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因油而生,因油而兴,油地融合是最大优势,也是巨大潜力。近年来,东营市东营区着力整合市区与油田的双重优势资源,立足油地融合发展,全面加强全域办学,持续推动文化养老与油田融合、向社区延伸,进一步提升新时代老干部工作质效。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办法。注重宏观设计,印发《关于油地老干部工作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油地融合推动全域办学的实施方案》,从制度设计层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老干局牵头、镇街负责、区校指导、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对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推进步骤、组织领导等进行了设计,形成区—镇(街道)—重点村(社区)主体责任明确、职能边界清晰的“三级办学”领导体制,达到上下共建共治目标,释放了推进效能。加强基层融合,推动辖区15个油田老年服务部以及服务站与所在社区合署办公,共享资源力量,共办老年学校,共推为老服务。强化调度落实,主动将老年教育工作纳入全区重点工作范围,明确老年教育发展目标及重点工作,科学谋划、精心设计、统筹推进并将其纳入老干部工作目标考评体系,确保工作有抓手、有督查、有落实。 二、加强联合办学,实现资源共享。统筹油地优质资源,立足东营区油田与地方融合发展的现实情况,地方出场所,油田出师资,倡树油地“一家人”“一家亲”理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投资1.8亿元,占地1.3万平,新建一所高标准老年大学,新校建成后可有效满足一万余名老同志在此学习交流;利用油田在教材、设备、师资等方面的优势资源,聘请油田优质师资提供专业指导,邀请油田党校教授举办专题讲座,推动“老石油”走向老年课堂。推广双向挂牌模式,区老年大学联合胜利油田各老年服务部在18个油田移交小区兴办分校、教学点,油地提供师资,社区提供场所,实现油地基层老年大学共建共享,油地携手共建老年大学分校16处和教学点38处,构建起了上下联动、油地融合的全域办学新格局。打破油地限制招生,选择油田人口密集、文化生活丰富的城市社区,主动打破原有的油田、地方地域限制,只要在辖区范围内,不论油田系统还是地方人员,均可就近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开展学习活动,更好地就近就便丰富退休生活、落实文化养老。 三、加强活动联办,促进文化融合。拓宽理论学习平台,加强市委老干部党校基层分校及教学点建设,在离退休老干部居住集中的社区优先试点建立教学点,现已建成市委老干部党校2个分校4个教学点,为集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路径。壮大社团联盟力量,广泛吸纳油地老同志加入社团组织,吸引优秀社团加入社团联盟,实施“党建先锋”“红色宣讲”“基层治理”“互助养老”“关心关爱”“银耀油城”等六大银龄榜样引领行动,自社团联盟成立以来举办各类文化养老活动20余场,满足了广大油地老同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广“金秋暖阳•时间银行”项目,创新施行“12555”服务模式,即聚焦孤困老年人这一群体,依托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社区老年学校2个平台、整合地方政府、胜利油田、医疗机构、国有企业、养老机构5类资源,提供体检、出行、送餐、家政、心理疏导5类上门服务,推出兑换物品、购物折扣、使用场地、养老服务、医疗保障5项激励措施,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低龄存时间,高龄享服务”的互助养老模式已深入人心。 四、加强典型宣传,打造示范引领。注重示范学校建设,坚持典型引领、由点及面的思路,积极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示范校,目前已获评1个山东省基层老年教育示范校,5个山东老年大学远程教育教学点,下一步将持续发挥示范校的引领作用,推动油地融合办学迈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挥老年学员作用,深入挖掘老年学员先进典型,成立老年大学志愿服务总队,组织发动老同志开展参与融合办学、红色宣讲、文化超市、文明实践、矛盾调处、为民服务、互助养老、春泥护花等“八大行动”,持续贡献银龄正能量。加大宣传宣讲力度,深入实施“油城榜样引领”工程,建立老年学员人才库、榜样库、红色记忆资料库,邀请他们走上台宣教示范,常态化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主题活动,累计开展红色宣讲200余场次,刊发“银耀油城·金秋之声”专栏4期,制作油城榜样微视频15部,进一步实现文化养老和银龄有为的融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