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安肥城市委老干部局以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制度机制为重点,组织广大老同志参与打造“肥乐宣”理论宣讲品牌,聚焦“1+3”模式,让宣讲方式“活起来”,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 优化队伍“领雁”聚,让宣讲有深度 整合“五老•本色”宣讲团、老年大学银辉艺术团等队伍,精选骨干力量,选配政治觉悟高远、理论水平深厚、热心文艺展演、宣讲能力突出、身体状况良好的老干部,实施“桃都银龄生辉+”志愿服务项目,引导老干部根据自身岗位特长和个人经历,以自身独有的角度制定宣讲内容,讲人民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增添趣味“讲堂”讲,让宣讲有实效 为破除传统“一板一眼式”宣讲内容单一,说教味浓这一困境,老同志们充分发挥理论深厚、经验丰富、亲和力强的独特优势,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对宣讲内容进行“精准加工”,将党的创新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多年所见所得加工为生动活泼的案例,将枯燥无味的文件语言发酵成富有“百姓味”的鲜活讲述,积极尝试互动小活动,将一般宣讲活动最后的提问发言环节前置,通过趣味小游戏和随机沟通交流,把“一人讲”变成“多人说”,让宣讲过程轻松愉悦,让受众倍感亲切自然。肥城高新区退休干部彭武诗把“四德人物”“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好家庭”“高新乡贤”作为素材融进宣讲,传播理论知识又弘扬传统美德。 深入基层“拉呱”讲,让宣讲接地气 充分利用好“会走的红马扎”“核桃树下”“小院讲堂”“银龄讲堂”等流动式“微课堂”,一张小方桌、几条长条凳,变“排排坐”为“围着坐”,采取拉家常、谈心交流等方式,生动讲述肥城文化、经济人物、身边榜样、新生代创新创业、乡村蝶变等五类故事,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张有源是检察院退休干部,他经常搬着马扎小区转,用身边的案例与群众交流,他说:“讲述群众身边事,就像话家常,他们容易参与,这样的宣讲也是有温度的。” 精彩演绎“文艺”讲,让宣讲入人心 充分发挥市老年大学文艺文化资源优势,将文艺创作“热点”和“爆点”与群众感兴趣、易接受、受教育的理论“兴奋点”相结合。在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文艺演出活动、送戏下乡巡演,通过小戏小曲、红色歌曲、锣鼓词等表演将党的方针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掌声。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文艺宣讲活动40余场,受众2万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