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再鑫,男,1963年出生,浙江温岭市箬横镇中学退休教师。台州市、温岭市作协会员、箬横镇作家协会主席、镇委党校兼职讲师、“理响箬横”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成员。 自2018年3月至今,现场年均授课时长达200多小时,现场宣讲累计600多场次,受众8.9万人次。在“温岭直播”网络平台宣讲5场,受众9.5万人次,累计受众近18多万人次,先后获温岭市优秀“驻堂讲师”、市“最美驻堂人”、温岭市“2023年度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3年8月,中宣部“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视频播报《陈再鑫:用心用情做好基层理论宣讲员》。他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箬横镇理论宣讲名嘴”。 一、雅俗共赏“土方言”,娓娓道来百姓事 听过陈再鑫宣讲的人都说,我们爱听陈老师宣讲,他讲的就是我们村里的人和事,我们听得懂、看得见,信得过。陈再鑫宣讲时,从不念讲稿,更不会照本宣科。而在这背后,是他的两个“用心”:一是用心备课。每次进村宣讲前,陈再鑫总要对村情作详尽的了解,收集村民经济收入翔实数据、村里鲜活的“凡人新事”,让数据说话,以事实明理,并以图文、视频呈现的形式让村民们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宣讲主题的真实可信。二是用心讲解。基层宣讲必须与受众的文化水平、认知能力相适应。为此,陈再鑫每次宣讲时,都能在宣讲“切入点”、宣讲语言、宣讲形式上,做到因受众而异,因听众而变。 他善于从受众身边的生活实例切入主题,宣讲语言或普通话、或方言,其间穿插民谣、俗语、顺口溜、快板词,说理深入浅出。特别是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那些日子里,他针对不同的受众,宣讲了《共产党的恩情比海深》《信仰高于天》《初心与使命》等5个课题,一个月的时间里宣讲了21场,足迹遍及箬横、松门、泽国、滨海、坞根等周边镇、村。陈再鑫说:“那段时间,我不是在学校的讲台上,就是在去文化礼堂的路上。”今年4月份的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他精心准备了《把党纪挺在前》《打铁必须自身硬》《坚守党的“六大纪律”》等3个讲题,15场现场宣讲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二、讲说演唱齐头进,理论宣讲做文章 2021年,陈再鑫受聘担任中共温岭市箬横镇委党校兼职讲师,承担起了镇委党校“周末党课”的宣讲任务。2022年他接受镇党委和镇政府聘请,担任“理响箬横”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宣讲、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宣讲中,他带领工作室全体成员认真研读原著,多次召开备课会,确定了“小切口,大展开,讲说演唱多形式并举”的宣讲工作思路。工作全体宣讲员先各自分头备课,宣讲前再集中“磨课”。而陈再鑫则以《感恩与奋进》为题,在温岭市融媒体网络平台率先直播宣讲。有组织、有研讨、有观摩的集体备课,极大地提高了箬横镇“理响箬横”理论宣讲生动性和有效性。当地群众说,“理响箬横”这些年青人讲得好,我们喜欢这样的宣传。而工作室的年青人则表示,我们能讲好和再鑫老师的悉心辅导是分不开的。 从讲题切入点选定到讲稿的修改,从宣讲形式的确定到宣传节目的上演,他既是编创,又是导演。作为台州市作协会员、箬横镇作协主席的陈再鑫,在五年的宣讲工作中一直与镇文联各协会密切合作,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结合宣讲主题,累计创作小品《米升》、《河长》等共6个,《朝西情深》、《诗意下黄》等村歌4首,配合基层理论宣讲的说唱材料15件,无偿提供给镇内宣讲员、文艺团体等宣传演出使用,为基层多样化宣讲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显著的宣讲效果。 三、村校互助强联手,共筑基层宣讲圈 身为箬横镇“驻堂讲师”,陈再鑫一直致力于当地基层宣讲圈的共建工作。他先是组建了箬横镇文化礼堂“驻堂讲师”宣讲工作微信群,结合市、镇宣传工作,提前一个月就将已备好的宣讲主题发布在工作群里,以便及时接纳镇内各村文化礼堂需求讲题。这种主动为全镇各村文化礼堂提供“预约式服务菜单”的做法在温岭市委宣传部召开的文化礼堂宣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由于缺乏村级各类文化活力骨干或“领头雁”,许多文化活动无法在村级文化礼堂有效而持久地坚持下去。陈再鑫发现这一问题后,找到自己供职学校的领导,提出了“发挥学校师资优势结对助力当地文化礼堂建设,并以此为平台,创建学校党建与村级党建工作双向互动共促共进新格局”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鼎力支持。作为结对联络员,陈再鑫顺利促成了箬横镇中学与箬横镇朝西村文化礼堂结对,村校双方举行的结对仪式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台州电视台也对此作了详尽的专题报道。此后,这种村校互助结对的模式作为推进文化礼堂建设的模范典型被辖区内学校借鉴,有力推进了学校党建品牌创展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