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淄博张店区关工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创新“1234”工作机制,积极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家庭教育品牌。 一是坚持“一个核心”,把牢家庭教育方向。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以提升家长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根本目标,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不断推进全区家庭教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和特色化发展,教育孩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抓好“两支队伍”,提供高质量家庭教育指导。组建区“五老”家教家风宣讲团。吸纳有爱心、有奉献精神、家庭教育实践经验丰富、宣讲能力强的“五老”志愿者,如退休教师张利平(正高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退休教师范荣(正高级教师、国家注册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山东省优秀班主任)、退役军人朱连春(高级心理疏导师,山东省社科联“为党发声”宣讲员,淄博市“革命老兵红色事迹宣讲团”讲师)等,下沉村居、社区、学校,针对家庭教育现状和青少年成长需求,提供专业化、规范化、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组建学校家庭教育讲师团。全区各中小学校普遍成立了由家庭教育专家、“五老”志愿者、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等组成的专兼结合、功能互补,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通过家庭教育报告会、家庭教育咨询辅导等,多元多维密切家校沟通。目前,全区已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团队210余支,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教活动3000余场,受众人次达20余万。 三是用好“三个课堂”,助力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提升。学校家长课堂。高标准、严要求建好家长学校,做到“三个落实两个保证”,即落实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效果,保证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家长学校的教学质量。近年来,家长学校累计授课时长达4300多小时,全区基本实现家长教育全覆盖。家教网络课堂。充分发挥新媒体、自媒体等便捷度高、互动性强的优势,通过班级群等,向家长推送家教知识优质课程;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抖音等建立家庭教育专栏,定期发布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近年来,累计推送优质家教资源1700余课时,有效浏览量达百万余次。社区家教课堂。把社区作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点”,去年我们组织“五老”进社区先后开展了“‘五老’关爱 护航成长”“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语言”“家庭智慧 养育有道”“心学习 慧沟通 悦成长”“好家长成就好孩子”“好习惯 好人生”“做个懂孩子会教育的家长”等家庭教育讲座,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互动,讲授先进家庭教育理念、好家教好家风历史典故等,深受居民欢迎。 四是实施“四项推动”,构建齐抓共管家庭教育新格局。部门联动,形成家庭教育合力。联合宣传部、教体局、老干局、妇联等单位统筹抓好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及时召开研讨会、调度会、经验交流会等,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家校互动,增强家庭教育实效性。多措并举,整合资源,充分利用传统节假日、迎新日、毕业季等关键节点,组织开展“家长大课堂”“校园开放日”“校长会客厅”“万名教师访万家”“学名人家风家训”“好家风故事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励家长履行家庭教育职责,高质量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关注家长需求,开发优质教育课程,挖掘家长中的优秀教育资源,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开展“爸爸妈妈当老师”“爷爷奶奶上讲堂”等活动,别开生面的课堂盛宴,既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也为孩子打开了不一样的知识之窗。社区推动,让社区成为家庭教育“强磁场”。积极倡导“传承良好家教家风,带头创建文明家庭”活动,从传统“二十四孝”中精选具有良好导向性的“孝德”故事和新版“二十四孝”,制作“孝”文化教育展板,推动“孝”文化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公园。结合“最美家庭”创建,组织开展“晒家风亮家训”“讲述最美家教故事”“寻找最美家风典型”“让典型上榜上墙”等活动,用身边榜样感染带动居民,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社会和谐进步。典型带动,提升家庭教育整体水平。坚持一社一品、一校一品,打造了一批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特色基地,如城东村《增广纳贤》名言警句文化墙,九级村村史馆,潘庄社区以德治家、以学兴家、文明立家、忠厚传家的家族家训文化墙以及新版“二十四孝”,让“面面墙壁会说话”,公园小学红色经典博物馆,杏园小学“雷锋馆”等教育基地,为家庭教育搭起了一个个“样板间”。开发了一批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校本课程,如祥瑞园小学、潘南小学等开发的两史、普法校本课程,齐德学校、西六路小学的家教家风校本课程等。创建了一批特色品牌活动,如“相约星期一”“走出来的幸福课堂”等优秀品牌,为推进家庭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区共建设孝德文化广场、家风家训文化长廊、宣传栏近600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