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浙江温岭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推动老年教育资源整合、普惠共享,帮助更多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进一步推动全市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形成合力,共建教育“资源圈”。成立温岭老年教育联盟和老年教育学校联盟,先后吸纳15个市级部门、16个镇(街道)、3所学校加入,制定出台《温岭老年教育联盟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例会制度(试行)》《温岭市老年教育机构教学管理制度》《温岭市老年学校(学堂)规范化建设十条标准》等规章制度,明确建设标准,健全工作机制,确保上下畅通、条块清晰、协同发力,实现老年教育机构名称、办学标准等规范统一,推动师资力量、教学方式、课程教材等融合贯通。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镇街社区学校、村社文化礼堂等资源建设老年学校(学堂),在2所市级老年大学的示范引领下,形成“2+16+567”三级办学网络。 二是思教聚力,丰富教育“课程表”。突出思想政治引领。注重发挥老年大学平台优势,通过和市委党校合作共建老干部党校,引进党校思政课程资源,以开学第一课、“课前5分钟”微课堂等形式加强学员思想政治引领,坚守政治立校初心。突出银色人才作用。引导协会银色人才下沉老年学校(学堂),为社区老干部提供专业指导,如市太极协会副会长老干部张文华主动组织太极教学培训、武术下乡和武术交流活动。突出数字资源整合。用好“浙江云上老年大学”和浙江省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等网络资源,“线上+线下”多维度实现老年教育资源共享。联合本地非遗传承人、行业专家、名人名师等群体,综合运用方言、三句半、戏曲等方式录制、推广一批具备温岭特色的线上课程,打响老年教育“云课堂”特色品牌。突出教育成果共享。为老年学员展示教学成果搭建平台,组织老年学员开展学习成果交流表演,举办“银和”风尚节,开展“银和笔墨飘香·书画展”“银和同心向党·联动宣讲”等活动,充分展现了学员们的银龄风采。 三是多元筑力,扩大教育“基本盘”。全面推动“15分钟老年教育学习圈”建设,目前温岭建有市级老年大学2所,镇、街道老年学校覆盖率100%,村、社区老年学堂覆盖率达92.6%。坚持阵地资源共享,深度整合老年学堂、成技课堂和文化礼堂等场地资源,根据周边老年群体差异化教育需求,推出基础入门、中级提升、高级研修3类班次。联合红色教育基地、特色文创园等打造30个老年教育实训基地,定期开展思政教育、实景体验、现场教学等各类实践活动,每年培训学员达2000多人次。同时,兼顾多个年龄段需要,吸纳中青年和老年人群体作为教学对象,项目化定制“特定老年长期班+各年龄段特色班”模式,实现互学互助。如坞根镇的月嫂培训课程在受到老年学员欢迎的同时,也吸引了中年妇女报名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