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顺,194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退休教师,济南市章丘区圣井街道南栗园村人,现任南栗园村忠孝文化发展交流中心理事长。李宗顺退休后发挥余热,积极参加村里的各项公益活动,十几年如一日,在乡村振兴、群众文艺及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献计献策,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之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跃农村生活,提升正风正气甘愿奉献。 忠孝文化传千古 族谱续修留根源 南栗园村李氏先祖于明代永乐二年(1404年)由河北枣强迁徙而来,四世祖李继孜英勇抗倭、为国捐躯,被朝廷授予昭毅将军。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九世祖李之绅被两朝皇帝敕封为孝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为国尽忠、居家尽孝的家国情怀发扬光大,代代相承,在村两委的主导下,自2012年开始,李宗顺积极参与忠孝文化挖掘、整理、弘扬传承等项工作,并担任忠孝文化发展交流中心理事长。在2013-2019历年祭拜活动中担任主持人。通过与相关专家学者座谈,根据李氏后人口传和家谱记载,创建了《忠孝园》、历史文化展室等教育基地,使先祖懿德立体形象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对形成于清代道光15年(1835)的《李氏族谱》老族谱实施抢救性保护工作,几次登门拜访老族谱收藏人,将支离破碎的唯一老家谱收归村里保藏,并寻找古文字出版社将族谱重新印刷,发至李氏族人。在此基础上,于2021年启动《李氏族谱》续修工作,赴新泰、莱芜、历城等李氏族人流寓地走访座谈,了解信息,历时近两年时间,编纂完成了《李氏族谱》续修本,实现了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的目标。2022年10月,参与《南栗园村志》编纂工作,在村两委的领导和编委会的努力下,《南栗园村志》已完成80余万字的初稿,预计2024年年底完成出版。 志愿服务暖人心 党建引领谱新篇 党组织关系转入村里后,李宗顺按时参加村党支部组织的各种会议和各项活动。在疫情防控和续修族谱工作中,积极捐款,甘当义工志愿者,极大地鼓舞了人心,提升了正风正气。几年来,协助村两委班子坚持党建引领、文化教化、依法治村的发展理念,凝聚人心团结一致,提升环境增加收入,使软弱涣散村蝶变为红旗支部先进村,2021年分别被山东省司法厅、山东省科普协会授于法治示范村和科普示范村。面对南栗园村两委班子年轻有活力、争先创优敢想敢干的积极性高涨,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村里遗留问题多、群众思想混乱、治理难度大的实际情况,经过分析研判,以弘扬先祖忠孝精神为突破口,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通过挖掘非遗文化,传承忠孝懿德,极大的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促进了村风的有力转化。针对党员队伍老化、且多年未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培养新生力量,将根红苗正有威信的年轻同志纳入党员发展对象,自2019年以来已发展党员四名,有力充实了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使村支部朝气蓬勃,形成带领群众奋进新时代的战斗堡垒。村委委员李杰、谭俊芹两位同志年轻有为,充满干事创业的活力,并积极要求政治进步,几次向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作为他们的入党介绍人,李宗顺经常与其谈话,沟通思想,指正优缺点,使这两位同志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文化活动聚民心 荣获殊荣美名传 利用元旦、春节、建党节、国庆节等节假日,组织村民唱响红歌,唱亮村歌,不忘初心颂党恩,讴歌幸福好生活。南栗园村现有两支舞蹈队,一支扁鼓队,一个演唱队,三支队伍共有100余人,如有活动招之即来。南栗园村扁鼓源于明代嘉靖年间,鼓谱几经提升融合,成为独具章丘特色的九龙翻身带宜昌,2009年评定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续10年在章丘百脉广场民间艺术展演中荣获金奖,后代表章丘参加济南市春节元宵节活动,均获最高殊荣,2019年济南市庆祝中国农民第二届丰收节,南栗园扁鼓队现场助阵。2021年鼓队赴三涧溪村参加了央视村晚彩排,获得一致好评,撰写《南栗园村扁鼓——回荡在耳际的乡音》,在济南日报章丘版发表。演唱团合唱村歌《忠孝千秋颂》,唱响圣井街道的村庄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