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启东市委老干部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做好老干部服务保障的同时,积极担当起传承红色基因与培养未来希望的重任,充分组织引导和发挥老同志作用,通过“四融四增”,不断探索创新推进红色教育、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路子,被誉为“银发先锋的火车头”。 一是政治上融和,形成一条心,增强红色教育的定力。唯有使老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两个确立”“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四个坚持”“四个自信”,才能使他们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活动中成为定星盘、压舱石、带路人。老干部局从政治引领入手,以老干部党校、老年大学、微信公众号、银发空中课堂、总结评比为平台,培育创建了36个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开展系列党课教育,以党对红色教育的要求为指导思想,开展新形势下进行红色教育重要性的大讨论来统一思想,保证了红色教育的不走偏、不走样、不走过场。组建“东疆红”志愿联盟、银发宣讲团、青春关爱团、慈善惠老志愿服务队、文明创建志愿队等,创设活动平台载体,使其奋战在传承红色基因的第一线。 二是组织上融合,形成一盘棋,增强红色教育的合力。市委老干部局统筹资源,形成合力,成立全市涉老组织联络小组,确保组织上的分而不散、高度融合,共同构成了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市关工委、老促会、老体协、老龄协会等12个协会在统一部署下,树立了红色教育的整体思维、系统思维的大局意识,实现了统筹安排、全力协作、相互支持、上下联动的工作规范。其联络小组的穿针应线,让这些组织之间不再是单打独斗、互不关联的个体,而是一个紧密的联合体。共同策划活动、共享资源、共享经验,形成了市、镇、村、组为一体的强大红色教育大系统,不仅增强了合力,也提升了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让红色教育更加具有普遍性、连贯性、针对性、现实性。 三是内容上融智,形成一本“书”,增强红色教育的活力。启东是一个革命老区,市委老干部局以本土红色资源作为红色教育的主旋律,做到在教育内容上充分融智,让资源焕发新生。组织指导老同志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和英模烈士的事迹,把全市以英烈命名的119个村镇、25个主要革命遗迹遗址和纪念设施、3384名烈士录中感人至深的故事融为一本本鲜亮系统的活教材。同时还广泛宣扬新时期8名“全国道德模范”“省道德模范”,85名“中国好人”“江苏好人”的先进事迹。特别是坚持植树育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郭中良、坚持乡村大调解的“全国法治工作先进个人”倪百苍等模范,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形成了继承红色基因,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一本本活教材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使红色教育更加生动有力接地气。 四是渠道上融通,形成一张网,增强红色教育潜力。市委老干部局在推进红色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渠道畅通。在教育渠道上,坚持纵向到底,脉络相通,通过建立联合教育实践机制、开展举办讲座、共建教育基地活动等方式,将红色教育顺利地达到“五进”,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部队、进乡村,延伸到各个领域和层面,仅去年年,全市老干部开展红色教育宣讲活动250余场次,受众14300余人次。在方式渠道上,发挥面对面的教育优势,将红色教育言传身教。市、镇、村三级统筹组织了近2000名的“六老”即老干部、老党员、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红色教育的骨干,持续多年参加“七彩夏日”青少年专题教育、乡村乘凉晚会等活动,参与读书小屋、社区村镇红色历史阅览室建设,将红色教育的内容元素融合其中。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挥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将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传播,提高了红色教育的传播渠道和覆盖面及影响力。 在市委老干部局“四融四增”活动的推动下,全市红色教育工作实现全覆盖、无盲区,传承红色基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老同志们焕发出新的活力,年轻一代在红色精神的熏陶下茁壮成长,不仅让红色基因在启东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也为建设“强、高、美、富”新启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