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黄河防汛“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激发青年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弘扬黄河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由水利部开封河务局离退休老领导、老专家组成的“银发宣讲团”恰逢其时为青年职工上了一堂生动的“励志课”。 现年88岁的“银发风采”宣讲团成员、原开封河务局总工程师靳景华以开封黄河四次大复堤为例,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深情回顾了开封治黄事业发展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希望青年同志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传承水利精神,做新时代水利梦的践行者。在半个月前,以靳景华为代表的离退休党支部,面对汹涌而来的湖南华容险情以及对黄河平安度汛的祈盼,联名向单位递交了请愿书,表示单位如有需要,老同志们可以随时回到工作岗位,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建设幸福河贡献银发力量。 原开封第一河务局局长、开封河务局调研员闫庆彦向大家深情讲述了在1982年的大洪水期间,时任工程队抢险指挥员的他和广大职工驻扎在抢险一线,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毫不畏惧,毫不退缩,特别是“96·8”大洪水期间,沿黄滩区全部漫水,工程靠河,大堤偎水,全体干部职工严防死守,军民联防,日夜巡防查险,铸就钢铁长城。闫老带领全体学员重温了那段艰苦岁月,让大家感受到了老一辈治黄人身上那种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精神。 老领导陈宝德同样为大家讲述了他在兰考河务局亲身经历的一线治黄工作故事。“当时在工地修堤筑坝,施工条件还很落后,仅有几辆小翻斗车,大部分工作都需要通过人力完成。一辆架子车、一把铁锨就是最主要的施工工具,用石靠人搬,运土靠人推,拼的是人的毅力和耐力。”他还打趣地说道:“当时流传着一句话,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烧炭的,仔细一问原来是修防段的。”这就是几十年前黄河职工的真实写照,如今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传统抢险技术融合现代化机械手段,实现了母亲河岁岁安澜。 大河汤汤,奔流不息。一代代治黄人克服万难、勇往直前,踏寻着先辈的足迹,前赴后继地投身于治黄事业。通过本次“银发宣讲”活动,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红色基因,老同志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与使命,伟大的治黄精神一定能够代代相传,绵延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