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青岛市离退休干部理论学习资料选编 (2013年第二期)

2014-5-23 14:41| 发布者: 青岛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760| 评论: 0

摘要: 青岛市离退休干部理论学习资料选编 (2013年第二期) 目 录 【理论学习】 1.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 ...

青岛市离退休干部理论学习资料选编

2013年第二期)

   

【理论学习】

1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3中央决定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经济解读】

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

【热点关注】

1.以中国梦凝聚城市发展强大动力

2.优化发展环境  建设廉洁青岛  加快对外开放

3.以主流道德观念汇聚正能量

——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举行

【工作动态】

1.全市老干部工作会议召开

    2.我市在全省离退休干部学习党的十八大知识竞赛中的获奖情况

  

【理论学习】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3317

习近平

各位代表:

这次大会选举我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对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各位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接力奋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今天,我们的人民共和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胡锦涛同志担任国家主席10年间,以丰富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才能、勤勉的工作精神,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我们向胡锦涛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

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

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各位代表!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要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工作,积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克己奉公,廉政勤政,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办实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全体官兵,要按照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提高履行使命能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发扬劳动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回馈社会,造福人民,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要以国家和香港、澳门整体利益为重,共同维护和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广大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要携起手来,支持、维护、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同开创中华民族新的前程。广大海外侨胞,要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优良传统,努力为促进祖国发展、促进中国人民同当地人民的友谊作出贡献。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各位代表!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验,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

各位代表!

实现伟大目标需要坚忍不拔的努力。全国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共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始终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不断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更大的胜利,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

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334

习近平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庆祝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同时举行中央党校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已不再兼任中央党校校长了,但我对中央党校很有感情。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是一件大事。无论从党的事业发展还是从自己的感情上说,我都很高兴同大家一起庆祝这件大事。

中央党校1933年创办于中央苏区,延安时期初具规模,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党校得到很大发展。80年来,中央党校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培养了大批领导干部,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特别是推进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80年来,中央党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突出党校教育特色和优势,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积累了丰富办学经验。我们庆祝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就是要发扬党校的光荣传统,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推进党的理论建设,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于中央党校工作,我任校长期间已讲过多次。去年,我在全国党校校长会议上作了内容全面的讲话,今天想专门谈谈学习问题。这个问题以前也讲过,今天之所以还想再讲讲,是因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

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改革开放伊始,党中央就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这是由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

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有些是老问题,或者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者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但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新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出现,而且多数又是我们过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出现这样的状况,是由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引起的。不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不论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还是改变了表现形式的老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对我们的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想一帆风顺推进我们的事业,想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那是不可能的。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还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

从总体上看,与今天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特别是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我们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注意到“本领恐慌”问题。当时,党中央曾明确指出,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我们现在是不是也面临这样一种状态呢?我看是的。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我看这种状态,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有人研究过,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还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

正是从这样的战略高度出发,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既然我们都是领导干部,都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就要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从这个角度讲,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否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虽勇气可嘉,却是鲁莽和不可取的,不仅不能在工作中打开新局面,而且有迷失方向、落后于时代的危险。

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因此,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学习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知识的学习。

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这个任务,今天依然很现实地摆在我们党面前。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不掌握这些,你根据什么制定决策、解决问题呀?就很可能会在工作中出这样那样的毛病。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领导干部还应该了解一些文学知识,通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有很深厚的文学素养,在诗词歌赋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总之,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领导干部学习,要正确把握学习的方向。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学习就容易陷入盲目状态甚至误入歧途,就容易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无所适从,就难以抵御各种错误思潮。没有正确方向,不仅学不到有益的知识,还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乱坠、脱离实际甚至荒唐可笑、极其错误的东西所迷惑、所俘虏。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就是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大家都要引为鉴戒。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

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脑子里装着问题了,想解决问题了,想把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去学习,就会自觉去学习。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要善于挤时间。经常听有的同志说自己想学习,但“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听上去好像有些道理,但这绝不是放松学习的理由。中央强调要转变工作作风,能不能多一点学习、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少一点形式主义的东西,这也是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群众说,现在,有的干部学风不浓、玩风太盛。这样“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是要贻误工作、贻误大事的!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僵化、庸俗化。学习需要沉下心来,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学懂弄通,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学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如饥似渴地学习,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

总之,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最后,祝同志们不断取得丰硕的学习成果。

 

中央决定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政治局会议作出部署

中共中央政治局419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

会议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会议指出,当前,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总体是好的,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存在着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特别是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会议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要以好的作风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牢牢把握正面教育为主、批评和自我批评、讲求实效、分类指导和领导带头的原则,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沿着正确轨道健康深入推进,努力在解决作风不实、不正、不廉上取得实效,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取得实际成效。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经济解读】

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  韩文秀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这一总体要求,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是我们不懈追求的重要政策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质量有效益增长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归结起来有以下要点。

结构优化。结构优化表现在多方面。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工业应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服务业应提高比重和水平,农业应巩固和加强基础地位。从总需求结构看,应继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注重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努力稳定出口,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从城乡结构看,应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从区域结构看,应保持中西部地区相对更快发展,推动东部地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区域之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绿色低碳。绿色低碳发展既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今后的经济增长应做到“上”“下”联动,即质量效益要上去,能耗污染要下来。

就业充分。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和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并存,每年新增劳动力有1000多万,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增长应当在创造更大价值的同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就业质量。

分配公平。力争同时实现财政增收、企业增效、全民共享发展成果。没有适度的财政收入增长,国家就缺乏宏观调控和再分配调节的能力。没有适度的企业效益增长,生产和投资活动就难以持续进行。当前应更加强调的是,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使经济增长过程成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的过程。

真正做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需要以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保障,其中特别重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利益机制,即完善财税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使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增长能够获得更多经济利益;二是市场竞争机制,即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三是干部考评机制,即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干事创业的指挥棒。

坚持稳中求进

去年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积极进展。2013年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稳和进都有丰富的内涵和具体的要求。稳,一是经济运行要总体平稳,努力实现全年7.5%左右的经济增长;二是物价总水平要稳,努力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三是农业基础要稳,特别是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等农业生产,努力使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四是就业形势要稳,力争全年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使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略高于4%的较低水平;五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大局。进,就是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有新进展,在自主创新上有新突破,在改革开放上有新举措,在改善民生上有新成效。

稳和进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相互联系的,稳不是静止,进不是冒进。稳,实质上包含着一定范围内的动态变化;进,则是有步骤有次序地向前迈进。稳既是进的前提、基础、环境、保障,又是进的结果。应努力实现稳和进的有机统一、良性互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协同推进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当前的关键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使城镇化成为扩大内需的动力源泉,成为产业转型升级、人民安居乐业的有效依托。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严格保护耕地,完善农业扶持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努力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繁荣稳定。与此同时,继续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和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搭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快车。

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涵盖“五位一体”建设的整体。应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这里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加强社会服务和管理,把钱用在刀刃上,把好事办好办实,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二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高标准、严要求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实现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制”目标,使美丽中国由愿望变为现实。

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加“稳健”仍然是今年两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但其内涵有所丰富和调整。从财政政策看,今年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这充分体现了财政政策的积极取向。当然,我国的赤字和债务水平仍然较低,处于安全范围。积极财政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这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当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已经很大,今年将超过13万亿元,必须用好财政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发挥最大效益。从货币政策看,应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力争使广义货币M2增速稳定在13%左右。优化信贷结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注意防范和化解民间借贷、跨境资本流动等领域潜藏的风险隐患,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搞好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产业政策方面,主要是推动优胜劣汰、结构升级,缓解产能过剩矛盾。价格政策方面,主要是加强价格管理和监督,理顺价格关系,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公平竞争、结构优化,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投资政策方面,主要是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长,提高投资效益。土地政策方面,主要是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房地产市场对土地的合理需求,又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财政、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应与这些方面的政策要求相配合、相协调,形成合力,增强宏观调控的整体效应。

不断强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两大动力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今年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按照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制定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充分挖掘改革红利,形成新的制度优势。二是落实好已经明确的两大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三是在一些领域适时推出条件成熟的改革举措。在财税、金融、价格、医药卫生、国有经济等领域,应不失时机地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当前,对外开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应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稳定出口和扩大进口相结合,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坚持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相结合,努力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资源;坚持提升沿海开放和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相结合,构建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格局;坚持向发达国家开放和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相结合,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确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在去年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接近2%的基础上,今年应继续加大国家科技投入,并采取措施鼓励各类企业增加研发支出,切实用好资金,提高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完善支持科技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基础研究、前沿先导技术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引领。

 

【热点关注】

以中国梦凝聚城市发展强大动力

——市委召开常委会议  李群主持并讲话

■要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