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山东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红色漫画家”司海英:以画笔传递时代正能量  

2024-8-9 16:13|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499| 评论: 0|来自: 青岛市市南区委老干部局

摘要: 在青岛市市南区“6020红色集结号”党建融合示范阵地,退休干部司海英创作的154幅《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主题漫画作品展正在进行中,吸引许多观众驻足观看。“漫画作品构图精美、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大家看得津津 ...

在青岛市市南区“6020红色集结号”党建融合示范阵地,退休干部司海英创作的154幅《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主题漫画作品展正在进行中,吸引许多观众驻足观看。“漫画作品构图精美、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真正把条例‘看进去了’。”江苏路街道机关党支部党员盖海建说。

司海英,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青岛晚报》原记者、编辑,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理事,中国新闻图片社、人民图片网、视觉中国等多家媒体签约漫画家。退休后,司海英坚守初心,默默耕耘绘画创作,以画笔描绘时代正能量,累计发表速写、漫画、插图、国画作品达16000余幅(组),为多家出版社100多种刊物做过近万幅插图,300余幅作品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

新闻漫画,紧贴时代脉搏

1982年加入青岛市文化宫漫画协会至今,司海英从事漫画艺术已逾30载。“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中学时办过黑板报,在部队中画过速写,当时在部队内刊上刊登过作品,也尝试过油画和国画。”最终,司海英还是选择了漫画作为主要创作形式,“一方面,漫画经济成本比较低,再者漫画简单轻便,只需纸和笔,动动脑,公车上、餐桌旁,随时随地都可以创作。”

退休后,司海英坚持为《中国组织人事报》《今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新闻漫画供图。“工作性质的原因,我画的作品大多是新闻漫画。”司海英说,新闻漫画实则是用图像来展现的评论文章,通过报道或评论的手法,以漫画的方式去评说新闻事件。“比如2024年养老金调整提高3%,这则新闻一出,我便立即构思了一幅新闻漫画作品。新闻漫画的魅力就在于紧贴时代的脉搏,用漫画的语言来记录时代变迁。”司海英说。

坚守初心,传递红色能量

司海英被誉为“红色漫画家”,他创作了一系列创意无限的红色主题漫画。无论是重新演绎成语故事,还是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系列作品,司海英的每一幅画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又启发人心。他曾创作《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漫画作品,为青岛市文明办创作《用心陪伴 幸福成长》系列漫画,还有《你懂得……》《创建文明城市招贴画》《革除陋习 走向文明》等诸多主题的作品。这些漫画不仅将相关政策导向艺术化地展现出来,更是以红色文化为基础,巧妙地将教育宣传功能融入漫画中。

尽管漫画界常常充满讽刺与挖苦,但司海英总是倾向于从正面描绘世界。他认为,作为一名党员,正直与诚实是他必须坚守的信念。“我1976年参军,1979年底入党。”战火的洗礼,坚定了司海英的党性信念,“我觉得创作漫画,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司海英说。战争的磨砺坚定了他的信念,他的漫画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讽刺,而是通过生动的画面,倡导文明礼貌、和谐家庭、交通安全等,传递红色正能量。

“近期,我创作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漫画作品陆续在市南区机关、各街道巡展,进一步助推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司海英说,“希望通过这些红色漫画作品,能够向大众传递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跨界融合,书写公益之路

退休后,司海英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绘画交流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漫画作为一种较小众的艺术形式,通常出现在报纸、杂志或是政治宣传中,参与社区活动有时显得有些局限。”这促使司海英思考是否应转型。“尝试过国画、漫画、水彩等多种艺术形式后,我最终决定回归国画,尽管国画包括山水、花鸟等多个类别,但我认为还是应该画自己最擅长的题材。”不过,与传统国画中的人物画不同,司海英将漫画技巧融入其中,“严格说来,这还是漫画的范畴,只是我以国画的形式来呈现。”出人意料的是,这种创新手法受到了大家的喜爱。他在高考期间创作的《金榜题名》系列,不仅美观而且寓意吉祥,收获了许多人点赞。司海英还将自己创作的国画作品捐赠给青岛市慈善总会、青岛市微尘公益基金会等慈善机构,用画笔书写公益之路。

司海英说,他退休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绘画的世界中。“学习永无止境,退休后我也不断尝试新事物,加入了青岛马克老战友艺术团,练习合唱。”司海英笑称,“退休生活是人生的新阶段,既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为社会作贡献,也要追求年轻时的梦想,勇敢尝试新事物。”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