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不仅是一位退役军人,还是一名退休检察官,更是一个群体,一种符号。他1968年入伍,1970入党,1983年转业到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民检察院。如今是聊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老兵工作室”的一员。以他名字命名的法律服务热线——“白云热线”现已成为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化解矛盾纠纷的“灭火器”。 “有情”与“无情” 工作之初,白云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质朴、谦和的微笑,一身庄重的检察服,佩戴在胸前的检徽熠熠生辉。你夸他和气,但他却笑着说:“其实我很‘无情’!” 刘某是白云在白庄老家的邻居。1998年9月,他涉嫌贪污被批捕。当天,犯罪嫌疑人的亲属带着礼物请白云“关照”,被顶了回去。第二天,他们又把白云的叔叔搬出来。 “一是一,二是二,人情再大也大不过国法。违法乱纪的事我不能做!”白云说。 “你别太不近人情了。”见白云不买账,叔叔生气了,走时甩下一句:“六亲不认,你死后别往白庄埋!”回家几天后,叔叔想通了,他给白云来了个电话:“你也难。你是公家人,得端公心。” “我只认法律,不认面子。谁对不起法律,对不起人民,我就对不起他!”虽然职务在变,但白云的诺言始终没变:“我是人民检察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责任千斤重。我要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让人民满意。” 白云说,他很“无情”。 然而,白云“无情”的办事风格却总会收到“有情”的回报。 “没有白云热线就没有我的幸福生活。”曾经被白云保住过的段某激动地说。原来,2005年,段某只身从冠县来到聊城,开了一家音像店,因不懂法又没有经营经验,小店开张不久就被查封了。不但没挣着钱,还把本钱搭了进去。当时,她真的是走投无路,一个人在东昌湖边转来转去,死的想法都有了。一位好心人给她出主意,让她打“白云热线”试试。白云帮助她按照正规程序解决了店面的事情,让她重新有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那之后,“白云热线”就成了她的家。一有事情,她就愿意和“白云热线”的工作人员说说;她过生日,热线工作人员给她送上蛋糕;她结婚的时候,大家去喝喜酒;就连孩子的名字,都是白云起的。如今,她和丈夫开了一家餐馆,有房有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她觉得,没有“白云热线”,就没有她如今的幸福生活。 还有一次,白云收到一封非同寻常的结婚请柬。原来是几年前,不满18岁的王某母亲病故,父亲随继母离他而去,面临高考的他情绪抑郁。一次,他和同学酒后寻衅滋事,将别人打成重伤。白云作为办案人依法对其提起公诉。法庭判决后,白云语重心长地给他写了一句话:“你本是展翅高飞的雄鹰,现在却折翅落到了地上。希望你能尽快疗好伤,重新翱翔在蓝天上。”王某止不住悔恨的泪水,他将这几句话抄到笔记本的扉页上。 在白云的常年帮教下,王某在狱中坚持自学完了大学课程。由于在狱中表现好,王某被减刑,提前两年刑满释放。出狱当天,王某就找到白云,动情地说:“你胜过我的亲生父亲,是我人生最好的老师。我要像你那样做人。” 真诚服务 倾听民声 “上午来了四起反映情况的,忙!”“来访者太多,仍需热情接待。真忙啊!”翻开《白云工作日志》,可以看到他每天的工作都满满当当。 白云太忙了。因为找白云的人太多——他们需要白云的倾听,需要他的指引,更需要他的帮助。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怎样才能倾听更多的声音、解决更多的问题,让白云象征的正义力量变得更强大? 为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对法律的需求,2003年11月8日,东昌府区人民检察院设立的以白云名字命名的法律咨询便民服务热线——“白云热线”,正式开通了。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白云热线”定下了“听民声、释民惑、解民忧、求公正、保平安、促和谐、共圆梦”的宗旨。 对群众提出的各类诉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知名度越来越高。 “北到黑龙江漠河,南到海南岛,东到青岛,西到乌鲁木齐,求助者遍及祖国各地,甚至还有丹麦、朝鲜、日本、韩国、津巴布韦等国家的华人。一天最多接过113个电话,收到83封来信,接待65起来访;最重的信件是1703克,最长的电话是10个多小时……” 薪火相传 引领航程 2010年白云同志退休,但是“白云热线”和“白云精神”没有退休。念以新等长期和白云一起工作的同事从守在电话旁的接线员、调解过程中的记录员,成长为“白云热线”新一代接班人。 “接电话只是第一步,要用心、用力、用情去解决真问题。”以念以新为代表的“白云热线”的工作人员,他们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拓展“白云热线”的职责范围,成立“白云热线为民驿站”,开通“白云热线防诈专线”,成立“白云热线老兵工作室”。并将服务延伸至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等不同行业和领域,分别设立白云热线为民驿站工作室,实现区域全覆盖。在原服务方式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开创了“直接受理、直接办理、直接回复”的“一站式”检察办案模式,为热线注入新的生命力,被誉为聊城检察版“枫桥经验”。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是孔繁森留给党员干部的精神财富。而“白云们”,正是“孔繁森精神”的践行者。“白云热线”开通21年来,受理热线电话41000多个,化解社会矛盾7500多件,为老百姓办实事1800多个,单日最多来电113个;最长一通电话打了10个多小时,近610分钟。 虽然白云已经退休,但他依然坚持每周一到山东聊城市检察院服务大厅接待来访群众。2019年,他又在聊城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支持下,成立了“白云热线·老兵工作室”,倾听退役军人的声音。 “我曾是一个兵,让我们这些老兵做调解员,接待就有了战友的感情味,与退役军人的沟通上就没有了障碍,就很少有解不开的疙瘩。” 而念以新则接棒白云,带领热线人员继续工作。不同的岗位,一样的奉献。不论是退役军人,还是困难群体、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努力让他们感受到贴心、舒心、暖心是白云和“白云们”永远不变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