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范惠德,今年71岁,1996年从栖霞市图书馆馆长的岗位上退休。退休16年来,为栖霞文化事业发展做了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表扬和肯定,荣获了省、市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和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潜心文学梦 讴歌“主旋律” 我是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一系列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由于对这片热土深深的眷恋和对养育我的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我在职时就在脑海中孕育长篇小说《孪生梦》,退休后终于有时间了却这一夙愿。 正在我潜心准备《孪生梦》创作的时候,与相濡以沫30多年的妻子因病去世。老伴的离去,令我悲痛不已,不曾想我的创作之路从此充满了艰辛。不久,跟随我生活多年已达八旬高龄的父母坚持要搬到农村老家居住。我知道他们怕拖累我、影响我的创作。我愧疚难安,无法接受父母的决定,但通情达理的父亲态度坚决地说:“儿子,一定要振作起来,我知道你要做的是大好事,要把日本鬼子祸害咱中国人的罪行记下来,把在党领导下咱庄稼人的好日子写下来。历史不能忘,党恩不能忘。你写好了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尽孝。”老父亲的话让我倏然泪下,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投入创作。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我承受着精力与体力上的巨大消耗。记得1997年的隆冬时节,屋外冰冷刺骨,屋内寒气袭人,我在炕上开着电褥子,披着大衣,倚在墙壁上写作,到天蒙蒙亮时,突然一阵天旋地转,晕了过去。早上,儿子、儿媳送早饭时把我送到医院。诊断结果是过度疲劳导致脑供血不足,需要住院治疗和休息。当时正值创作的关键时期,躺在病床上,我满脑子都是《孪生梦》中的情节和人物。当天傍晚不顾医生的劝阻,我拔掉输液的针头就回家了。此后每当疲劳和困意袭来,我就用咖啡提神,到作品完成时,竟然喝了一千多杯咖啡。就这样,历时三年、九易其稿,长达120多万字的《孪生梦》(上、中、下)终于脱稿。出版社看过文稿后,认为《孪生梦》是一部少有的全景式记录从抗战时期到改革开放农民生活的好作品,当即与我签订了出版合同。 接着,我就投入了随笔《百味人生》的写作,记述我半个多世纪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共计100余万字。2006年出版了第一集(其余将陆续出版),受到读者的好评。 我深知自己是一个来自农村的苦孩子,能成长为一名“乡土文人”,全是党和人民培养的结果,能利用一已之长回馈社会也是我应尽的本分。这些年来,凡文友们有请我帮忙校对或代言作序的,我都是有求必应、不遗余力。2005年,栖霞市原人大主任慕旭将创作的42万字的《丘处机》作品清样交给我,让我校对把关。我知道丘处机是道教创始人,校阅这样一位历史人物的传记,丝毫不能马虎和懈怠。整整29天,我戴着眼镜通宵达旦地把每一个错别字、漏字和标点符号都一一核对,出版后社会反响非常好。退休16年来,我帮助审阅和指导出版的书稿有30多部,撰写校歌、村歌、碑文、序言等20多篇,16年来出版发行的栖霞市文学作品中,三分之二以上是经我校阅或代言作序的。 2009年,栖霞市委、市政府创办市报《栖霞工作》,我受约撰写了创刊词,今年创刊三周年之际,我又撰写了《果都“蝴蝶”别样萌》的刊首语和《喜迎十八大,惠民放高歌》、《办苹果盛会,唱民生大戏》等刊评。三年里,我先后为该报写稿件40余篇、20多万字,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挖掘生态景观 助推旅游经济 近年来,栖霞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了“生态立市”、“文化兴市”等五大经济发展战略。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受邀义务参加了全市生态景观的实地勘查与挖掘工作。当时,我受聘一家杂志社做编辑工作,月薪5000元。虽然干了不到一个周,可杂志社觉得我工作认真极力挽留。我虽然退休了,可我的人生追求没有变,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响应党的号召。接到邀请的第二天,我就辞别了杂志社,到市生态景观勘查组报了到,随后,我先后参与了国路夼、后寨、塔顶山、牙山、艾山、崮山、马儿山等旅游项目初期的实地勘查、规划、景点命名和宣传等工作。 景观实地勘查与挖掘工作大多是安排在百花盛开、草木丰茂的夏季进行,每走一步都是披荆斩棘、汗流浃背。在考察国路夼生态旅游资源时,沿途悬崖峭壁、荆棘密布,不时还有蛇蝎出没,有时打滑来不及,就得赶紧抓住棘子条,不然就会滚下山崖。不过走了2个小时,我们几个人的手就已血流不止。向导见我年纪大,担心我的安全,就让我先下山。虽感体力有所不支,但我不能辜负了组织的信任和乡亲的期盼。临近山顶时,我感觉头重脚轻,天旋地转,大概是中暑了。为了不影响行程,我将随身带的一瓶矿泉水从头顶浇下,爬到一个小树荫下,症状才慢慢得到缓解。就这样,在大家的努力下,全市7处景点的前期勘查工作半年就完成了,我也为此磨破了8双鞋,体重减了20多斤。 然而,后期的景点规划、命名和宣传工作更是让我费尽心血。为使景点的命名、正名既与历史史实相符合,又与景点原貌相匹配,我夜以继日地查阅文献资料,走访了200多名当地知情老人,至今已为7个景区命名景点100多个。 播撒艺术种子 增添夕阳风采 我嗓音条件比较好,爱好吹拉弹唱。退休后,大多是晚上爬格子搞创作,白天开展艺术传播活动,为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繁荣栖霞文化献点余热。 在传播艺术方面,我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音乐教学。退休后,我受邀义务承担了市老干部学校音乐课教学任务。两个歌咏班,星期一、二上课;两个京剧班,星期三、五上课。教学中,我坚持“重激励、巧引导、讲亲情、聚合力”的方针,力求通俗易懂,老同志都喜欢听我的课、唱我教的歌。大家热情高涨,我更是乐在其中,也深知这是信任、是责任,这些年来,我从未误过一节课。二是担任领唱。每周四我都要去栖霞市军休所,给所里的老干部和工作人员义务教唱革命歌曲。军休所的学员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30岁,音乐素养也参差不齐。为了让他们学得快、学得好,我都是认真备课,授课时一个节拍一个节拍地分析节奏,并耐心细致地讲清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加深学员对歌曲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功夫不负有心人,军休所合唱团在栖霞市的文体比赛中屡次获奖,去年又在烟台市民政系统歌咏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三是传播民乐。退休后,我和栖霞市吕剧团原团长李克禄同志组织了一个30人的老干部民乐队。10多年来,民乐队代表栖霞市多次参加烟台市组织的各种演出和下乡慰问,并先后到招远、莱阳、龙口、威海等地演出交流,深受好评。近期,我们又编排了《花好月圆》、《金蛇狂舞》两个民乐曲,力争参加2013年栖霞市新春晚会的演出。 在许多人眼里退休的我比在职时还要忙碌,我觉得人生就应如蜡烛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我愿用余热为夕阳增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