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老年人大学成立于1984年4月,是全国省会城市创办最早的老年大学。近年来,学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为己任,主动作为、开拓进取,积极探索构建开放办学、多元融合、资源共享、作用发挥的新时代老年教育发展格局,推动实现从“办得最早”到“办得最好”新跨越。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示范老年大学”“全国先进老年大学”“第三届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示范区”等荣誉。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学习强国、《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各级领导做出批示,在老干部工作系统和老年大学系统宣传推广。一、强化“芳华先锋”党建品牌,不断提升老年教育引领力学校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政治立校”为首要办学理念,把党建引领贯穿于老年教育各项工作的全过程,着力打造具有老年大学特色的“芳华先锋”党建品牌,激活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具体工作中,坚持“12345”工作思路,即紧扣党对老年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这条主线,成立教师党员和学员党员两类临时党支部,建强“党建+教学”“党建+活动”“党建+志愿服务”三大体系,抓好教师、班长、社区骨干和师生党员四项培训,用好“课前十分钟”“思政云微课”“思政大讲堂”“展示课堂”和“实践课堂”五个课堂,不断深化“党建+老年教育”成效。通过成立教师学员临时党组织,开展“亮身份、争先锋、展风采”活动,建强了红色堡垒;通过狠抓师生党员常态化培训,开展“双争双创”活动,推进“银龄大思政”体系建设,筑牢了红色基因;通过开展“一支部一亮点”“一专业一特色”党建活动,催生了红色活力;通过组织引导教师和学员党员志愿者开展“双送双促”“五个走进”志愿服务活动,释放了红色能量。创新打造“银龄大思政”课程体系获评2023年全省“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相关经验做法被学习强国、央广网、央视网、《人民日报》客户端、《老年教育》《大众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推广。二、深化“1+N+X”办学模式,不断增强老年教育覆盖力学校始终坚持开放、融合、共享的办学理念,通过建好1所本校、开好N所分校、办好X个基层老年学校,不断满足更多老年人的上学需求。一方面,发挥市级老年大学的示范引领作用。济南老年人大学现有2个校区、4所分校、7个教学系、128个专业、1190个教学班,注册学员3万余人次。中心校区新建工程明年即将竣工,届时面积达8.3万平方米,可为6万名老年人提供学位,建筑面积和招生规模均位于全国前列。目前,正在积极争创中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另一方面,加强对区县老年大学的业务指导职能。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老年学校建设的意见》,通过全市老年大学校长工作会议和联席会等形式,不断加强对区县老年大学的工作指导。目前全市12个区县均建有本级老年大学,街(镇)和社区层面的老年教育阵地2038个,覆盖率达到82%,其中建设规范化基层老年学校有292所,形成了市、区(县)、街(镇)、社区(村)四级办学网络,实现“一街一校”目标。“1+N+X”办学模式获评教育部2020年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被列入2021年“承诺有声、践诺有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全市“百佳案例”。三、优化“双嵌入、双服务”工作机制,不断激活老年教育作用力学校立足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服务属性,积极推动办学向基层延伸辐射,将老年大学社区教学点、志愿服务点嵌入社区党群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送教学服务和志愿服务到社区。一方面,持续优化“双嵌入、双服务”工作机制,实现中心城区“双百点”覆盖。在历下区、市中区等主城区建立了109个社区教学点和109个志愿服务点,培育孵化各类老年学员志愿服务队210余支,开展社区党建、疫情防控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万余次,参与老年学员达3万余人,通过“吸引-集聚-引领-奉献”,促进了老年教育与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创新实施“千课计划”,实现对周边区县的送教送课。以济阳区、平阴县等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区县为试点,采取聘师资、增专业等形式,每年送课千余次,以优质办学资源支持当地老年教育发展,吸引更多基层老年人到老年大学学知识、开眼界、转思维,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双嵌入、双服务”机制获评2021年全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22年全国老年大学典型案例、2023年度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推进终身学习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学校志愿服务团获得省、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佳)志愿服务组织和最美志愿服务项目、全省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下一步,济南老年人大学将继续在强化“芳华先锋”党建品牌、深化“1+N+X”办学模式、固化“双嵌入、双服务”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为新时代老年大学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应有力量。
|