区的居民们纷纷表示。 摆事实、讲道理,这里是矛盾纠纷“调解室” 一天,当袁伯鸿以案释法时,认真听课的小亮产生了疑问:“既然赡养老人是法定义务,那为何爸爸和大大都不愿意照顾爷爷奶奶呢?”原来因为老房子拆迁产生的分配矛盾,家中正闹得不可开交,多次协商均以失败告终,一家人的关系降到了“冰点”。接下来的一周里,袁伯鸿成了小亮家的“常客”,循循善诱、苦口婆心,终于让这家人心平气和地坐到一起,共同商讨解决了赡养事宜。 “矛盾纠纷无小事,一桩桩、一件件都关乎着社区的和谐稳定。”袁伯鸿充分发挥自身熟悉民情、号召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势,采取“随手调、随时调、反复调”的策略,与社区干部、老党员携手合作,成功化解了因经济问题、卫生间漏水等引发的40多起矛盾纠纷,及时制止了辖区内“吕庄斗殴”“野猫事件”“小区砸车”等群殴事态的发展。在他的努力下,“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转移上交”成为南蒲社区的真实写照。 汇民意、重服务,这里是党员群众“连心室” “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使命激励新作为。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进来,贡献力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在城中街道党建“合伙人”计划发布仪式上,“基层善治先锋”代表袁伯鸿发出了响亮的倡议。他深知自己不仅是一名普通的“银发志愿者”,更是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因此,他始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工作。无论是党建为民服务资金使用、“放亮项目”等社区发展工作,小区路灯维修、下水道疏通等民生实事,还是重大节日期间的困难家庭走访慰问活动,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自2024年起担任社区“小巷管家”以来,袁伯鸿更是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街巷综合治理工作中去,他和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们一起清理卫生死角、整治环境秩序、宣传文明新风……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社区治理服务队伍中来,形成了“党员带头上,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讲奉献、勤作为,这里是少年童梦“关爱室” “自左上角逆锋起笔,折笔向右下角顿笔,力量逐渐增大向右下方中锋行笔……”每当周末或暑假来临之际,“袁伯鸿工作室”就会变身为青少年书法培训班。他自掏腰包购买笔墨纸张,认真撰写了7000余字的《青少年书法教学提纲》,同时倡导“德法同行”,将文明礼仪和法律知识融入传授书法技艺当中,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年来,袁伯鸿累计举办书法培训近300场次,覆盖青少年6000余人次。 面对社区内很多家庭由老人带孩子、缺乏高质量陪伴的困境,袁伯鸿牵头开设“乐邻”课堂,为青少年提供红色教育、国学诵读、垃圾分类实践、手工制作等全公益教学,每周三、周六上课,累计举办“老少同乐 共庆华诞”“开学第一课 ‘永’字心中留”“非遗伴成长 匠心助传承”等特色活动28场次,为青少年提供高品质、多元化的教育文化体验,让他们在成长中更加坚定和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