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州武城县关工委“五老”工作室有一位老同志,时常坐在办公桌前,采写座谈、编辑故事、起草和修改文字材料。他就是武城县“五老”志愿者、被德州市关工委连续授予第一届、第二届“五老”模范称号的张洪坤。他被人们亲切地戏称为计划外的“在编”关工人员。 张洪坤是一位军人出身,1985年退伍返乡后,在多个部门负责信息宣传、文秘等工作。他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历练了丰富的综合能力、扎实的文字功底,被身边朋友和同事称为“文字一支笔”。 张洪坤退休后,被聘为关心下一代工作“五老”志愿者。为发挥他的特长,他被推举为“五老”志愿者队伍宣传员。还为她专门设立了工作室,配备了桌椅、沙发、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工作室的设立为他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插上了翅膀。 就在这间工作室,平日里,主要负责记录和撰写“五老”志愿者的各类公益活动和工作情况。他认为“五老”志愿者既不图名,又不图利,纯粹是一种热心和奉献,这些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崇尚与尊重。自2016年起,由他撰写的40余篇反映武城县“五老”志愿者事迹的相关稿件被省、市级媒体发表,其中《痴心挽救婚姻,不让孩子缺失父母之爱》发稿后仅半个小时,就被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网站、《山东关爱》微信公众号采用,同时还被《中国火炬》杂志刊发。他成为“五老”的贴心人和赞美人。 就在这间工作室,他完成了编撰《红色之魂》一书的编写任务。2019年初,县关工委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定编撰《红色之魂》一书,发放到武城县的中小学生手中,让广大青少年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继承遗志,从小树立感恩社会、报效祖国,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理想信念。该书由100个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组成,接下任务后,张洪坤全身心投入到了《红色之魂》的编撰中。他整日整夜地搜集资料、整理编写。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张洪坤从数十万字的海量资料中经过搜集、修改、归类、整理、编写,最终按时高质量完成了任务。 就在这间工作室,由于张洪坤工作热心,积极参与关工委工作,已经成了一名计划外的“在编”人员,协助县关工委办公室开展工作。只要有活动,他都积极主动参与。他在部队工作时是一名电影放映员,还掌握了一定的摄影技术。他利用掌握的摄影技术特长,经常在县关工委开展的活动中,身背相机抓拍照片,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瞬间,保存下每一项活动内容,发送出许多照片新闻。平时,他还协助县关工委办公室起草、修改、定稿了大量文字材料。 就在这间工作室,张洪坤把近几年撰写的见报的宣传“五老”事迹的稿件,又进行了整理,编印完成了,《踏遍青山人未老》一书,为宣传“五老”事迹,营造关心下一代的良好环境做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