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平度市现有离休干部102人,平均年龄94岁,整体进入后“双高期”,部分处于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状态,个性化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近年来,平度市践行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理念,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从社区服务入手,充分挖掘利用社区资源,深入开展离休干部“一人一策”服务,不断提升离休干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落实三项措施,明确服务需求和方向 一是全面调查摸底,明确离休干部社区服务的具体方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离休干部需求调查摸底活动,摸清离休干部在生活保障、医疗服务、精神慰藉、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为有的放矢设置服务项目、细化服务措施,找准了着力点。 二是组建服务团队,优化离休干部社区服务工作机制。组建由老干部局、服务管理单位和居住地社区等工作人员组成的“一对一”服务团队,建立沟通协调、分工协作机制,服务团队与民政、卫健、医保等职能部门及定点医疗服务单位建立直接联系,共同为离休干部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 三是实施财政支持,提供离休干部社区服务经费保障。市财政每年按每名离休干部200元标准拨付离休干部社区服务经费,每年拨付离休干部社区服务指导经费,专项用于保障离休干部社区服务。建立困难帮扶机制,每年拨付10万元资金帮扶困难离退休干部和离休干部遗属。 二、实施五进工程,确保社区服务效果和质量 在离休干部社区服务中坚持“一人一策”原则,实施“五进”工程,送服务上门,送欢乐入心,赢得了离休干部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一)基础信息进社区,实现信息共享。及时准确地记录离休干部基础信息、困难需求和具体服务情况。要求服务管理单位和社区建立信息链接,实现信息共享,使服务管理单位“六必访”与社区日常服务配合进行,进一步丰富了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 (二)生活服务进社区,提高生活质量。一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每年投入资金为离休干部提供卫生保洁、理发等专业化家政服务。今年进一步优化服务措施,设置6个各具特色的家政服务套餐供离休干部选择,使服务更加精准精细。二是组织引导社区就近将信誉高、服务好的饭店、卫生室、粮油店、水果店、理发室、家政服务部等单位组织起来,经老干部局审核批准后,为其授牌作为离休干部定点服务单位,为老同志提供低偿、优质、快捷服务。目前定点服务单位达22家,去年以来服务离休干部1200余人次。其中,东阁街道福州路社区定点服务单位“又一村”大酒店,常年为有需求的离休干部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并为辖区内离休干部每人赠送一张贵宾卡,持卡可每周到店免费喝茶一次(市场价200元/次)。 (三)医疗服务进社区,注重健康关怀。充分发挥市区中心医院医疗资源雄厚和社区医疗机构就近便捷的优势,为离休干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市中医医院定期为离休干部上门送医送药。李园卫生院为辖区离休干部建立健康档案,签约家庭医生;自2020年9月,平度市离休干部医疗保障纳入青岛市级统一经办管理,可同享全市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便捷的医疗服务。(四)文化活动进社区,丰富精神生活。对于高龄多病、行动不便的离休干部,党组织主动送学上门,定期发放报刊杂志,为全市离休干部赠阅《今日平度》,每年拨款5万元党费为离退休干部订阅报刊,经常性组织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文艺团队进社区举办文艺演出,丰富离休干部和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五)精神慰藉进社区,畅通交流渠道。统一制作“一对一”服务亲情联系卡,发放给全市离休干部,便于离休干部随时联系,服务管理单位和社区定期上门看望,开展登门送欢乐活动,陪同离休干部聊天交流,驱走孤独寂寞,进行精神慰籍。同和街道高平路社区开展了与离休干部“一对一”结对子帮扶工作,按时上门走访慰问,积极答疑解难。一名离休干部家属因老同志财产纠纷找到社区,社区主任第一时间接待,并联系社区法律顾问为老人解答疑问,引导其通过正当渠道解决问题,得到老同志和家人的好评。三、理顺多方关系,形成社区服务长效机制 一是理顺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单位与社区的关系。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单位在落实“六必访”制度和老同志各项待遇基础上,加强与社区党组织的沟通协调,双方共享服务信息,发挥各自优势通力配合做好服务工作。二是理顺社区党组织与定点服务单位的关系。社区党组织进一步明确定点服务单位的服务项目、服务方式和服务标准,保障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三是理顺资源、经费等在单位与社区之间使用的关系。坚持费随事转原则,提倡资源互惠共享、经费统筹使用,以保障服务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实现服务工作良性运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