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温岭市认真学习贯彻省委“银领助力”争先工程精神,着力加强“银色人才”工作,深入挖掘资源,聚队伍、搭平台、促有为,积极探索“银色人才”队伍工作新思路,为推动温岭市高质量发展注入“银色力量”。 一是引才聚才,建好“银色人才”智库。利用支部学习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引导,深化落实“银领助力”争先工程实施意见,精心组织“银色人才”队伍建设。面向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市内行政事业单位等,动员老同志个人自荐、主动报名,以及通过组织推荐、定向邀请等方式方法,广泛吸纳政治立场坚定、个人意愿强烈、身体素质良好、奉献意识较强的老同志加入银色人才队伍,积极吸收老干部、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文艺工作者、老卫健工作者等关键群体加入“银色人才”队伍。深耕“银色人才”品牌团队建设,组建人才智库,完善工作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持续优化充实“银色人才库”。截至目前,温岭市银色人才库入库384人,其中浙江省领军人物2人,台州市领军人物6人,温岭市领军人物20人,涵盖党建理论、文化体育、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 二是育才用才,激发“银色人才”活力。围绕“银色人才”建设目标,坚持“老有康养、增进活力”的理念,多措并举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依托老干部活动中心平台等现有阵地资源,成立银色人才服务中心,创新服务模式,面向全市银色人才分类提供生活协助、健康医疗、政策讲解、思政教育等服务项目,满足多样化需求,做好银色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坚持以“志愿服务”模式为核心,激活银龄党建新动能,支持老党员参与社区、校园等相关领域党建活动,鼓励老党员与农村党员结对,助力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温岭市关工委“五老”宣讲团多次到基层开展宣讲活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部分老党员以服务辖区群众为中心,积极开展献爱心、矛盾处理等多样化便民服务,充分发挥“头雁”效应。组建“银色人才学习共同体”,强化银色人才技能培训,优化银色人才培育机制,丰富老年教育组织形式,促进老年教育向精品化发展,通过学员之间的“传帮带”,实现银色人才教育资源互通。 三是爱才留才,凝聚“银色人才”力量。温岭“银色人才库”充分结合老同志专业特长、服务意愿,搭建平台,释放“银色人才”动能。定期组织“银色人才”集体活动,鼓励支持有特长优势的“银色人才”广泛参与老年活动与竞赛,丰富老年生活,激发银龄活力。程素华以总分第一获得第五届温岭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汤琴文获得浙江省老干部“我和我的祖国”朗诵比赛三等奖。诸多荣誉彰显了温岭“银色”活力、绽放了“银色风采”。深入挖掘专业资源,推动各领域“银色人才”发挥专业能力,在知识、技术层面开展针对性帮扶活动。退休农科员莫东升、农业老专家江小东等扎根乡村,发挥农业技术优势,为“三农”问题出谋献策,把成绩写在广袤的乡野上。通过整合系统资源,制订扶持培养举措,多种宣传方式并举,树立一批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银色人才”典型,打造银色人才品牌。俞明德,是温岭市少先队终身总辅导员,2023年获评“最美浙江人”荣誉称号,是温岭市“银色人才”队伍的一块“金字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