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老干部党校是加强离退休党组织建设和离退休干部党员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引领作用发挥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是破解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员学习教育难题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浙江省余姚市紧盯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员数量规模、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精神心理、行为方式等特点,准确把握老干部党校办学规律,创新思路、拓宽路径,聚焦运行更实、党味更浓、成色更足,加强老干部党校“政能量”建设,提升老干部党校阵地对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政治引领力、组织凝聚力和社会动员力。 一是聚焦运行更实,坚持“党校姓党”引领“政能量”方向。自觉以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健全完善“干部随管理成长、管理伴干部一生”的闭环体系,助力干部全周期管理。 融入组织工作大党建。坚持党办老干部党校,围绕校舍、招生、运行,加强老干部党校班子和教学管理队伍力量配备、制定《老干部党校实体运行工作方案》,在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上融入全市组工大党建强化退休前后无缝衔接,在教学思想和课程体系建设上对标市委党校无缝衔接,在老干部党校课程建设引领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思政课程上无缝衔接。 构建银红学府大矩阵。构建以老干部党校为统领的“121+N”的银红学府联合体,即构建1个市老干部党校、21个党建贯通的镇街老干部党校教学点、N个村社区和老同志集中居住区微党校,实现“政能量”阵地运行全覆盖,打造党性锻炼的银红学府,赋能发展的银辉智库,余热生辉的银雁先锋。 对接市委党校大体系。与市委党委合作签约共建,通过年度计划共谋、基层培训共办、重点课题共研、红色资源共享、教学体系共拓等形式,合力提升老干部党校办学质量,“线上+线下”双轨教学服务老同志思想政治建设。目前,已打造老干部党校红色典藏馆1个、红色驿站9个,开发党性教育基地5个、红色研习线路5条、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1个及47个科技帮扶基地党性教育内环线。 二是聚焦党味更浓,坚持“为党育人”提升“政能量”内涵。突出为党育人主阵地功能,切实改变老干部党校校味浓厚、党味不浓的状况。 定好年度教学大计划。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制定《老干部党校年度教学培训计划》,涵盖市级老同志专题读书会、市直单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各级委员骨干短训班、各级志愿服务骨干培训和老干部工作专管员等相关教学培训,在老年大学推行“课前10分钟”思政微课堂,在活动中心开展“百个支部进驿站”,共享老干部党校教学成果。 聘好思政课程大先生。着眼适老、凸显主“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合作、聘用、邀请等方式,分别与市委党校、市委宣传部、市劳模协会、市银辉志愿者联合会等合作,打造“党校教师+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先进典型”30余人的师资库。 办好校园常青大讲堂。坚持年有目标、季有研判、月有主题,开设“政能量”常青大讲堂10期,开展“第一议题”“退休第一课”“开学第一课”等20余次,办好红色四明味、家国情怀味、前沿科技味、浙里康养味、知行实践味“五味”特色课堂,引导老同志思想常新,政治常青,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 三是聚焦成色更足,坚持“服务大局”打造“政能量”品牌。培育“银耀四明”品牌,同步谋划老干部党校引领“两个阵地”和银辉志愿者联合会建设,打造银色人才思政建设的“加油站”、素质提升的“中继站”、作用发挥的“枢纽站”。 开展素质提升大培训。采取理论学习班、读书会、报告会、专题讲座、教学实践等“讲学研、走看促、传帮带”基本形式,开展本级市级老同志、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骨干等6类人员理论、业务培训2批次800余人次,“移动”思政课堂送学送教15场次,实现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提升。 充实银发人才大队伍。加强银发人才资源开发和各类银辉团队孵化,助力全市银色人才库、银发人才服务中心、银辉党建理论工作研究建设,市银辉志愿者联合会和6个先行银助共富团形成“一枝六叶”银助联盟和银辉智库,吸纳银发人才近3000人,专家、劳模等银辉智库320余人,老年大学“红立方”志愿团下辖8个大队300余人,有效融入全市人才队伍和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服务社会实践大课堂。实施“银领助力”争先工程,多方联动举办“四明银红汇”“共富市集”和银辉嘉年华等社会实践活动,打造银红观察“政能量”微视频3期,持续引导银领向党再出发、余热生辉耀四明。“银辉智库”杨梅产业数字化发展、组建仪器仪表自动化产业平台、创办老年科技大学和企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等56个服务项目,受到市领导批示和社会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