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山东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潍坊青州市巧用“四道公式”答好老年教育高分卷

2024-10-28 08:49|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27| 评论: 0|原作者: 张颖

摘要: 近年来,潍坊青州市深入开展攻坚突破行动,突显姓党为老本色,着力在红色思政、办学路径、师资阵容、平台搭建上下功夫,切实提升老年教育工作质效,助推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把方向强党性,保障红色思政固本培元。 ...

近年来,潍坊青州市深入开展攻坚突破行动,突显姓党为老本色着力在红色思政办学路径师资阵容、平台搭建上下功夫,切实提升老年教育工作质效,助推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

把方向强党性,保障红色思政固本培元。坚定政治立校,做到一切教学活动首要注重政治导向、政治影响和政治效果,确保政治建设在老年大学落细落实。遵循应建尽建原则,成立老年大学班级临时党支部,实现学员党组织全覆盖。配齐规定书目,强化理论武装,积极探索“合力聚在党建上、支部建在班级上、党性强在实践上”的办学模式,利用“集体过政治生日”“课前10分钟党课”“本色家园·长者先锋大讲堂”等载体,确保学员每学期接受思政教育不少于8学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学员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也得到了较好发挥。在教学过程中上,注重提升思政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以“红色+”必修课程作为主体,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开展研学游学活动,画大好河山、唱红色组曲、赋颂党诗词,引导学员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坚定信仰、保持品格。

谋跨界强联合,加快阵地布局迭代升级。开展“多维构建”行动,针对主校区面积有限、服务半径大等问题,市老年大学与文化馆、市民活动中心、新华书店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合理调配教室,穿插错时使用,共享教学资源和展演场地,“一校一策”推动主阵地建设。着力打造实景“第二课堂”,将大学建在产业链、旅游线上,把课堂搬到景区、公园里,设立偶园、东夷文化广场等32处户外教学基地。以就近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为导向,在城区依托社区“四就近”服务综合体设立16处教学点,在农村探索“食堂+学堂”的集约发展新模式,复制“家门口老年大学”成功创办经验,持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辐射。在东篱居、福智万家等养老机构中成立分校,使老年大学学习活动功能与康养中心养老服务功能融合,让“大学”回归到“家园”,实现老年教育城乡全域覆盖。

汇人才强合力,完善师资力量补充供给。把建设过硬师资队伍作为抓好老年教育的关键,完善社会招聘一批、高校聘请一批、在行业协会艺术家中邀请一批“三个一批”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形成100余名老中青相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健全学科后备人才信息备案机制,排摸确定一批受老年人欢迎的新型专业后备人选,动态补充师资库。为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圆“大学梦”,市老年大学将公共课骨干教师、班级优秀学员进行整合统筹,有侧重地分配到基层学校和教学点协助教学,并深入挖掘辖区内“达人”“能人”“贤人”,作为基层教师“苗子”跟班重点培育,助力打造“15分钟老年教育学习圈”。

搭平台育先锋,引领“银色链长”多方赋能。市老年大学成立36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贯彻“党建赋能志愿服务”模式,定期到乡村、社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丰富“银色链长”品牌内涵,助力“志愿者之城”建设。鼓励老年学员们到居住地发挥专长,对接社区探索实践“时间银行”模式,根据学员志愿服务情况进行量化积分,兑换物资、服务或学习时长。据不完全统计,有70%以上的老年学员在社区内担任楼长或单元长,积极投身到矛盾纠纷调处、重点人群帮扶、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成为社区治理中坚力量。通过摸底筛选、走访调研、访谈动员等方式,加强教科文卫、红色宣讲等方面的专家队伍建设,培育“古城银辉”银色人才库,引导老干部积极参与“赞辉煌成就·聚银发力量”等专题调研活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