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镇李东村民李广俊,今年已81岁。年过八旬的他腰不驼背耳不聋,一生中最大的酷爱就是读书,这个良好习惯至今他已坚持了整整63年。 1961年7月,李广俊在聊城四中初中部毕业返回家乡务农,从事农活的闲暇之余,李广俊总爱翻阅一些故事书进行细细品读。当时他首先把祖父书柜内存放的故事书(李广俊祖父曾做过私塾先生)拿出来阅读,在自己家中他先后观看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一些线装版的古典名著,后来祖父存放的书籍他全部阅读完毕,如饥似渴的李广俊又先后在本村两位知书达理的老先生那里借来书籍继续观看。通过借阅,李广俊如鱼得水,在《三侠五义》《隋唐演义》《四书五经》《世界知识手册》等书海里尽情阅览,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没有通电,晚上读书只有依靠微弱的煤油灯,为了节约,李广俊和妻子共用一盏如豆的煤油灯。昏暗的灯光下,妻子纺线、纳鞋底、缝衣服,李广俊兴致勃勃地阅读自己借来的宝贝书籍。当时冬天的夜晚天寒地冻,屋内没有取暖设施,四面透风的门窗难以阻挡严寒的袭击。李广俊有时读书读到深夜,手脚冻麻木的他就在屋内搓搓手、跺跺脚,然后靠近煤油灯下继续观阅。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让李广俊从中领悟到了开卷有益的题中之义。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广俊在自家庭院内先后饲养了十多头鲁西黄牛,并且购买来诸如《牛病防治手册》等数本科学养牛方面的书籍翻阅研究。养牛过程中,他家的三头黄牛先后得了口蹄疫,他按照《牛病防治手册》上面介绍的方法对症下药,用高锰酸钾和凉开水的一定配比形成溶液,很快便治愈了患病黄牛的口蹄疫。 李广俊在读书过程中有个特点:就是阅读速度慢,通常一本书需要观看三个多月,真正做到了消化吸收、全面领悟。对于借来的每本书,他大体都要阅读3遍,分为初读、复读和重点读三个阶段;在第三遍阅读的时候,李广俊针对书中的重点部分进行细细琢磨,并且把里面的精彩词句和段落,全部用钢笔正楷字体,工工整整地摘抄在笔记本上。63年间,李广俊读书笔记先后摘抄了100多本,因为搬了三次家,家中的读书笔记大部分流失,目前他得以完整保存下来的读书笔记仅有18本。为了让所记录的读书笔记结实牢固,李广俊别出心裁,在每本读书笔记的顶端,全部用缝衣线仔细地进行了缝合。虽然经过多年岁月的磨砺,但这18本读书笔记上面的穿针引线至今仍丝丝入扣、历历在目。 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李广俊读书的兴趣有增无减。8年前,李广俊在聊城新华书店附近住宿,每天负责接送孙子和孙女上下学,待接送完两个孩子之后他就去市新华书店读书。那些日子里李广俊就像一位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每天在书店内阅读6个小时,对于书架上的企业管理、百家讲坛、哲学、心理学、养生等方面的书籍进行广泛涉猎,尽情博览,书店内的快乐读书时光陪伴他度过了4年光景。现在,步入“夕阳红”年龄的李广俊,读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尤其对于科学养生的书籍情有独钟。目前,他每天坚持3个多小时读书时间的同时,还充分利用春天的大好时光,与几位喜爱读书、年龄相仿、性情相投的老朋友相约召开庭院读书会。读书会上,李广俊和友人们共同畅谈读书的感悟,一块聊取人生的看法,那种情景真正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